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及汽车CCB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044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及汽车CCB支架,其中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在顶板上形成有宽度不一且仅延伸到的侧板处的引导槽,使所述顶板靠近第一侧板的一侧的刚度小于另一侧的刚度,从而在ODB支架前端受力时,引导槽的第一端更容易变形,同时,溃变孔的存在使得引导槽的刚度降低,并且其倾斜状态也使引导槽的更易变形,从而使前端区域靠近第一侧板的一侧更容易溃变,因而ODB支架的前端区域整体向第一侧板的一侧变形进而吸收外部冲击力达到吸能作用,在支架整体的前端区域变形的同时,所述引导槽能够起到一定的隔断作用,降低顶板的后端区域的变形可能,从而保证了后端区域的刚度,使整体结构在受力时兼具了吸能和支撑刚度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及汽车CCB支架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是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及汽车CCB支架。
技术介绍
ODB(offsidedeformbarrier)支架,其主要作用之一是将CCB前端固定到车身上,增加CCB本身刚度,其二是用于碰撞吸能。随着对汽车上的乘员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中国新车评价规程及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的测试程序中,64Kph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已经成为必须程序,该试验程序要求试验车辆以64Kph的速度40%重叠正面冲击固定可变形吸能壁障,因此对与ODB支架的要求也就相应提高。市面上常见的ODB支架,要么刚度较强,在受到外力冲击时,虽能保证一定的刚度要求,但吸能的效果差;要么刚度较弱,能够有效的通过变形进行吸能,但是其结构往往是整体溃变,溃变时后无法提供足够的刚度;往往无法兼具吸能后仍具有足够的刚性支撑力的要求,难以实现吸能和刚性的矛盾协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在受到外力冲击时兼具吸能及足够刚性支撑力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及汽车CCB支架。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包括顶板及位于顶板两侧的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顶板上形成有一引导槽,所述引导槽从第一侧板处延伸靠近第二侧板且与第二侧板保持间隙,所述引导槽的宽度由其靠近第一侧板的第一端到其靠近第二侧板的第二端逐渐变小,所述顶板上形成有位于所述引导槽中的溃变孔。优选的,所述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中,所述顶板为一曲面板,且其后端高于前端,所述顶板的前端宽度小于其后端宽度,所述顶板连接第一侧板的侧部的折弯角度小于顶板连接第二侧板的侧部的折弯角度,且第一侧板的折角位置位于所述第二侧板的折角位置的前方。优选的,所述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中,所述顶板上形成有一从其中部延伸到所述第一侧板处的支撑槽,所述支撑槽的前端临近所述引导槽的第一端。优选的,所述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中,所述支撑槽的宽度由其前端至尾端逐渐变大。优选的,所述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中,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长度小于所述顶板的长度,且它们从所述顶板的前端开始向后端延伸。优选的,所述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中,所述顶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的前端设置有一L形挡板,所述L形挡板的前端板上形成有通孔,所述L形挡板的底板上形成一偏向第二侧板的V形缺口。优选的,所述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中,所述第一侧板上形成有与所述引导槽位置对应的腰形孔。优选的,所述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中,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形成有位于折弯位置的长孔。优选的,所述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中,所述引导槽的深度由其第一端到第二端逐渐变浅。汽车CCB支架,包括上述任一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所述汽车CCB支架的主梁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板上靠近第二侧板的一侧形成有加强筋。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本方案设计精巧,结构简单,在顶板上形成有宽度不一且仅延伸到的侧板处的引导槽,使所述顶板靠近第一侧板的一侧的刚度小于另一侧的刚度,从而在ODB支架前端受力时,引导槽的第一端更容易变形,同时,溃变孔的存在使得引导槽的刚度降低,并且其倾斜状态也使引导槽更易变形,从而使前端区域靠近第一侧板的一侧更容易溃变,因而ODB支架的前端区域整体向第一侧板的一侧变形进而吸收外部冲击力达到吸能作用,在支架整体的前端区域变形的同时,所述引导槽能够起到一定的隔断作用,降低顶板的后端区域的变形可能,从而保证了后端区域的刚度,使整体结构在受力时兼具了吸能和支撑刚度要求。本方案的引导槽的深度设计,进一步降低了第一端的刚度,同时,第一侧板上的腰型孔设计,进一步降低了第一侧板的刚度,从而有效的保证了支架的前端区域向第一侧板一侧的溃变。L挡板的设计有效的增加了前端的刚度,避免因较小冲击就出现溃变的风险,同时L形挡板兼具了一定的吸能作用,进一步抵抗了外部冲击,有利于保证结构稳定。支撑槽的设计有效的避免了引导槽前端区域的溃变过度的延伸到后端区域,从而保证了后端区域的结构稳定性,有效的保证了支撑性。侧板上的通孔便于进行组装,且可以不需要固定连接,方便在后续进行拆卸维修。本方案的CCB支架上的支撑板能够有效的在溃变延伸到其前端时抵抗冲击力,从而分担ODB支架的受力大小,进一步降低ODB支架后端区域的变形风险,保证结构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的左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的仰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的右侧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汽车CCB支架的仰视图(图中仅显示了CCB支架的主梁的局部结构,隐去CCB支架的其他结构);图7是本技术的汽车CCB支架的俯视图(图中隐去了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同时图中仅显示了CCB支架的主梁的局部结构,隐去CCB支架的其他结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揭示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进行阐述,如附图1所示,其包括顶板1及位于顶板1两侧的第一侧板2及第二侧板3,所述顶板1上形成有一引导槽4,所述引导槽4从第一侧板2处延伸靠近第二侧板3且与第二侧板3保持间隙,所述引导槽4的宽度由其靠近第一侧板2的第一端41到其靠近第二侧板3的第二端42逐渐变小,所述顶板1上形成有位于所述引导槽4中的溃变孔5,所述溃变孔5的宽度大于所述引导槽4的宽度,并且,所述溃变孔5的第一端51呈现为向后倾斜的状态。具体来说,如附图1所示,所述顶板1为一曲面板,且其后端高于前端,优选的,所述顶板1包括依次衔接的顶平板部11、弧形折弯部12及斜板部13,所述引导槽4位于所述斜板部13的中间区域,所述引导槽4将所述斜板部13分割成前端区域131和后端区域132,并且所述前端区域131处形成有一梯形通孔14,所述引导槽4使所述顶板1靠近第一侧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及位于顶板(1)两侧的第一侧板(2)及第二侧板(3),所述顶板(1)上形成有一引导槽(4),所述引导槽(4)从第一侧板(2)处延伸靠近第二侧板(3)且与第二侧板(3)保持间隙,所述引导槽(4)的宽度由其靠近第一侧板(2)的第一端(41)到其靠近第二侧板(3)的第二端(42)逐渐变小,所述顶板(1)上形成有位于所述引导槽(4)中的溃变孔(5)。/n

【技术特征摘要】
1.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及位于顶板(1)两侧的第一侧板(2)及第二侧板(3),所述顶板(1)上形成有一引导槽(4),所述引导槽(4)从第一侧板(2)处延伸靠近第二侧板(3)且与第二侧板(3)保持间隙,所述引导槽(4)的宽度由其靠近第一侧板(2)的第一端(41)到其靠近第二侧板(3)的第二端(42)逐渐变小,所述顶板(1)上形成有位于所述引导槽(4)中的溃变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为一曲面板,且其后端高于前端,所述顶板(1)的前端宽度小于其后端宽度,所述顶板(1)连接第一侧板(2)的侧部的折弯角度小于顶板(1)连接第二侧板(3)的侧部的折弯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上形成有一从其中部延伸到所述第一侧板(2)处的支撑槽(6),所述支撑槽(6)的前端临近所述引导槽(4)的第一端(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槽(6)的宽度由前端至尾端逐渐变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干涂新军
申请(专利权)人:奇昊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