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气体的加湿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3562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工业气体的加湿控制装置,包括加湿罐,与所述加湿罐连接的加热组件、进水系统、进气系统、出气系统和水位检测系统;所述加湿罐内设有多层过滤组件;所述进水系统包括进水管路及第一水泵和第一止回阀;所述进气系统包括进气管路及进气止回阀;所述出气系统包括出气管路及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进水管路之间设有循环水路;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相连接的加热器及加热带;本装置能够使气体流速减慢,使气体与水分充分混合;所述气液分离器能够将向上排出的气体中的液态水分离,避免气体中残留液态水;还能够通过加热带加热所述出气管路,使得从所述出气管路排出的湿气具有一定温度,能够有效防止湿气温度过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气体的加湿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到工业加湿设备
,具体涉及到一种工业气体的加湿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越来越依赖化石能源,可是但是化石能源的不断使用,势必会产生多种多样的尾气,而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很多设备或部件必不可少的需要在这种环境下进行工作,并且这种环境里面总是缺少不了水分的存在。为了对应用于尾气处理的设备或部件进行环境模拟测试,需要提供了一种给工业气体均匀加湿的装置。在传统加湿过程中,通常是直接把气体通入水底,然后在排出气体来进行加湿这样势必会造成气体加湿不充分,并且部分气体还会携带大量液态水;而且出来的气体也会温度过低,不利于模拟正常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工业气体的加湿控制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业气体的加湿控制装置,所述加湿控制装置包括加湿罐,与所述加湿罐连接的加热组件、进水系统、进气系统、出气系统和水位检测系统;所述加湿罐具有底部的进气口、顶部的出气口及罐体上的进水口;所述加湿罐内设有多层过滤组件;所述进水系统包括进水管路及沿所述进水管路先后设置的第一水泵和第一止回阀,所述进水管路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口连接;所述进气系统包括进气管路及设置在所述进气管路上的进气止回阀,所述进气管路与所述进气口连接;所述出气系统包括出气管路及设置在所述出气管路上的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进水管路之间设有循环水路;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加湿罐一侧的加热器及设置在所述出气管路上的加热带,所述加热带与所述加热器相连接。本用于工业气体的加湿控制装置通过进气管路从所述加湿罐的底部向上通入气体,气体在通过多层的所述滤网组件时,能够使气体流速减慢,使气体与水分充分混合;所述气液分离器能够将向上排出的气体中的液态水分离,避免气体中残留液态水,并且通过所述循环水路将分离的液态水重新回流到所述加湿罐内,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所述加热组件的设置能够加热所述加热带,从而加热所述出气管路,使得从所述出气管路排出的湿气具有一定温度,能够有效防止湿气温度过低,避免影响正常的环境试验需求。所述水位检测系统能够监测水位并控制所述进水管路实时的为所述加湿罐补充水分;所述第一水泵用于抽取外部水源;所述第一止回阀及进气止回阀分别能够防止液体介质和气体介质倒流,区别本装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一步的,所述水位检测系统包括若干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加湿罐上并检测所述加湿罐内的水位;所述液位传感器通过线缆电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若干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水泵及所述第一止回阀之间的所述进水管路上。进一步的,所述液位传感器最少包括液位上限和液位下限这两个传感器。通过所述液位传感器的设置,能够得到所述加湿罐的实时水位信息,当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液位低于设定值时,开启所述第一水泵和电磁阀,向所述加湿罐内注水,直至所述加湿罐内水位到达设定值,则关闭电磁阀停止注水。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水路上设有第二水泵及第二止回阀;所述循环水路的一端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止回阀与所述进水口之间的所述进水管路上。所述第二水泵能够将所述气液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液态水抽出并汇合至所述进水管路中,从而排入所述加湿罐内,形成液态水的循环,减少水分浪费;所述第二止回阀能够避免所述加湿罐内的液态水及气体倒流至所述气液分离器中;将所述循环水路的端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止回阀的出水方向也能够避免循环液态水回流至所述第一水泵。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带缠绕或包裹在在所述出气管路上。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带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器外侧的所述出气管路上。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有水源,所述水源为去离子水。所述去离子水是通过离子交换树脂除去水中的离子态杂质而得到的近于纯净的水;能够符合实验室、化验室用水,以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组件为筛网,所述筛网设置在所述加湿罐内部的下半部分。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加热器及所述加湿罐连接的金属软管。所述金属软管的设置也能够为所述加湿罐内的水进行加热,维持所述加湿罐内的水在一个恒定的范围内,以至于出口的气体温度不会过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用于工业气体的加湿控制装置通过多层的所述滤网组件能够使气体流速减慢,使气体与水分充分混合;2、所述气液分离器能够将向上排出的气体中的液态水分离,避免气体中残留液态水,并且通过所述循环水路将分离的液态水重新回流到所述加湿罐内,减少水资源的浪费;3、所述加热组件的设置能够加热所述加热带,从而加热所述出气管路,使得从所述出气管路排出的湿气具有一定温度,能够有效防止湿气温度过低,避免影响正常的环境试验需求;4、通过所述液位传感器的设置,能够得到所述加湿罐的实时水位信息;有利于所述电磁阀控制所述进水管路实时的为所述加湿罐补充水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工业气体的加湿控制装置的结构布置示意图;图中:1、加湿罐;2、进气口;3、出气口;4、进水口;5、进水管路;6、第一水泵;7、第一止回阀;8、进气管路;9、进气止回阀;10、出气管路;11、气液分离器;12、加热带;13、加热器;14、筛网;15、液位传感器;16、循环水路;17、第二水泵;18、第二止回阀;19、电磁阀;20、水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条件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工业气体的加湿控制装置,所述加湿控制装置包括加湿罐1,与所述加湿罐1连接的加热组件、进水系统、进气系统、出气系统和水位检测系统;所述加湿罐1具有底部的进气口2、顶部的出气口3及罐体上的进水口4;所述加湿罐1内设有多层筛网14;所述进水系统包括进水管路5及沿所述进水管路5先后设置的第一水泵6和第一止回阀7,所述进水管路5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口4连接,另一端连接水源20;所述进气系统包括进气管路8及设置在所述进气管路8上的进气止回阀9,所述进气管路8与所述进气口2连接;所述出气系统包括出气管路10及设置在所述出气管路10上的气液分离器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业气体的加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控制装置包括加湿罐,与所述加湿罐连接的加热组件、进水系统、进气系统、出气系统和水位检测系统;/n所述加湿罐具有底部的进气口、顶部的出气口及罐体上的进水口;所述加湿罐内设有多层过滤组件;/n所述进水系统包括进水管路及沿所述进水管路先后设置的第一水泵和第一止回阀,所述进水管路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口连接;/n所述进气系统包括进气管路及设置在所述进气管路上的进气止回阀,所述进气管路与所述进气口连接;/n所述出气系统包括出气管路及设置在所述出气管路上的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进水管路之间设有循环水路;/n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加湿罐一侧的加热器及设置在所述出气管路上的加热带,所述加热带与所述加热器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气体的加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控制装置包括加湿罐,与所述加湿罐连接的加热组件、进水系统、进气系统、出气系统和水位检测系统;
所述加湿罐具有底部的进气口、顶部的出气口及罐体上的进水口;所述加湿罐内设有多层过滤组件;
所述进水系统包括进水管路及沿所述进水管路先后设置的第一水泵和第一止回阀,所述进水管路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口连接;
所述进气系统包括进气管路及设置在所述进气管路上的进气止回阀,所述进气管路与所述进气口连接;
所述出气系统包括出气管路及设置在所述出气管路上的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进水管路之间设有循环水路;
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加湿罐一侧的加热器及设置在所述出气管路上的加热带,所述加热带与所述加热器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气体的加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检测系统包括若干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加湿罐上并检测所述加湿罐内的水位;所述液位传感器通过线缆电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若干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水泵及所述第一止回阀之间的所述进水管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宇司学银周学亮吴熊俊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汉瑞景汽车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