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温装置及氢气喷射器测试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2078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2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测试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控温装置及氢气喷射器测试系统;控温装置包括控温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温装置及氢气喷射器测试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测试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控温装置及氢气喷射器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氢气喷射器的作用是用来控制进入燃料电池的氢气压力及流量,并根据工况需求进行相应调整,即通过控制氢气喷射器做排气动作的频率以调节其出口的氢气流量

[0003]为了能保证氢气喷射器的使用质量,通常需要利用类似于如公开号为
CN212621513U
的燃料电池氢气喷射器的测试系统对氢气喷射器进行可靠性试验

[0004]虽然通过测试系统可实现对氢气喷射器性能的测试,但测试系统难以对氢气喷射器喷头工作时的温度进行模拟,进而导致氢气喷射器的测试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控温装置及氢气喷射器测试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测试系统难以模拟氢气喷射器喷头工作时的温度,导致氢气喷射器的测试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的技术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控温装置,包括:
[0007]控温箱;
[0008]隔温模块,所述隔温模块固定于所述控温箱的内部,并将所述控温箱的内部分隔形成密闭的升温腔和冷却腔,所述隔温模块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供于安装待测部件,所述升温腔和所述冷却腔分别用于容纳所述待测部件的升温部和冷却部;
[0009]供热模块,所述供热模块与所述升温腔连接,用于向所述升温腔供入供热液,以使所述供热液对所述待测部件的升温部进行升温;
[0010]降温模块,所述降温模块与所述冷却腔连接,用于对所述冷却腔进行降温

[0011]可选地,控温装置还包括导热套,所述导热套位于所述升温腔内,所述导热套设置有供插腔,所述供插腔与所述升温腔间隔,所述供插腔供于所述升温部插设,所述导热套用于将所述供热液的温度导向所述升温部

[0012]可选地,所述导热套的两端分别插设于安装孔和所述升温腔的底壁

[0013]可选地,所述导热套的两端设置有间隔凸环,所述间隔凸环位于所述升温腔内并与所述升温腔的顶壁和底壁贴合

[0014]可选地,控温装置还包括限位模块,所述限位模块固定于所述控温箱,所述限位模块用于连接所述待测部件,用于向所述待测部件提供朝向所述供插腔的按压力,将所述升温部限位于所述供插腔

[0015]可选地,所述限位模块包括立柱

限位板和锁紧螺母,所述立柱固定于所述控温箱,所述限位板套设于所述立柱并与所述立柱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板用于连接所述待测部件,所述锁紧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立柱并与所述限位板相抵,所述锁紧螺母用于向所述限
位板提供朝向所述供插腔的按压力,以使所述限位板按压所述待测部件

[0016]可选地,所述供热模块包括转接件和若干供液管,各所述供液管的一端与所述升温腔连通,所述转接件连接于各所述供液管的一侧,用于连接供液设备,以使所述供液设备将供热液通过各所述供液管供入所述升温腔

[0017]可选地,所述降温模块包括涡流管,所述涡流管与所述冷却腔连通,用于对所述冷却腔内的空气进行降温

[0018]可选地,所述控温箱的内部还设置有气体分配腔和若干连通通道,各所述连通通道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气体分配腔和所述冷却腔连通,所述涡流管与所述气体分配腔连通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控温装置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设置控温箱

隔温模块

供热模块和降温模块,隔温模块固定于控温箱的内部,并将控温箱的内部分隔形成升温腔和冷却腔,隔温模块设置有安装孔,在进行氢气喷射器的测试时,可将待测的氢气喷射器安装于安装孔,并使氢气喷射器的喷头位于升温腔,氢气喷射器需要降温的部分位于冷却腔,供热模块与升温腔连接,可通过向升温腔供入供热液,通过供热液对氢气喷射器的喷头进行升温,通过控制供热液的温度,进而可对氢气喷射器的喷头工作状态下的温度进行模拟,进而提升氢气喷射器测试的准确度

[0020]由于喷头的热量会导向氢气喷射器设置电子器件的部位,降温模块与冷却腔连接,通过对冷却腔的降温,可对氢气喷射器设置电子器件的部位进行降温,进而避免氢气喷射器损坏

[0021]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氢气喷射器测试系统,包括所述的控温装置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氢气喷射器测试系统有益效果包括:氢气喷射器测试系统通过设置控温装置,可在测试过程中对氢气喷射器的喷头工作状态下的温度进行模拟,进而提升氢气喷射器测试的准确度,同时对氢气喷射器设置电子器件的部位降温,避免氢气喷射器损坏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温装置的俯视图

[0025]图3为沿图2中
A

A
线的剖切视图

[0026]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7]10—
控温箱
ꢀꢀꢀꢀꢀꢀꢀꢀꢀꢀꢀꢀ
11—
升温腔
ꢀꢀꢀꢀꢀꢀꢀꢀꢀꢀꢀ
12—
冷却腔
[0028]13—
保温棉
ꢀꢀꢀꢀꢀꢀꢀꢀꢀꢀꢀꢀ
14—
分配腔
ꢀꢀꢀꢀꢀꢀꢀꢀꢀꢀꢀ
15—
连通通道
[0029]20—
隔温模块
ꢀꢀꢀꢀꢀꢀꢀꢀꢀꢀ
21—
隔温板
ꢀꢀꢀꢀꢀꢀꢀꢀꢀꢀꢀ
22—
上封板
[0030]23—
下封板
ꢀꢀꢀꢀꢀꢀꢀꢀꢀꢀꢀ
30—
供热模块
ꢀꢀꢀꢀꢀꢀꢀꢀꢀ
31—
转接件
[0031]32—
供液管
ꢀꢀꢀꢀꢀꢀꢀꢀꢀꢀꢀ
40—
降温模块
ꢀꢀꢀꢀꢀꢀꢀꢀꢀ
41—
涡流管
[0032]50—
导热套
ꢀꢀꢀꢀꢀꢀꢀꢀꢀꢀꢀ
51—
供插腔
ꢀꢀꢀꢀꢀꢀꢀꢀꢀꢀꢀ
52—
间隔凸环
[0033]60—
限位模块
ꢀꢀꢀꢀꢀꢀꢀꢀꢀꢀ
61—
立柱
ꢀꢀꢀꢀꢀꢀꢀꢀꢀꢀꢀꢀꢀ
62—
限位板
[0034]63—
锁紧螺母
ꢀꢀꢀꢀꢀꢀꢀꢀꢀꢀ
70—
第一温度传感器 80—
第二温度传感器
[0035]10a—
氢气喷射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温箱;隔温模块,所述隔温模块固定于所述控温箱的内部,并将所述控温箱的内部分隔形成密闭的升温腔和冷却腔,所述隔温模块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供于安装待测部件,所述升温腔和所述冷却腔分别用于容纳所述待测部件的升温部和冷却部;供热模块,所述供热模块与所述升温腔连接,用于向所述升温腔供入供热液,以使所述供热液对所述待测部件的升温部进行升温;降温模块,所述降温模块与所述冷却腔连接,用于对所述冷却腔进行降温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热套,所述导热套位于所述升温腔内,所述导热套设置有供插腔,所述供插腔与所述升温腔间隔,所述供插腔供于所述升温部插设,所述导热套用于将所述供热液的温度导向所述升温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套的两端分别插设于安装孔和所述升温腔的底壁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套的两端设置有间隔凸环,所述间隔凸环位于所述升温腔内并与所述升温腔的顶壁和底壁贴合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模块,所述限位模块固定于所述控温箱,所述限位模块用于连接所述待测部件,用于向所述待测部件提供朝向所述供插腔的按压力,将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俊杰司学银时宇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汉瑞景汽车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