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毛细管电泳柱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02564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毛细管壁的改性方法,系采用C18烷基硅烷键合相作健合担体,采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吐温进行物理沉积,其特征在于:C18烷基硅烷键合相系采用有机胶物理粘着的方法粘附于毛细管壁上的,所用有机胶为甲基丙烯酸二乙基胺乙醋酸盐,使用浓度为0.5%-2%。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简单,且改性后的毛细管实验重复性好,pH值适用范围宽,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色谱分析技术,特别提供了。文献(1)John K.Towns and Fred E.Regnier Anal.Chem.1991,63,1126-1132,提供了一种采用C18烷基硅烷的二氯甲烷溶液,化学键合方式,使毛细管内壁涂渍一层亲水基团,然后再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吐温-20沉积在上面,完成毛细管壁改性的方法。其PH应用范围窄,工艺复杂,重复性差。文献(2)Northeastern University,Boston,Mass.U.S.Pat.5,089,106,提供了一种采用C18烷基硅烷作键合相,洗涤剂dodecylmaltoside进行物理吸附,然后再用丙烯酰胺为单体聚合,使毛细管管壁表面的Si-OH基团被充分屏蔽,完成毛细管管壁改性的方法。该方法存在涂渍效果差,使用寿命短的缺憾。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的毛细管壁的改性方法,改性后的毛细管重复性好,PH值适用范围宽且使用寿命长。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采用C18烷基硅烷键合相作健合担体,采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吐温进行物理沉积,其特征在于C18烷基硅烷键合相系采用有机胶物理粘着的方法粘附于毛细管壁上的,所用有机胶为甲基丙烯酸二乙基胺乙醋酸盐,使用浓度为0.5%-2%。C18烷基硅烷键合相的使用浓度为0.1%-1%,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使用浓度为0.01%1-2%。本专利技术首次采用有机胶将C18烷基硅胶键合相担体粘着在毛细管壁上的物理方法,再用表面活性剂吐温沉积,使毛细管壁具有极低的电渗流,并有很强的抗碱性,能有效地解决蛋白质分离时管壁的吸附问题。与现有技术文献(1)中的化学吸附相比工艺简单,重复性好,PH应用范围广,和文献(2)相比我们采用吐温的物理沉积方法,省去了聚丙酰胺涂渍的步骤,简化工艺,涂渍效果好,柱子使用寿命长。下面通过实施例详述本专利技术附附图说明图1.五种标准蛋白质样品的毛细管电泳谱图条件涂渍柱40cm 50μcm电压8.0KV,(-)→(+)进样8.0KV缓冲液0.1M tris-硼酸溶液PH10.0检测UV200NM,0.01AUFS(a)EPO毛细管电泳图进样时间60S(b)hGH毛细管电泳图进样时间30S(c)α-IFN毛细管电泳图进样时间50S(d)β-IFN毛细管电泳图进样时间12S(e)γ-IFN毛细管电泳图进样时间30S附图2.一组蛋白质样品的分离谱图.条件柱 26cm,50μm进样 8.0KV.4S操作电压 8.0KV缓冲液 0.1M磷酸盐PH2.5检测 UV220nm 0.01AUFS(a)胎脑垂体培养液毛细管电泳图(b)分子量1万以下毛细管电泳图(c)分子量1-3万组分毛细管电泳图(d)分子量1→3万毛细管电泳图附图3.衍生后的氨基酸化合物CZE谱图1.Asp 2.Glu 3.Gly 4.Ala 5.Ser 6.Pro 7.Val8.Leu 9.Met 10.Phe 11.Try 12.Lys 13.His条件柱20cm,25μm运行电压7.0KV(-)→(+)进样电压7.0KV 5S缓冲液 Ph8.0的磷酸盐检测UV254nm 0.05AUFS实施例毛细管柱的制备1.根据需要截取一定长度的石英或玻璃毛细管(内径25-100um),用1N的NaOH溶液冲洗30分钟后,用水洗去柱中多余的碱。然后再用1N的盐酸冲洗毛细管柱30分钟,用水洗至中性。2.将0.5%的有机胶甲基丙烯酸二乙基胺乙醋酸盐水溶液压入毛细管内,吹干后通入0.5%的C18烷基硅胶担体的丙酮溶液,将柱子放在200℃温度下老化2小时后,再将0.5%的吐温-80的水溶液通入毛细管内,吹干待用。用上述改性后的毛细管柱做性能测试如表及附图表1不同PH下的电渗流 表2蛋白质的性质、柱效和迁移时间 表37种氨基酸衍生物的迁移时间,柱效和拖尾因子 表4 β-干扰素迁移时间重复性比较 图(1)是一组蛋白质样品在PH=10条件下的毛细管电泳谱图;图(2)是PH为2.5时一组蛋白质样品的分离谱图,图3为PH=8时13种氨基酸衍生物的分离谱图。三个谱图分别代表了强碱、强酸和碱性条件下的分离结果,取得了良好的分离效果。总之,本专利技术可(1)有效地降低了电渗流毛细管柱化学改性的程度可以通过电渗流值的测定,间接地加以判断。电渗流是一种液体相对于带电的管壁移动的现象,其值的大小主要由毛细管壁偶电层的电势决定,对于未改性的石英毛细管,由其表面的硅醇基引起,通过化学改性,毛细管电渗流变小,电渗流通常由中性标记物测定,我们测定了改性后的电渗流,数值很小(表1),证明毛细管壁基本上被涂渍层覆盖,达到了改性的目的。(2)柱效高,PH应用范围一般的涂渍柱不适宜在强碱性条件下使用,而采用本专利技术涂渍的毛细管柱可在PH为2.5-10.5范围内使用.表2是蛋白质样品的性质及其在目标柱上的迁移时间和由此计算的柱效。这是在碱性条件下对柱性能的考察,此时最高柱效可这63万/米。表3是一组酸性条件下的数据,为7种氨基酸衍生物在PH=4.2时在毛细管中的迁移时间、柱效和拖尾因子。从表中可以看出,在酸性条件下的柱效可达38万/米。在图(1)的实验中,即使有强碱性条件下基线仍然稳定,峰形尖锐,出峰(3)重复性好。(3)重复性好未改性柱管壁对样品的吸附极大,尤其在高pH下对蛋白质类样品,如果不采取其他措施(如加添加剂等),迁移时间难以重复;即使是通常方法改性的柱子在这样高的PH下也往往因改性剂的剥落使吸附恢复,导致基线漂移,重复性变差。而采用本专利技术改性的柱子经过连续五次的操作,迁移时间重复良好,表4,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这一类柱的抗碱性。(4)使用寿命长在高PH条件下化学改性物质容易剥落,柱子容易损坏所造成的另一个后果是柱子的寿命不长,特别是在碱性条件下。但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改性柱在碱性条件下已使用了120多次,其中PH=10时使用100余次,最高PH为10.5时基线仍然稳定,峰型良好,与此同时此柱还在酸性条件下使用90余次,即总共使用了220余次后所得的谱图,最高柱效仍为63万/m。权利要求1.,系采用C18烷基硅烷键合相作健合担体,采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吐温进行物理沉积,其特征在于C18烷基硅烷键合相系采用有机胶物理粘着的方法粘附于毛细管壁上的,所用有机胶为甲基丙烯酸二乙基胺乙醋酸盐,使用浓度为0.5%-2%。2.按权利要求1所述毛细管壁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C18烷基硅烷键合相的使用浓度为0.1%-1%,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使用浓度为0.1%-2%。全文摘要,系采用C18烷基硅烷键合相作健合担体,采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吐温进行物理沉积,其特征在于C18烷基硅烷键合相系采用有机胶物理粘着的方法粘附于毛细管壁上的,所用有机胶为甲基丙烯酸二乙基胺乙醋酸盐,使用浓度为0.5%-2%。本专利技术工艺简单,且改性后的毛细管实验重复性好,pH值适用范围宽,使用寿命长。文档编号G01N30/00GK1144335SQ9511194公开日1997年3月5日 申请日期1995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1995年8月25日专利技术者褚新华, 林炳承, 刘莉丽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毛细管壁的改性方法,系采用C18烷基硅烷键合相作健合担体,采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吐温进行物理沉积,其特征在于:C18烷基硅烷键合相系采用有机胶物理粘着的方法粘附于毛细管壁上的,所用有机胶为甲基丙烯酸二乙基胺乙醋酸盐,使用浓度为0.5%-2%。2.按权利要求1所述毛细管壁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C18烷基硅烷键合相的使用浓度为0.1%-1%,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使用浓度为0.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新华林炳承刘莉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