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物,化学发光体系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390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10,10′-取代的-9,9′-双吖啶分子及其衍生物的合成。这些分子已被证明在pH约10.0—约14.0的信号溶液的存在下通过化学发光可催化光的产生,在产生化学发光信号有效的浓度下,它具有螯合剂、亚砜、还原糖、氧化剂或氧化剂组合物、醇以及四硼酸钠水溶液。这些10,10′-取代的-9,9′-双吖啶可单独或接合到半抗原或大分子上使用并可在化学发光,同种或异种测定的制剂中作为标记使用。它们还可与其它的化学发光标记分子结合使用以产生多种分析物的化学发光测定。(*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10'-取代的-9,9'-双吖啶发光分子和信号溶液的制备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型的10,10′-取代的-9,9′-双吖啶(biacridinium)衍生物的合成,用于由这些新分子生产光的新型化学溶液的制备,以及这些分子在发光反应和测定中的用途。更准确地说,本专利技术描述了合成10,10′-对-甲苯甲酸-9,9′-双吖啶的N-羟基丁二酰亚胺衍生物并证实这种新分子与其它分子如抗体共价结合的能力以及由这种结合的化学发光标记分子产生可测量光的能力。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涉及一种在四硼酸钠水溶液中含有至少一种氧化剂、亚砜、螯合剂、还原糖、和醇的发光信号溶液,以在化学测定、核酸测定以及免疫测定中产生有用的高效率光子发射。
技术介绍
在各种介质中检测有无物质存在或测定物质浓度中使用光能测量正成为一种非常有吸引力的方法。现已有许多生物发光和化学发光的反应体系(Schroeder,et al.,Methods in Enzymology 1724-462(1978);Zeigler,M.M,和T.O.Baldwin,Current Topics In Bioenergetics,D.Rao Sanadi ed.,(AcademicPress)pp.65-113(1981);Deluca,M.,Non-Radiometric AssaysTechnologyand Application in Polypeptide and Steroid Hormone Detection,(Alan R.Liss,Inc.)pp.47-60和61-77(1988);DeJong,G.J.,和P.J.M.Kwakman,J.ofChromatography 492319-343(1989);McCapra,F.等,J.Biolumin.Chemilumin.451-58(1989);Diamandis,E.P.,Clin.Biochem.23437-443(1990);Gillevet,P.M.,Nature 348657-658(1990);Kricka,L.J.,Amer.ClinLab.,Nov/Dec30-32(1990)。发光是借助于包括光激发或化学反应的任何手段而产生光。化学发光是仅通过化学反应而发射光。它还可定义为在返回到化学反应电子激发产物的基态过程中发射的光(Woodhead,J.S.等,Complementary Immuno-assays.W.P.Collins ed.,(John Wiley & Sons Ltd.),pp.181-191(1988))。化学发光反应可分成酶媒介的反应和非酶催反应。一些时候以来已知发光反应剂鲁米诺在氧化还原酶的酶类(辣根过氧化物酶、黄嘌呤氧化酶、葡糖氧化酶)、H2O2、某些无机金属离子催化剂或分子(铁、锰、铜、锌)、以及螯合剂存在下,在中性-碱性条件中(pH7.0-10.2)可以被氧化,还知道这种氧化作用可导致产生受激中间产物(3-氨基苯二甲酸),它在衰变返回基态时发光(Schroeder,H.R.等,Anal.Chem.481933-1937(1976);Simpson,J.S.A.等。Nature279646-647(1979);Baret,A.,U.S.Patent No,4,933,276))。其它用于引起发光的特异性分子和衍生物除鲁米诺以外包括环状二酰基酰肼(例如异鲁米诺(isoluminols))、双环氧丙烷(dioxetane)衍生物、吖啶衍生物以及过氧氧化物(peroxyoxylates)(Messeri,G.等,J.Biolum.Chemilum.4;154-158(1989);Schaap.A.P.等,Tetrahedron Lett.28935-938(1987);Givens,R.S等.ACSSymposium Series 383;Luminescence Applications,M.C.Goldberg ed.,(Amer.Chem.Soc.,Wash D.C.,pp.127-154(1989))。能发光并已被用于分子的超灵敏测量中的另外分子是多环的和还原硝基多环芳族烃、多环芳族胺、荧光胺(fluorescamine)标记的儿萘酚胺、以及其它荧光衍生的制剂如香豆素、茚三酮、O-苯二醛、7-氟-4-硝基苯基-2,1,3-噁二唑、萘-2,3-二羧醛(dicarboxaldehydes)、氰苯基异吲哚(isoindoles)以及丹磺酰氯(Simons,S.S.,Jr.and D.F.Johnson,J.Am.Chem.Soc.987098-7099(1976);Roth,M.,Ahal.Chem.43880-882(1971);Dunges.W.,同上,49442-445(1977);Hill,D.W.等,同上,511338-1341(1979);Lindroth,P.and K.Mopper,同上,511667-1674(1979);Sigvardson,K.W.and J.W.Birks,同上,55432-435(1983);Sigvardson,K.W.et al.,同上,561096-1102(1984);de Montigny,P.et al.,同上,591096-1101(1987);Grayeski,M.L.and J.K.DeVasto,ibid,591203-1206(1987);Rubinstein,M.et al.,Ahal.Biochem.95117-121(1979);Kobayashi,S.-L,et al.,同上,11299-104(1981);Watanabe,Y.和K.Imai,同上,116471-472(1981);Tsuchiya,H.,J.Chromatog.231247-254(1982);DeJong,C.等,同上,241345-359(1982);Miyaguchi,K.等,同上,303173-176(1984);Sigvardson,K.W.和J.W.Birks,同上,316507-508(1984);Benson,J.R.和P.E.Hare,Proc.Nat.Acad.Sci.72619-622(1975);Kawasaki,T.等,Biomed.Chromatog.4113-118(1990))。目前有四种已知的非酶催体系吖啶鎓衍生物(McCapra等,英国专利British Patent No.1,461,877;Wolf-Rogers J.等,J.Immunol.Methods 133191-198(1990);异鲁米诺、金属卟啉(Forgione等,美国专利U.S.Patent No.4.375,972)以及非金属的四吡咯(Katsilometes,PCT国际专利说明书No.Wo93/23756)。这些体系优于酶催体系,它们具有能在数秒钟内即可导致峰值光输出量的更快速的动力学。金属卟啉是很小的半抗原分子,它能减少抗原结合中的空间位阻问题。此外,已知是发光的金属卟啉分子是那些含有具有发射率在104以上的顺磁金属离子的金属卟啉分子(Gouterman,M.,Th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物,它含有结合到抗原、抗体或半抗原的10,10′-取代的-9,9′-双吖啶(biacridine)。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治W卡特西罗米特斯
申请(专利权)人:乔治W卡特西罗米特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