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装载机前车架的加工工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工装载机前车架的通用工装,其包括工装底平台及两组定位单元,所述两组定位单元对称分布于所述工装底平台,各组所述定位单元包括前定位组件、侧面定位组件及后定位架;所述前定位组件位于所述工装底平台的前部,所述侧面定位组件位于所述前定位组件一旁,且靠近所述工装底平台边沿,所述后定位架位于所述工装底平台的后部;各所述侧面定位组件上安装一活动夹紧件,该侧面定位组件的后方设置有一活动支撑组件,所述活动夹紧件位于所述活动支撑组件的上方。本新型具有维修调整方便,整套工装定位夹紧可靠、结构紧凑,可适配多种型号的前车架加工,整体拆卸吊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工装载机前车架的通用工装
本技术涉及装载机前车架的加工工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对装载机前车架机加工通用工装。
技术介绍
轮式装载机主要用途是物料装卸,广泛应用于矿山、码头、基建、道路修建、货场等进行装载、堆土、铲挖、起重、牵引等作业。装载机的前车架是最重要的四大结构件之一,其结构最复杂、尺寸精度要求最高,加工难度也最大,是衔接动臂和后车架关键部件,也是故障率最高的部件之一,其品质优劣直接决定装载机质量和工作性能。如图1所示,前车架A主要由左右翼箱、前桥支承梁3、上下转向铰接板座2、5、转向耳座4和转斗缸支承梁1组成。上下转向铰接板座2、5和转向耳座4是衔接后车架、控制装载机的左右转向。左右翼箱上的两组长孔分别是动臂油缸孔和动臂销孔,利用这两组销孔定位和支承作用,进行液压控制动臂的升降。转斗缸支承孔与动臂配合控制铲斗的装卸动作,前桥支承梁上的四个填块面是用来锁前轮桥壳,以固定、平衡前轮。现有对装载机前车架加工的过程中经常采用分布加工(分卧式和立式)带来的尺寸位置精度以及空间垂直度不准确,多次定位安装过程中,直接影响前车架加工的精准度,导致不合格率升高,进而降低前车架的加工生产效率,无法达到整机一次装夹完成机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改进装载机前车架加工定位装夹结构,使得装载机前车架的加工精度。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加工装载机前车架的通用工装的技术方案,其包括工装底平台,及装于所述工装底平台上的两组定位单元,所述两组定位单元对称分布于所述工装底平台之上,其中:各组所述定位单元包括前定位组件、侧面定位组件及后定位架;所述前定位组件位于所述工装底平台的前部,所述侧面定位组件位于所述前定位组件一旁,且靠近所述工装底平台边沿,所述后定位架位于所述工装底平台的后部;各所述侧面定位组件上安装一活动夹紧件,该侧面定位组件的后方设置有一活动支撑组件,所述活动夹紧件位于所述活动支撑组件的上方。进一步优选的:各所述前定位组件包括前固定架、前夹紧件及夹持件,其中:所述前固定架与前夹紧件沿直线排布且间隔设置,该前固定架朝向前夹紧件的侧面为定位面;所述前夹紧件包括定位台及调节夹紧螺栓,所述调节夹紧螺栓横向穿过所述定位台上开设的调节螺孔,并与所述前固定架的定位面配合形成前可调的夹紧机构;所述夹持件位于所述前夹紧件的后方,并靠近所述后定位架设置,该夹持件包括定位台及调节夹紧螺栓,所述调节夹紧螺栓横向穿过所述定位台上开设的调节螺孔。进一步优选的:任一所述前定位组件中还包括侧面固定件,所述侧面固定件装于所述前夹紧件及夹持件的定位台上,并位于靠近侧面定位组件的边沿,形成侧定位结构。进一步优选的:各所述侧面定位组件包括侧固定台及调节夹紧螺栓,所述调节夹紧螺栓朝向所述工装底平台中心线方向设置,且穿过所述固定台上开设的调节螺孔;两相对设置的所述侧面定位组件配合形成两侧可调的夹紧机构。进一步优选的:各所述侧面定位组件中的侧固定台上安装所述活动夹紧件,该活动夹紧件包括T形架及丝杆,所述T形架立于所述固定台之上,该T形架的顶部开设有一条形孔,所述丝杆竖直穿过所述条形孔设置。进一步优选的:各所述活动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台及支撑凸台,其中:所述支撑台固定于所述工装底平台并位于所述侧面定位组件后方,该支撑台的台面上开设一纵向孔所述支撑凸台装于所述纵向孔处,其上端面为支撑面,该支撑凸台位于对应侧面的所述活动夹紧件下方。进一步优选的:各所述后定位架包括后支撑台及装于所述后支撑台上的后夹紧组件,其中:所述后支撑台固定于所述工装底平台的后部;所述后夹紧组件固定于所述后支撑台的台面,该后夹紧组件包括后夹持件、后活动夹紧件及后支撑凸台,所述后支撑凸台与所述后活动夹紧件相邻设置,且其位于所述后活动夹紧件下方,所述后夹持件位于所述后支撑凸台一旁并靠近所述工装底平台的边沿设置。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后夹持件包括两个调节夹紧螺栓及后夹持板,其中:所述后夹持板立于所述后支撑台之上,且其呈L形状,该后夹持板的两侧板上开设有两个中心线相交的螺接孔;所述两个调节夹紧螺栓分别装于两个螺接孔内;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后活动夹紧件包括T形架及丝杆,所述T形架立于所述后支撑台之上,该T形架的顶部开设有一条形孔,所述丝杆竖直穿过所述条形孔设置。进一步优选的:后支撑凸台为一顶面为支撑面的调节螺栓。经反复设计论证和实际生产验证,本技术所述的通用工装达到如下效果:1、本新型定位夹紧可靠,加工质量高,二次交检合格率由80%提升至100%,大幅降低前车架加工的故障率;本新型完全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确保加工过程中不会出现抖动等问题,一侧定位,另一侧夹紧,采用有效合理的检测方法,通过合理调整高度支撑定位装置和夹紧装置等,尽可能降低焊接变形等因素的影响,有效解决加工尺寸精度不准确问题;2、本新型的通用化程度高,大幅降低工装投入成本和占地面积,只需本新型中的调节夹紧螺栓、支撑台及后支撑台等便可快速切换加工其他型号的前车架,减少更换工装的时间;另,本新型降低工装投入的费用,采用固接及可调节的螺栓连接装配式结构,维修拆卸方便;3、本新型的生产效率提高80%,且工装操作简单,通过侧面定位的方式,并可以结合可调力矩气动拧紧枪进行夹紧,可快速实现定位夹紧,极大降低因加工超差而引起的返修报废成本,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顺畅。4、本新型所述的通用工装操作简单、加工质量高、生产效率高,特别适合大批量生产中。附图说明图1是装载机的前车架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结构主视图;图4是图3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装配有装载机的前车架的结构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现有对装载机前车架加工的过程中经常采用分布加工(分卧式和立式)带来的尺寸位置精度以及空间垂直度不准确,多次定位安装过程中,直接影响前车架加工的精准度,导致不合格率升高,进而降低前车架的加工生产效率,无法达到整机一次装夹完成机加工。专利技术人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经过对原因的分析,不断研究发现一种加工装载机前车架的通用工装的技术方案,其包括工装底平台,及装于所述工装底平台上的两组定位单元,所述两组定位单元对称分布于所述工装底平台之上,其中:各组所述定位单元包括前定位组件、侧面定位组件及后定位架;所述前定位组件位于所述工装底平台的前部,所述侧面定位组件位于所述前定位组件一旁,且靠近所述工装底平台边沿,所述后定位架位于所述工装底平台的后部;各所述侧面定位组件上安装一活动夹紧件,该侧面定位组件的后方设置有一活动支撑组件,所述活动夹紧件位于所述活动支撑组件的上方。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中的一部分工装部件基座采用焊接后加工,总成采用调节结构连接,达到六向可调节的装配式结构设计,维修调整方便,整套工装定位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加工装载机前车架的通用工装,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工装底平台,及装于所述工装底平台上的两组定位单元,所述两组定位单元对称分布于所述工装底平台之上,其中:/n各组所述定位单元包括前定位组件、侧面定位组件及后定位架;所述前定位组件位于所述工装底平台的前部,所述侧面定位组件位于所述前定位组件一旁,且靠近所述工装底平台边沿,所述后定位架位于所述工装底平台的后部;/n各所述侧面定位组件上安装一活动夹紧件,该侧面定位组件的后方设置有一活动支撑组件,所述活动夹紧件位于所述活动支撑组件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加工装载机前车架的通用工装,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工装底平台,及装于所述工装底平台上的两组定位单元,所述两组定位单元对称分布于所述工装底平台之上,其中:
各组所述定位单元包括前定位组件、侧面定位组件及后定位架;所述前定位组件位于所述工装底平台的前部,所述侧面定位组件位于所述前定位组件一旁,且靠近所述工装底平台边沿,所述后定位架位于所述工装底平台的后部;
各所述侧面定位组件上安装一活动夹紧件,该侧面定位组件的后方设置有一活动支撑组件,所述活动夹紧件位于所述活动支撑组件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装载机前车架的通用工装,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前定位组件包括前固定架、前夹紧件及夹持件,其中:
所述前固定架与前夹紧件沿直线排布且间隔设置,该前固定架朝向前夹紧件的侧面为定位面;
所述前夹紧件包括定位台及调节夹紧螺栓,所述调节夹紧螺栓横向穿过所述定位台上开设的调节螺孔,并与所述前固定架的定位面配合形成前可调的夹紧机构;
所述夹持件位于所述前夹紧件的后方,并靠近所述后定位架设置,该夹持件包括定位台及调节夹紧螺栓,所述调节夹紧螺栓横向穿过所述定位台上开设的调节螺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装载机前车架的通用工装,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前定位组件中还包括侧面固定件,所述侧面固定件装于所述前夹紧件及夹持件的定位台上,并位于靠近侧面定位组件的边沿,形成侧定位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工装载机前车架的通用工装,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侧面定位组件包括侧固定台及调节夹紧螺栓,所述调节夹紧螺栓朝向所述工装底平台中心线方向设置,且穿过所述固定台上开设的调节螺孔;
两相对设置的所述侧面定位组件配合形成两侧可调的夹紧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工装载机前车架的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启滨,陈甲元,吴惠彬,钟继荣,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