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发动机支架定位工装,支架定位工装包括工装主体及夹具,夹具与工装主体相连接,并用来定位支架的空间位置;工装主体包括立柱、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立柱两端分别连接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上定位板包括立柱安装孔和支架定位孔一,下定位板包括立柱安装孔和支架定位孔二,工装主体用来限制支架管件的整体空间范围;根据特定的数模空间位置结构来配置支架管件;在工装夹具的约束下对将支架管件进行焊接,并一同进行热处理消除焊接应力,实现发动机支架的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发动机支架定位工装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制造领域,特别是一种无人机发动机支架定位工装。
技术介绍
对于无人机制造领域,发动机的安装支架对其内部空间和定位精度的要求高,以免在安装发动机时发动机和其附件发生干涉。如图1,一些发动机支架3为不规则三维空间结构,由若干支架管件31和8个安装套32组成;支架管件31倾斜设置,端部交点汇集于安装套32,具有稳定结构;支架3一端要安装位置度要求高的发动机,另一端要与机身预制孔位连接装配。目前,具有支撑机械结构的支架3,制造时大多支架管件31通过人工组对焊接制得,各支架管件31焊接端口根据支架3形状进行切割后进行人工对接焊接,焊接过程无约束,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且焊后采取自由退火消应的方式,这种方式不能够实现对支架3内各支架管件31的主交点及支架管件31的空间位置的精确定位,焊接应力会引起结构变形。在对支架3进行热处理时,退火消应后,会进一步产生形变,而且由于支架3无约束,二次加工中难于寻找基准,导致制得的支架3与实际需求结构具有较大的差异,影响其正常使用。现有的人工对接焊接工艺对于结构单一、空间位置要求不高和互换性不强的支架3能够达到使用要求,但是对于空间结构复杂、内部空间要求高或定位精度高的支架3采用现有的制造工艺就不能满足其性能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支架采取无约束人工组对焊接的方式,导致支架的空间位置定位不准、误差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无人机发动机支架定位工装,能够保证支架主要连接点准确定位,且限制因焊接应力而导致的变形。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人机发动机支架定位工装,包括工装主体与夹具;夹具与工装主体可拆卸连接,工装主体设有与支架适配的焊接空间,支架包括若干支架管件,支架管件端部设有安装套,夹具用于夹持并定位支架中在焊接空间内的位置,工装主体用来定位安装套的位置。其中,工装主体包括上定位板、下定位板和立柱;立柱两端分别连接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上定位板包括立柱安装孔和支架定位孔一,下定位板包括立柱安装孔和支架定位孔二。立柱和上定位板、下定位板用来限制支架的整个空间范围;上定位板中的支架定位孔一和下定位板中的支架定位孔二用来作为发动机支架主交点安装套的定位基准,立柱安装孔作为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对位的基准;立柱起定位和连接作用。进一步地,夹具上设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第一定位槽与支架管件空间位置结构匹配,第二定位槽与立柱匹配,用来定位支架的空间位置。进一步地,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分别由钢板焊接而成,呈框架形式,稳定性好,便于安装放置。进一步地,上定位板与下定位板相对设置且结构相同,可方便互换使用,节约成本。进一步地,本技术还包括销套,销套固定在立柱安装孔、支架定位孔一和/或支架定位孔二安装面的对应位置上,有利于定位和装配。进一步地,立柱为“中间大、两头小”的二级阶梯轴,两端部设有螺纹;装配时,立柱两端穿过立柱安装孔,螺母固定。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固定在加工中心工作台上的辅助机加工装板,辅助机加工装板包括支架定位孔一和支架定位孔二,辅助二次精密加工,可互换使用。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提供一种无人机发动机支架定位工装,设计了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工装主体和夹具,对支架管件的关键位置进行准确定位,进而完成支架的搭建与固定;在后续焊接中限制因焊接应力而导致的变形,进而保证强度稳定,能够达到高精度要求。2、本技术将工装设计成分体式,工装各分体部件能够通过加工的相关定位孔和槽及相应连接件组装成整体,并具有任意的互换性,安装拆卸方便,能够多次利用,投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附图说明图1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无人机发动机支架定位工装的装配示意图。图3是图2的仰视图。图4是工装主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夹具结构示意图。图6是辅助机加工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二次加工时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工装主体;11-立柱;12-上定位板;13-下定位板;2-夹具;21-第一定位槽;22-第二定位槽;3-支架;31-支架管件;32-安装套;4-压盖;5-压板;6-辅助机加工装板;7-立柱安装孔;81-支架定位孔一;82-支架定位孔二;9-销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无人机发动机支架定位工装,如图2-5,包括工装主体1与夹具2;夹具2与工装主体1可拆卸连接,工装主体1设有与支架3适配的焊接空间,支架3包括若干支架管件31,支架管件31端部设有安装套32,夹具2用于夹持并定位支架管件31的空间位置,工装主体1用来定位安装套32的位置。其中,工装主体1包括上定位板12、下定位板13和立柱11;立柱11两端分别连接上定位板12和下定位板13,上定位板12包括立柱安装孔7和支架定位孔一81,下定位板13包括立柱安装孔7和支架定位孔二82。立柱11和上定位板12、下定位板13用来限制支架3的整个空间范围;上定位板12中的支架定位孔一81和下定位板13中的支架定位孔二82用来作为支架3主交点安装套32的定位基准;立柱11起定位和连接作用。其中,夹具2采用35CrMoA40x4方管,在加工中心上加工出与支架管件31管材数模状态相匹配的第一定位槽21及与立柱11管材匹配的第二定位槽22,如图5,配置支架管件31时,对应支架管件31已磨好坡口,只需将对应支架管件31装入预制对应第一定位槽21即可保证支架3的空间位置;其中,第一定位槽21设有四个,内侧的两个第一定位槽21的两侧设有连接孔,可通过与压板5螺栓连接来固定支架管件31,外侧的两个第一定位槽21可通过G字夹固定;第二定位槽22处可通过压盖4螺栓连接夹具2及立柱11,压盖4与立柱11适配。上定位板12和下定位板13由Q345钢板焊接而成,呈框架形式,稳定性好,便于安装放置,如图2、3;上定位板12还包括支架定位孔二82,下定位板13还包括支架定位孔一81,上定位板12上的支架定位孔一81和支架定位孔二82分别与下定位板13上的支架定位孔一81和支架定位孔二82位置对应,上定位板12和下定位板13结构相同,便于互换使用。立柱11为“中间大、两头小”的二级阶梯轴,两端部设有螺纹,立柱11两端穿过立柱安装孔7,在另一侧通过螺母连接固定。此外,如图2、4,为了避免支架3与立柱11、上定位板12或下定位板13直接接触而在装配定位中多次磨损,分别在立柱安装孔7、支架定位孔一81和支架定位孔二82安装面的对应位置上设置销套9,销套9与安装套32、立柱11的横截面直径一致,易定位;销套9由强度略高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发动机支架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装主体(1)与夹具(2);所述夹具(2)与所述工装主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工装主体(1)设有与支架(3)适配的焊接空间,所述支架(3)包括若干支架管件(31),所述支架管件(31)端部设置有安装套(32),所述夹具(2)用于夹持并定位所述支架管件(31)在所述焊接空间内的位置,所述工装主体(1)用于定位所述支架(3)的安装套(32)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发动机支架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装主体(1)与夹具(2);所述夹具(2)与所述工装主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工装主体(1)设有与支架(3)适配的焊接空间,所述支架(3)包括若干支架管件(31),所述支架管件(31)端部设置有安装套(32),所述夹具(2)用于夹持并定位所述支架管件(31)在所述焊接空间内的位置,所述工装主体(1)用于定位所述支架(3)的安装套(32)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发动机支架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主体(1)包括上定位板(12)、下定位板(13)和立柱(11);所述立柱(11)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定位板(12)和所述下定位板(13),所述上定位板(12)包括立柱安装孔(7)和支架定位孔一(81),所述下定位板(13)包括所述立柱安装孔(7)和支架定位孔二(8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发动机支架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定位板(12)和所述下定位板(13)分别由钢板焊接而成,呈框架形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发动机支架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定位板(12)与所述下定位板(13)相对设置且结构相同。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忠,杨光,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凯航自动化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