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制冷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4619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辐射制冷膜,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粘接层、低光泽度保护层以及用于反射光线并将热量通过大气窗口进行发射的辐射制冷层,第一粘接层设于辐射制冷层与低光泽度保护层之间。由于辐射制冷层上设置有低光泽度保护层,低光泽度保护层可以降低辐射制冷膜的表面光泽度,这样可以减少镜面反射的光线,从而减少光污染。此外,将低光泽度保护层设置在辐射制冷层外,低光泽度保护层可以有效地保护辐射制冷层,防止辐射制冷层被刮蹭,从而延长辐射制冷膜的辐射制冷的效果。当太阳光照射在该辐射制冷膜的表面时,辐射制冷层可以反射大多数太阳光,同时将热量以大气窗口波段的红外辐射的方式传递至外太空,以降低建筑物的室内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辐射制冷膜
本技术涉及辐射制冷
,特别是涉及一种辐射制冷膜。
技术介绍
辐射制冷膜是一种可以调节温度的薄膜,其具有无能耗、无污染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节能建材、光伏产业、户外用品等领域。在建筑领域,通常将辐射制冷膜贴附在建筑物的玻璃外墙上,辐射制冷膜可以反射太阳光,并将热量以大气窗口波段的红外辐射的方式传递至外太空,以降低建筑物的室内温度。但是,传统辐射制冷膜的镜面反射较明显,容易引起光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辐射制冷膜,能够减少镜面反射的光线,从而减少光污染。一种辐射制冷膜,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粘接层、低光泽度保护层以及用于反射光线并将热量通过大气窗口进行发射的辐射制冷层,所述第一粘接层设于所述辐射制冷层与所述低光泽度保护层之间,所述第一粘接层能够将所述低光泽度保护层连接于所述辐射制冷层。上述辐射制冷膜至少具有以下优点:上述方案提供一种辐射制冷膜,通过第一粘接层将低光泽度保护层设置在辐射制冷层的表面。由于辐射制冷层上设置有低光泽度保护层,低光泽度保护层可以降低辐射制冷膜的表面光泽度,以减少镜面反射的光线,从而减少光污染。此外,将低光泽度保护层设置在辐射制冷层外,低光泽度保护层可以有效地保护辐射制冷层,防止辐射制冷层被刮蹭,以延长辐射制冷膜的辐射制冷的效果。当太阳光照射在该辐射制冷膜的表面上时,辐射制冷层可以反射部分太阳光,同时将热量以大气窗口波段的红外辐射的方式传递至外太空,以降低建筑物的室内温度。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低光泽度保护层为压花保护层,所述压花保护层包括基层,所述基层上设置有压花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花保护层的压花深度为0.5μm~2.5μ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花保护层的压花结构为方形、圆形、菱形、斜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低光泽度保护层包括基层以及亚光涂层,所述第一粘接层设于所述基层与所述辐射制冷层之间,所述亚光涂层设置于所述基层的表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亚光涂层的厚度为5μm~30μ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低光泽度保护层的厚度为12μm~75μ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辐射制冷膜还包括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二粘接层与所述第一粘接层相对设置在所述辐射制冷层的表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粘接层的厚度为10μm~70μ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辐射制冷膜还包括离型层,所述离型层用于设置在所述第二粘接层背离所述辐射制冷层的表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接层的厚度为3μm~15μm。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辐射制冷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辐射制冷膜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辐射制冷层,20、第一粘接层,30、低光泽度保护层,31、压花,32、基层,33、亚光涂层,40、第二粘接层,50、离型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一实施例中的辐射制冷膜,包括辐射制冷层10、第一粘接层20以及低光泽度保护层30。辐射制冷层10用于反射光线并将热量通过大气窗口进行发射,第一粘接层20设于辐射制冷层10与低光泽度保护层30之间,第一粘接层20能够将低光泽度保护层30连接于辐射制冷层10。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辐射制冷层10包括层叠设置的高分子层与反射层,其中高分子层中具有分散均匀的无机颗粒,高分子层用于将热量以8μm至13μm大气窗口波段的电磁波向外辐射,实现被动式降温功能,反射层用于对太阳光进行反射,避免物体表面积累热量,优选地,本申请中的反射层为金属反射层,更优选地,反射层为银白色的金属反射层。上述的辐射制冷膜,通过第一粘接层20将低光泽度保护层30设置在辐射制冷层10的表面。由于辐射制冷层10上设置有低光泽度保护层30,低光泽度保护层30可以降低辐射制冷膜的表面光泽度,以减少镜面反射的光线,从而减少光污染。此外,将低光泽度保护层30设置在辐射制冷层10外,低光泽度保护层30可以有效地保护辐射制冷层10,防止辐射制冷层10被刮蹭,以延长辐射制冷膜的辐射制冷的效果。当太阳光照射在该辐射制冷膜的表面上时,辐射制冷层10可以反射部分太阳光,同时将热量以大气窗口波段的红外辐射的方式传递至外太空,以降低建筑物的室内温度。需要说明的是,降低辐射制冷膜的表面光泽度是相对于普通的辐射制冷膜而言的。具体地,采用60°角测量辐射制冷膜的表面光泽度,若表面光泽度值低于60GU为低光泽度。通过低光泽度保护层30可以降低辐射制冷膜的表面光泽度,减少镜面反射的光线,从而减少光污染。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粘接层20设有至少两个粘接面,其中两个粘接面相对设置。通过第一粘接层20将低光泽度保护层30粘接在辐射制冷层10上,使得辐射制冷层10、第一粘接层20以及低光泽度保护层30依次层叠设置,以形成上述的辐射制冷膜。使用时,低光泽度保护层30位于最外层,通过低光泽度保护层30可以减少镜面反射的光线,从而减少光污染。具体地,辐射制冷层10粘接在第一粘接层20的其中一个粘接面上,低光泽度保护层30粘接在第一粘接层20的另外一个粘接面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粘接层20为复合胶层,复合胶层的胶黏剂为聚丙烯酸胶黏剂、聚氨酯胶黏剂、环氧树脂胶黏剂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地,第一粘接层20的厚度为3μm~15μm。在该厚度范围内的第一粘接层20,一方面可以将低光泽度保护层30牢固地粘接在辐射制冷层10上,同时可以保证辐射制冷膜的厚度适中;另一方面,第一粘接层20不会影响辐射制冷层10的辐射制冷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粘接层20的厚为3μm~10μm。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上述的低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辐射制冷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粘接层、低光泽度保护层以及用于反射光线并将热量通过大气窗口进行发射的辐射制冷层,所述第一粘接层设于所述辐射制冷层与所述低光泽度保护层之间,所述第一粘接层能够将所述低光泽度保护层连接于所述辐射制冷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辐射制冷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粘接层、低光泽度保护层以及用于反射光线并将热量通过大气窗口进行发射的辐射制冷层,所述第一粘接层设于所述辐射制冷层与所述低光泽度保护层之间,所述第一粘接层能够将所述低光泽度保护层连接于所述辐射制冷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制冷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光泽度保护层为压花保护层,所述压花保护层包括基层,所述基层设置有压花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辐射制冷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花保护层的压花深度为0.5μm~2.5μm。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辐射制冷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花保护层的压花结构为方形、圆形、菱形、斜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制冷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光泽度保护层包括基层以及亚光涂层,所述第一粘接层设于所述基层与所述辐射制冷层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绍禹杨慧慧高开王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瑞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