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V解粘保护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4619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UV解粘保护膜,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抗静电层、基材、抗静电胶层、硅油层、PET层和下抗静电层;所述上抗静电层的厚度为0.05‑2.00μm,所述基材的厚度为20‑100μm,所述抗静电胶层的厚度为10‑50μ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抗静电层、基材、抗静电胶层、硅油层、PET层和下抗静电层组成UV解粘保护膜,不仅在使用过程中由抗静电胶层起到防静电作用,在撕膜的过程中也能够起到防静电的作用,所以无论从撕膜到使用的过程中,都能够保证不产生静电,可以有效地避免对电子产品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V解粘保护膜
本技术涉及保护膜
,特别是一种UV解粘保护膜。
技术介绍
对于电子产品来说,静电会影响到其电路部件的运作,目前的防静电膜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防止静电对电子产品的影响,但是在新的防静电膜撕掉保护膜的时候,防静电膜的表面也会产生大量的静电,使得防静电膜在粘贴的时候用于粘在电子产品的非目标粘贴位置以及人手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UV解粘保护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UV解粘保护膜,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抗静电层、基材、抗静电胶层、硅油层、PET层和下抗静电层;所述上抗静电层的厚度为0.05-2.00μm,所述基材的厚度为20-100μm,所述抗静电胶层的厚度为10-50μm。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基材与抗静电胶层之间或者所述抗静电胶层与硅油层之间设有中抗静电层。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基材为PET、PU或PVC。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抗静电层、基材、抗静电胶层、硅油层、PET层和下抗静电层组成UV解粘保护膜,不仅在使用过程中由抗静电胶层起到防静电作用,在撕膜的过程中也能够起到防静电的作用,所以无论从撕膜到使用的过程中,都能够保证不产生静电,可以有效地避免对电子产品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抗静电层;2、基材;3、抗静电胶层;4、硅油层;5、PET层;6、下抗静电层;7、中抗静电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一种UV解粘保护膜,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抗静电层1、基材2、抗静电胶层3、硅油层4、PET层5和下抗静电层6;所述上抗静电层1的厚度为0.05-2.00μm,所述基材2的厚度为20-100μm,所述抗静电胶层3的厚度为10-50μm。如图2、3所示,基于上述的实施例二,所述基材2与抗静电胶层3之间或者所述抗静电胶层3与硅油层4之间设有中抗静电层7。所述基材为PET、PU或PVC。其中,上抗静电层、抗静电胶层、下抗静电层、中抗静电层均为含有聚噻吩成分,该聚噻吩成分具有抗静电作用,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上抗静电层、中抗静电层、下抗静电层为含有聚噻吩成分的涂层,其附着工艺可采用喷涂或涂布等。抗静电胶层为胶层,用于粘接基材和硅油层。以上的实施例只是在于说明而不是限制本技术,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方法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UV解粘保护膜,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抗静电层、基材、抗静电胶层、硅油层、PET层和下抗静电层;所述上抗静电层的厚度为0.05-2.00μm,所述基材的厚度为20-100μm,所述抗静电胶层的厚度为10-50μ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V解粘保护膜,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抗静电层、基材、抗静电胶层、硅油层、PET层和下抗静电层;所述上抗静电层的厚度为0.05-2.00μm,所述基材的厚度为20-100μm,所述抗静电胶层的厚度为10-50μ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绍楷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立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