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器隔振块封胶挤压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0657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减振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减振器隔振块封胶挤压成型模具,上模和下模之间夹装有环形的中模,中模环内固定契合有环形的内模,上模、内模和芯模围成平滑的环形模腔,内模内环壁和芯模侧壁分别环绕嵌装有隔振块的外骨架和内骨架,芯模内垂直开设有注胶管,注胶管顶端贯通上模顶端面,注胶管底端周向开设有若干分叉道,分叉道均向下倾斜并贯通芯模侧壁,分叉道底端开口均位于模腔底部;模腔内的注胶自下而上平缓的填充满整个模腔,有效避免了侧向注胶时可能发生的部分缺胶情况,且注塑头注胶时带入的少量气泡会滞留于注胶管内,而不会进入模腔内,避免了注胶顶部包裹小气泡,进而导致缺胶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振器隔振块封胶挤压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减振器
,具体为减振器隔振块封胶挤压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家用汽车均装配有减振器总成,而减振器总成一般都包括有隔振块结构。这种隔振块结构简单,主要由内外骨架及设置在内外支架之间的橡胶体(即封胶)组成,原理是利用橡胶减震,效果十分明显。隔振块在生产时需要将内外支架放到模具中,然后注入橡胶经过挤压成型。但封胶在成型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1)由于一般从侧躺放置的模具侧面注胶,容易导致隔振器一侧(即注胶口上侧)发生缺胶情况;(2)采用顶部注胶,又容易导致隔振器顶部包裹小气泡,进而导致缺胶;(3)封胶成型后,颈部的高度通常较高,普遍需要对其进行后续的加工车削,进而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减振器隔振块封胶挤压成型模具,具备挤压成型效果好,发生气泡和缺胶情况概率低,成型后无需后续处理,工作效率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模具容易发生缺胶和气泡情况,且成型后需要后续处理的问题。本技术的减振器隔振块封胶挤压成型模具,包括自上而下依次通过定位柱固定连接的上模、下模和底座,下模固定安装于底座上,下模中部紧密嵌装有柱状的芯模,芯模顶部紧密契合于上模底部,上模和下模之间夹装有环形的中模,中模定位插接有定位柱,中模环内固定契合有环形的内模,上模、内模和芯模围成平滑的环形模腔;内模内环壁和芯模侧壁分别环绕嵌装有隔振块的外骨架和内骨架,外骨架和内骨架的顶部均设有翻边且均紧贴于上模底面,外骨架和内骨架之间填充注胶体;芯模内垂直开设有注胶管,注胶管顶端贯通上模顶端面,注胶管顶端密封插接注塑头,注胶管底端周向开设有若干分叉道,分叉道均向下倾斜并贯通芯模侧壁,分叉道底端开口均位于模腔底部。本方案通过设置顶部注胶进入平滑模腔和倾斜向下连通至模腔侧壁底部的分叉道,使模腔内的注胶自下而上平缓的填充满整个模腔,有效避免了侧向注胶时可能发生的部分缺胶情况,且注塑头注胶时带入的少量气泡会滞留于注胶管内,而不会进入模腔内,避免了注胶顶部包裹小气泡,进而导致缺胶的问题。本技术的减振器隔振块封胶挤压成型模具,其中注胶管底端活动插接有顶杆,顶杆底端连接至外部伸缩装置,顶杆顶端稳固置有滚珠,注胶管和分叉道的连接处形成缩口,滚珠紧密契合于缩口内。本方案通过设置驱动顶杆顶升滚珠来开闭注胶管底端的缩口,方便根据需要向模腔内补充注胶,有效避免了缺胶的问题。本技术的减振器隔振块封胶挤压成型模具,其中中模与内模的契合面为倒锥形。本方案通过设置中模与内模的契合面为倒锥形,使内模通过上模的下压更稳固的契合中模内,加强了两者之间的契合稳固性。本技术的减振器隔振块封胶挤压成型模具,其中中模为弹性材料制成。本方案通过设置中模由弹性材料制成,一方面节约了装置成本,另一方面介于上模和下模之间形成压力缓冲结构,避免了装置损坏的风险。本技术的减振器隔振块封胶挤压成型模具,其中内模和芯模顶面均周向焊接有三根定位销,上模底面对应位置开设有销槽,外骨架和内骨架均通过对应的定位销固定嵌装于内模和芯模上。本方案通过设置定位销,有助于加强定位和固定效果。本技术的减振器隔振块封胶挤压成型模具,其中外骨架和内骨架顶部翻边内壁相对的上模内壁和芯模外壁均周向开设有若干内凹的条状的凹槽,凹槽内均填充有加热丝。本方案通过设置加热丝能够加热模腔内冷却凝结的注胶,使其在充满模腔前保持流体状态,有助于注胶填满模腔,有效的避免了缺胶情况的发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方案通过设置顶部注胶进入平滑模腔和倾斜向下连通至模腔侧壁底部的分叉道,使模腔内的注胶自下而上平缓的填充满整个模腔,有效避免了侧向注胶时可能发生的部分缺胶情况,且注塑头注胶时带入的少量气泡会滞留于注胶管内,而不会进入模腔内,避免了注胶顶部包裹小气泡,进而导致缺胶的问题。2、本方案通过设置驱动顶杆顶升滚珠来开闭注胶管底端的缩口,方便根据需要向模腔内补充注胶,有效避免了缺胶的问题。3、本方案通过设置加热丝能够加热模腔内冷却凝结的注胶,使其在充满模腔前保持流体状态,有助于注胶填满模腔,有效的避免了缺胶情况的发生。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模具正视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模;11、注胶管;111、分叉道;12、滚珠;13、顶杆;14、定位销;15、加热丝;2、中模;3、下模;4、底座;5、内模;6、芯模;61、凹槽;7、定位柱;8、外骨架;81、内骨架;9、注胶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实施例1: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减振器隔振块封胶挤压成型模具,包括自上而下依次通过定位柱7固定连接的上模1、下模3和底座4,下模3固定安装于底座4上,下模3中部紧密嵌装有柱状的芯模6,芯模6顶部紧密契合于上模1底部,上模1和下模3之间夹装有环形的中模2,中模2定位插接有定位柱7,中模2环内固定契合有环形的内模5,上模1、内模5和芯模6围成平滑的环形模腔;内模5内环壁和芯模6侧壁分别环绕嵌装有隔振块的外骨架8和内骨架81,外骨架8和内骨架81的顶部均设有翻边且均紧贴于上模1底面,外骨架8和内骨架81之间填充注胶体9;芯模6内垂直开设有注胶管11,注胶管11顶端贯通上模1顶端面,注胶管11顶端密封插接注塑头,注胶管11底端周向开设有若干分叉道111,分叉道111均向下倾斜并贯通芯模6侧壁,分叉道111底端开口均位于模腔底部。本方案通过设置顶部注胶进入平滑模腔和倾斜向下连通至模腔侧壁底部的分叉道111,使模腔内的注胶自下而上平缓的填充满整个模腔,有效避免了侧向注胶时可能发生的部分缺胶情况,且注塑头注胶时带入的少量气泡会滞留于注胶管11内,而不会进入模腔内,避免了注胶顶部包裹小气泡,进而导致缺胶的问题。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为:注胶管11底端活动插接有顶杆13,顶杆13底端连接至外部伸缩装置,顶杆13顶端稳固置有滚珠12,注胶管11和分叉道111的连接处形成缩口,滚珠12紧密契合于缩口内。本方案通过设置驱动顶杆13顶升滚珠12来开闭注胶管11底端的缩口,方便根据需要向模腔内补充注胶,有效避免了缺胶的问题。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区别为:中模2与内模5的契合面为倒锥形。本方案通过设置中模2与内模5的契合面为倒锥形,使内模5通过上模1的下压更稳固的契合中模2内,加强了两者之间的契合稳固性。实施例4与实施例3的区别为:中模2为弹性材料制成。本方案通过设置中模2由弹性材料制成,一方面节约了装置成本,另一方面介于上模1和下模3之间形成压力缓冲结构,避免了装置损坏的风险。实施例5与实施例4的区别为:内模5和芯模6顶面均周向焊接有三根定位销14,上模1底面对应位置开设有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减振器隔振块封胶挤压成型模具,包括自上而下依次通过定位柱(7)固定连接的上模(1)、下模(3)和底座(4),该下模(3)固定安装于底座(4)上,该下模(3)中部紧密嵌装有柱状的芯模(6),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模(6)顶部紧密契合于上模(1)底部,所述上模(1)和下模(3)之间夹装有环形的中模(2),所述中模(2)定位插接有定位柱(7),所述中模(2)环内固定契合有环形的内模(5),所述上模(1)、内模(5)和芯模(6)围成平滑的环形模腔;/n所述内模(5)内环壁和芯模(6)侧壁分别环绕嵌装有隔振块的外骨架(8)和内骨架(81),所述外骨架(8)和内骨架(81)的顶部均设有翻边且均紧贴于上模(1)底面,所述外骨架(8)和内骨架(81)之间填充注胶体(9);/n所述芯模(6)内垂直开设有注胶管(11),所述注胶管(11)顶端贯通上模(1)顶端面,所述注胶管(11)顶端密封插接注塑头,所述注胶管(11)底端周向开设有若干分叉道(111),所述分叉道(111)均向下倾斜并贯通芯模(6)侧壁,所述分叉道(111)底端开口均位于模腔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减振器隔振块封胶挤压成型模具,包括自上而下依次通过定位柱(7)固定连接的上模(1)、下模(3)和底座(4),该下模(3)固定安装于底座(4)上,该下模(3)中部紧密嵌装有柱状的芯模(6),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模(6)顶部紧密契合于上模(1)底部,所述上模(1)和下模(3)之间夹装有环形的中模(2),所述中模(2)定位插接有定位柱(7),所述中模(2)环内固定契合有环形的内模(5),所述上模(1)、内模(5)和芯模(6)围成平滑的环形模腔;
所述内模(5)内环壁和芯模(6)侧壁分别环绕嵌装有隔振块的外骨架(8)和内骨架(81),所述外骨架(8)和内骨架(81)的顶部均设有翻边且均紧贴于上模(1)底面,所述外骨架(8)和内骨架(81)之间填充注胶体(9);
所述芯模(6)内垂直开设有注胶管(11),所述注胶管(11)顶端贯通上模(1)顶端面,所述注胶管(11)顶端密封插接注塑头,所述注胶管(11)底端周向开设有若干分叉道(111),所述分叉道(111)均向下倾斜并贯通芯模(6)侧壁,所述分叉道(111)底端开口均位于模腔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隔振块封胶挤压成型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展郁玲陈太峰
申请(专利权)人:淅川森丽汽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