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马尔尼菲青霉菌TIM17蛋白及其编码序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0280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正常线粒体内膜中表达的新的马尔尼菲青霉菌TIM17蛋白及其编码序列,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TIM17蛋白及其核酸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分子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和基因工程等领域,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线粒体内膜中表达的TIM17蛋白及其核酸序列。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蛋白及其核酸序列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真菌基因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第一个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真菌是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Goffeau et al.1996)。在过去的几年里,FGI(Fungal Genome Initiative)委员会从150多万种真菌中,选取了15个在医药和工农业中具有重要价值的物种进行了基因组学的研究。2003年6月,FGI委员会新增了44个物种,其中包括了马尔尼菲青霉菌。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是Capponi等首先于1956年在越南从一只中华竹鼠的肝脏分离出来的一种青霉,以其研究所主任Marneffei的名字命名。但此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1973年Disalvo在美国南卡首次发现人自然感染的病例,患者是一位曾在东南亚旅行过的传教士。1964年邓卓霖在广西一土生农民身上发现此菌,但当时全世界都还没有此病报导,故将其认定为荚膜组织胞浆菌。1984年邓卓霖在国内首例报导了一例马尔尼菲青霉病。从1984年到1987年,广西医科大学病理科收集的19全身播散型病例中,有4例发现有导致免疫缺陷的疾病,如淋巴瘤,白血病,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系统性红斑斓创(SLE),结核(TB)等。1999年,邓卓霖首先发现了国内第一例合并AIDS的患者。近几年国内新发现的病例中,合并AIDS的患者越来越多。泰国至1998年已有1300例合并AIDS的患者。近年来发现70-80%的AIDS的患者后期感染上马尔尼菲青霉菌。马尔尼菲青霉菌多呈条件致病菌,25℃呈丝状真菌,为非致病菌;37℃呈酵母形态,为致病菌。它是一种深部致病真菌。它侵犯人体的单核巨噬系统,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的免疫力下降。由于它在局部的机械破坏作用,以及代谢产物,毒素等作用,产生炎症反应,导致浓肿,肉芽肿等改变。并容易破坏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败血症。进入人体的途径一般是呼吸道或皮肤。线粒体是真核细胞能量代谢供应的重要细胞器。细胞中的线粒体是通过其内外膜上的多亚基蛋白复合物的共同作用,运输数百种核编码、胞质合成的蛋白(Trends Cell Biol 1025-31;Nat Rev Mol Cell Biol 2339-349)。线粒体外膜转移酶(TOM)包含识别线粒体蛋白的受体,并且在外膜上形成孔隙使运入的蛋白通过在线粒体内膜形成孔隙的两个内膜转移酶(TIM)复合物中的一个(EMBO J 183667-3675;Cell 101401-412;EMBO J 194895-4902;Nat Struct Biol 81074-1082;Mol Cell 9363-373;J Mol Biol 316657-666)。一些细胞质中的伴侣蛋白,内膜中的小TIM蛋白和基质中的肽酶通过与膜上转移酶的相互作用,运输几百种维持线粒体作用必须的蛋白(BiochimBiophys Acta 9881-45;FEBS Lett 47627-31;EMBO Rep 1404-410;FEBS Lett 516213-216)。因此,内膜转移酶(TIM)在维持线粒体功能、保持细胞活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马尔尼菲青霉菌的内膜转移酶及其基因,可以为进一步开发针对该菌引起的疾病的药物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它们也可以作为这类疾病诊断及其治疗的潜在药物靶点。遗传学而不是生物化学的方法被用来分析酵母中的两个TIM复合物(CritRev Biochem Mol Biol 36291-336)。TIM1723复合物是最先被鉴定的,负责运输含有可切割目标氨基酸延伸的蛋白。TIM22转移酶负责运输含有内部目标序列的蛋白(Crit Rev Biochem Mol Biol 36291-336)。TIM23和TIM22在内膜形成能被线粒体目标信号激活的电压敏感的通道(Nat Struct Biol 81074-1082;Mol Cell 9363-373)。TIM17,TIM22,TIM23都含有N端和C端在线粒体内膜膜间的四个跨膜区域(J Mol Biol 286105-120)。由人的TIM1723的结构和基因特性可以得出结论,这一转移酶在真核生物高度保守(J MolBiol 286105-120)。一系列生物的基因序列显示TIM22和相关的小TIM蛋白8,9,10,13非常保守(FEBS Lett 46441-47)。植物中TIM成分的功能描述只在一篇文章中报道过(Plant J 30555-566),里面提到通过使用对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线粒体的生化重组分析显示TIM9和TIM10是把载体蛋白运输入内膜所必需的。生化的方法被用来鉴定和描述线粒体的TOM复合物,因为它是在BN-PAGE分析中唯一可见的主要复合物(Electrophoresis 23640-646)。但是这一直接的方法不能用来描述TIMs,因为一些多亚基的呼吸链复合物的量超过了TIM复合物的量。本专利技术人利用马尔尼菲青霉菌的基因组信息来描述TIM17的同源物,因为它与酵母、植物、哺乳动物中的对应物相比在本质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多核苷酸,该多核苷酸编码一种新的马尔尼菲青霉菌TIM17基因。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蛋白,该蛋白被命名为TIM17蛋白。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所述的新的马尔尼菲青霉菌TIM17蛋白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来自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marneffei)的分离的多核苷酸,其含有编码TIM17基因的多核苷酸序列,所述多核苷酸选自a)与编码含有SEQ ID NO.2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的多核苷酸有至少70%同源性的多核苷酸,b)编码含有与SEQ ID NO.2的氨基酸序列至少70%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的多核苷酸,c)与a)或b)的多核苷酸互补的多核苷酸,以及d)含有a)、b)或c)的多核苷酸序列的至少15个连续碱基的多核苷酸。所述多肽优选具有TIM17蛋白活性。较佳地,所述的多核苷酸编码一多肽,该多肽具有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或者较佳地,所述的多核苷酸含有(i)如SEQ ID NO.1中核苷酸142-603位的核苷酸序列,或(ii)在遗传密码简并范围内相应于(i)序列的至少一个序列,或(iii)与互补于(i)或(ii)序列的序列杂交的至少一个序列,和任选地(iv)(i)中中性功能的有义突变。更佳地,所述的多核苷酸含有SEQ ID NO.1中核苷酸142-603位的核苷酸序列。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离的蛋白多肽,所述多肽具有与SEQ IDNO.2所示氨基酸序列至少70%同源性的序列。较佳地,所述多肽是具有SEQ IDNO.2序列的多肽。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载体,所述载体含有上述分离出的多核苷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来自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marneffei)的分离的多核苷酸,其含有编码TIM17基因的多核苷酸序列,所述多核苷酸选自:a)与编码含有SEQ IDNO.2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的多核苷酸有至少70%同源 性的多核苷酸,b)编码含有与SEQIDNO.2的氨基酸序列至少70%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的多核苷酸,c)与a)或b)的多核苷酸互补的多核苷酸,以及d)含有a)、b)或c)的多核苷酸序列的至少15个连续碱基 的多核苷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云萍任双喜钱震严中华殷世亮施炜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