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马尔尼菲青霉菌40S核糖体蛋白S28、其编码序列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9349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中表达的新的马尔尼菲青霉菌40S核糖体蛋白S28及其编码序列,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S28蛋白及其核酸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马尔尼菲青霉菌S28蛋白及其基因,可为进一步开发针对该病菌引起的疾病的药物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它们也可以作为这类疾病诊治的潜在药物靶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分子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和基因工程等领域,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40S核糖体蛋白S28及其编码序列。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蛋白及其核酸序列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真菌基因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第一个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真菌是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Goffeau et al.1996)。在过去的几年里,FGI(Fungal Genome Initiative)委员会从150多万种真菌中,选取了15个在医药和工农业中具有重要价值的物种进行了基因组学的研究。2003年6月,FGI委员会新增了44个物种,其中包括了马尔尼菲青霉菌。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是Capponi等首先于1956年在越南从一只中华竹鼠的肝脏分离出来的一种青霉,以其研究所主任Marneffei的名字命名。但此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1973年Disalvo在美国南卡首次发现人自然感染的病例,患者是一位曾在东南亚旅行过的传教士。1964年邓卓霖在广西一土生农民身上发现此菌,但当时全世界都还没有此病报导,故将其认定为荚膜组织胞浆菌。1984年邓卓霖在国内首例报导了一例马尔尼菲青霉病。从1984年到1987年,广西医科大学病理科收集的19全身播散型病例中,有4例发现有导致免疫缺陷的疾病,如淋巴瘤,白血病,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SLE(系统性红斑斓创),TB(结核)等。1999年,邓卓霖首先发现了国内第一例合并AIDS的患者。近几年国内新发现的病例中,合并AIDS的患者越来越多。泰国至1998年已有1300例合并AIDS的患者。近年来发现70-80%的AIDS的患者后期感染上马尔尼菲青霉菌。马尔尼菲青霉菌多呈条件致病菌,25℃呈丝状真菌,为非致病菌;37℃呈酵母形态,为致病菌。它是一种深部致病真菌。它侵犯人体的单核巨噬系统,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的免疫力下降。由于它在局部的机械破坏作用,以及代谢产物,毒素等作用,产生炎症反应,导致浓肿,肉芽肿等改变。并容易破坏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败血症。进入人体的途径一般是呼吸道或皮肤。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部位,它是一个巨大的核糖体蛋白体。在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即可游离存在,也可以与细胞内质网相结合,形成粗糙内质网。每个真核细胞所含核糖体的数目为106-107。线粒体、叶绿体及胞核内也有自己的核糖体。真核细胞核糖体为80S,由40S和60S两个亚基组成,主要由rRNA和核糖体蛋白组成。核糖体蛋白既具有结构上的功能,又是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子。核糖体蛋白大多数蛋白呈纤维状,只有极少数是呈球状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马尔尼菲青霉菌40S核糖体蛋白S28、其编码序列及该蛋白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来自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marneffei)的分离的多核苷酸,其含有编码马尔尼菲青霉菌40S核糖体蛋白S28的多核苷酸序列,所述多核苷酸选自a)与编码含有SEQ ID NO.2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的多核苷酸有至少70%同源性的多核苷酸,b)编码含有与SEQ ID NO.2的氨基酸序列至少70%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的多核苷酸,c)与a)或b)的多核苷酸互补的多核苷酸,以及d)含有a)、b)或c)的多核苷酸序列的至少15个连续碱基的多核苷酸。较佳的,所述的多核苷酸编码一多肽,该多肽具有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或者较佳的,所述的多核苷酸含有(i)如SEQ ID NO.1中核苷酸52-258位的核苷酸序列,或(ii)在遗传密码简并范围内相应于(i)序列的至少一个序列,或(iii)与互补于(i)或(ii)序列的序列杂交的至少一个序列,和任选地(iv)(i)中中性功能的有义突变。更佳的,所述的多核苷酸含有SEQ ID NO.1中核苷酸52-258位的核苷酸序列。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离的多肽,所述多肽具有与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至少70%同源性的序列或其片段。较佳的,所述多肽是含有SEQ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多肽。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载体,所述载体含上述分离出的多核苷酸。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遗传工程宿主细胞,所述宿主细胞是用上述载体转化的宿主细胞。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生产具有马尔尼菲青霉菌40S核糖体蛋白S28蛋白活性的多肽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编码具有S28蛋白活性的多肽的核苷酸序列可操作地连于表达调控序列,形成抗原表达载体,所述的核苷酸序列与SEQ ID NO.1中从核苷酸52-258位的核苷酸序列有至少70%同源性;(II)将步骤(I)中的表达载体转入宿主细胞,形成马尔尼菲青霉菌S28重组细胞;(III)在适合表达马尔尼菲青霉菌S28多肽的条件下,培养步骤(II)中的重组细胞;(IV)分离出具有S28蛋白活性的多肽。较佳的,上述生产具有马尔尼菲青霉菌S28蛋白活性的多肽的方法中,所述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中从核苷酸52-258位的核苷酸序列。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抗体,所述抗体是能与上述马尔尼菲青霉菌S28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种探针分子,该探针分子通常含有马尔尼菲青霉菌40S核糖体蛋白S28的核苷酸序列的8-100个,较佳地15-50个连续核苷酸。该探针分子可用于检测样品中是否存在编码马尔尼菲青霉菌S28的核酸分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含所述的多肽或其连续片段的药物组合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的多核苷酸、多肽及抗体在制备诊断和治疗针对马尔尼菲青霉菌引起的疾病的药物及试剂盒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包含所述的多核苷酸、多肽或抗体或它们的连续片断的试剂盒及生物芯片。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检测马尔尼菲青霉菌S28的核苷酸序列的方法,它包括用上述的探针与样品进行杂交,然后检测探针是否发生了结合。较佳地,该样品是PCR扩增后的产物,其中PCR扩增引物对应于马尔尼菲青霉菌S28的编码序列,可位于该编码序列的两侧或中间。引物长度一般为20-50个核苷酸。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马尔尼菲青霉菌40S核糖体蛋白S28及其基因,可为进一步开发针对该病菌引起的疾病的药物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它们也可以作为这类疾病诊治的潜在药物靶点。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多核苷酸可以是DNA形式或是RNA形式。DNA形式包括cDNA、基因组DNA,或人工化学合成的DNA。DNA可以是单链的或是双链的。单链的DNA可以是编码链或非编码链。在本专利技术中,“分离的”多核苷酸是指,该多核苷酸或片断已从天然状态下位于其两侧的序列中分离出来,还指该多核苷酸或片断已经与天然状态下伴随核酸的组份分开,而且已经与在细胞中伴随其的蛋白质分开。本专利技术中,术语“马尔尼菲青霉菌40S核糖体蛋白S28的编码序列”是指编码具有马尔尼菲青霉菌40S核糖体蛋白S28活性的多肽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 NO.1中52-258位核苷酸序列及其简并序列。该简并序列是指,位于SEQ IDNO.1序列的编码框52-258位核苷酸中,有一个或多个密码子被编码相同氨基酸的简并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来自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marneffei)的分离的多核苷酸,其含有编码马尔尼菲青霉菌40S核糖体蛋白S28的多核苷酸序列,所述多核苷酸选自:a)与编码含有SEQIDNO.2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的多核 苷酸有至少70%同源性的多核苷酸,b)编码含有与SEQIDNO.2的氨基酸序列至少70%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的多核苷酸,c)与a)或b)的多核苷酸互补的多核苷酸,以及d)含有a)、b)或c)的多核苷酸序列 的至少15个连续碱基的多核苷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双喜汤生荣卜云萍严中华卢凌峰殷世亮李运千施炜亮武金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