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8383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形成车辆的外表面的一部分的车窗部件;设置于所述车辆的车室、并透过所述车窗部件检测所述车辆的周边环境的检测部;设置于所述车窗部件的所述车室侧的面而减少在所述车窗部件上产生的结雾的防雾层;获取与所述防雾层的状态相关的状态信息的获取部;对所述车窗部件的所述车室侧的面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以及基于由所述获取部获取的所述状态信息而控制所述加热部的控制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技术介绍
近年来,具备光学性检测车辆的外界(周边环境)的检测装置(摄像机)并基于由该检测装置检测出的外界的信息来辅助驾驶的车辆受到关注。检测装置一般设置于挡风玻璃(车窗部件)的内侧(车室),透过挡风玻璃检测车辆的外界。在这样的车辆中,若产生挡风玻璃的结雾(结露、霜、冻结等),则会导致检测装置对外界的检测精度的降低、检测错误。因此,为了减少挡风玻璃的结雾的产生,在日本特开2018-122634公报中提出了在挡风玻璃上设置防雾层(防雾膜、防雾涂层)的技术。日本特开2018-122634公报公开了如下内容:在检测装置的检测区域(视野)设置防雾层,并且在检测装置的检测区域外设置比防雾层更容易结露的结露部。根据日本特开2018-122634公报所公开的技术,通过使基于结露部的结露比基于防雾层的吸湿优先,能够使成为挡风玻璃的结雾的原因的水分在结露部集中而减少由防雾层吸收的水分量。但是,在日本特开2018-122634公报所公开的技术中,由于水分停留在没有设置防雾层的区域、即结露部上,因此存在这些水分在车辆的行驶中滴落的可能性,作为减少挡风玻璃的结雾的产生的技术存在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提供有利于减少车窗部件的结雾的产生、除去车窗部件的结雾的车辆。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车辆具有:车窗部件,其形成车辆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检测部,其设置于所述车辆的车室,经由所述车窗部件检测所述车辆的周边环境;防雾层,其设置于所述车窗部件的所述车室侧的面,减少在所述车窗部件上产生的结雾;获取部,其获取与所述防雾层的状态相关的状态信息;加热部,其对所述车窗部件的所述车室侧的面进行加热;以及控制部,其基于由所述获取部获取的所述状态信息,控制所述加热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目的或其他方面,通过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而变得明了。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车辆的结构的概略图。图2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车辆的结构的概略图。图3是用于说明设置于图1和图2所示的车辆的光学装置的结构的图。图4是用于说明设置于图1和图2所示的车辆的光学装置的结构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并非对权利要求书所涉及的专利技术进行限定,另外,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特征的组合未必全部都是专利技术所必须的。也可以对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多个特征中的两个以上的特征任意地进行组合。另外,对相同或者同样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图1及图2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车辆1的结构的概略图。图1表示车辆1的侧视图,图2表示车辆1的主视图。车辆1例如是四门的轿车型的四轮汽车。但是,本专利技术也能够应用于轿车型以外的四轮汽车、其他种类的车辆。此外,在各图中,坐标轴X表示车辆的前后方向,坐标轴Y表示车辆1的车宽方向,坐标轴Z表示车辆1的上下方向(铅垂方向)。如图1所示,车辆1大致分为前部1a、中部1b以及后部1c。在前部1a收纳有例如发动机、变速器等驱动单元、进行车室的空气调节的空气调节部3。前部1a具备前罩4作为覆盖内部的收容空间的外装(外表面)。在前罩4与挡风玻璃5之间的前围上设置有刮水器的基部或通风器的吸气口。在车辆1的前部1a,在前罩4的下方设置有前保险杠6作为用于缓和并吸收碰撞的冲击的缓冲部。中部1b构成车室(客室)。后部1c例如构成后备箱。挡风玻璃5是设置在前罩4的上方并形成车辆1的外表面的一部分的车窗部件。挡风玻璃5作为与外部的隔壁发挥功能,并且为了确保驾驶员(用户)的视野而由对来自外部的冲击、风雨具有优异的耐久性的透光性材料、例如玻璃、树脂等构成。空气调节部3能够应用本领域中公知的任何技术。空气调节部3例如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形成制冷剂的流路的管、设置于该管的各种阀等。另外,空气调节部3包括产生规定的气流的鼓风机风扇、驱动鼓风机风扇的风扇电动机、加热用于进行空气调节的气体的加热器芯等。空气调节部3包括除霜管道31和空调管道(未图示)作为向车室内供给用于进行空气调节的气体的供给口。除霜管道31主要用于挡风玻璃5上的结雾的除去、降低(抑制)挡风玻璃5上产生的结雾(防雾)。除霜管道31例如设置在仪表板的上表面的挡风玻璃5的附近,对挡风玻璃5送出或吹送用于进行空气调节的气体,以便形成沿着挡风玻璃5从下方朝向上方的气流。空调管道主要用于车室内的空气调节(温度调整)。空调管道例如设置于仪表板的前表面等,向驾驶员或其周边送出或吹送用于进行空气调节的气体。如图2所示,在挡风玻璃5的车室侧的面设置有减少在挡风玻璃5上产生的结雾的防雾层8。防雾层8由具有吸收车室内的水分(特别是存在于挡风玻璃5附近的水分)的吸湿性的透光性材料构成。防雾层8可以通过将防雾膜粘贴于挡风玻璃5而构成,也可以通过将具有上述特性的材料涂覆于挡风玻璃5而构成。如图2所示,车辆1具有设置于车辆1的车室的光学装置7。参照图3和图4,对光学装置7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图3是表示光学装置7的结构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光学装置7的结构的侧视剖视图。光学装置7包括检测部71、固定部件72和加热部73。检测部71设置于车辆1的车室,作为透过防雾层8以及挡风玻璃5检测车辆1的外界(周边环境)的外界检测装置发挥功能。检测部71例如包括透过防雾层8以及挡风玻璃5对车辆1的前方进行拍摄而获取图像的摄像机。固定部件72是通过粘接剂等安装于挡风玻璃5的车室侧的面,并用于相对于车辆1固定检测部71以及加热部73的托架。如图4所示,固定部件72以接近挡风玻璃5的车室侧的面配置检测部71的方式固定检测部71。另外,如图4所示,固定部件72包括在防雾层8的铅垂方向下侧与防雾层8重叠(overlap)的部分72A,以夹着该部分72A在防雾层8的相反侧配置加热部73的方式固定加热部73。另外,防雾层8至少在挡风玻璃5的车室侧的面设置于与检测部71的视野(检测部71对外界的检测区域)重叠(overlap)的区域。由此,能够减少在与检测部71的视野对应的挡风玻璃5的区域产生的结雾,能够确保检测部71的视野。另外,如图3所示,也可以在固定部件72上与检测部71的位置相应地形成有杂散光防止结构72B,该杂散光防止结构72B用于防止杂散光入射到检测部71(由检测部71检测到杂散光)。加热部73例如由含有电热线和对电热线通电而产生热的加热器驱动器等的加热器构成,经由固定部件72的部分72A对挡风玻璃5和防雾层8进行加热。这样,通过加热部73对挡风玻璃5以及防雾层8进行加热,能够除去挡风玻璃5的结雾,或者减少在挡风玻璃5上产生的结雾。控制部9是包括CPU、存储器等的ECU(电子控制单元),按照规定的程序总括地控制车辆1的各部。此外,控制部9也可以使用PLD(可编程逻辑器件)、ASIC(面向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等。控制部9的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和软件中的任意一个来实现。在此,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n车窗部件,其形成车辆的外表面的一部分;/n检测部,其设置于所述车辆的车室,透过所述车窗部件检测所述车辆的周边环境;/n防雾层,其设置于所述车窗部件的所述车室侧的面,减少在所述车窗部件上产生的结雾;/n获取部,其获取与所述防雾层的状态相关的状态信息;/n加热部,其对所述车窗部件的所述车室侧的面进行加热;以及/n控制部,其基于由所述获取部获取的所述状态信息,控制所述加热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28 JP 2019-064003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
车窗部件,其形成车辆的外表面的一部分;
检测部,其设置于所述车辆的车室,透过所述车窗部件检测所述车辆的周边环境;
防雾层,其设置于所述车窗部件的所述车室侧的面,减少在所述车窗部件上产生的结雾;
获取部,其获取与所述防雾层的状态相关的状态信息;
加热部,其对所述车窗部件的所述车室侧的面进行加热;以及
控制部,其基于由所述获取部获取的所述状态信息,控制所述加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雾层在所述车窗部件的所述车室侧的面上设置于与所述检测部对所述周边环境的检测区域重叠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状态信息包含表示所述防雾层是否起雾的信息,
在所述状态信息包含表示所述防雾层起雾的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以使所述加热部对所述车窗部件的所述车室侧的面进行加热的方式控制所述加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状态信息包含表示所述防雾层的湿度或温度中的至少一方的信息,
所述获取部包括预测部,所述预测部根据所述信息来预测所述防雾层是否起雾,
在通过所述预测部预测为所述防雾层起雾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以使所述加热部对所述车窗部件的所述车室侧的面进行加热的方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岛匡贵田口龙马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