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机舱前端框架拉铆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8335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前机舱前端框架制造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机舱前端框架拉铆工装。所述安装面板的两侧中部对称设有第一拉铆工装立柱和第二拉铆工装立柱,所述拉铆工装立柱和第二拉铆工装立柱的内部均设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均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中部设有夹紧机构,所述第一连接快的下部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收和夹紧机构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底部均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之间设有联动杆。本技术方案用以解决汽车前机舱前端框架的安装点进行拉铆工艺时,操作人员工作中易出现拉铆角度偏差,拉铆效果及拉铆尺寸状态不佳,影响安装端尺寸精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前机舱前端框架拉铆工装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前机舱前端框架制造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机舱前端框架拉铆工装。
技术介绍
汽车轻量化大趋势当前,汽车前机舱前端框架大多已经采用塑料材质框架来替代原始的金属框架,因框架需搭载集成多个对手件(包含进气歧管、洗涤壶、前车喇叭、防撞梁、保险杠、格栅、冷却模块、前罩锁等)。为满足搭载如此之多的零件,这就需要前端框架设计许多安装点与之匹配。安装点结构一般采用拉铆工艺,将螺母通过拉铆枪拉入前端框架。拉铆的安装面设计不同,工人因个体身高差异在进行拉铆操作时,造成拉铆角度偏差,拉铆效果及拉铆尺寸状态不好,影响安装点尺寸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前机舱前端框架拉铆工装,用以解决汽车前机舱前端框架的安装点进行拉铆工艺时,操作人员工作中易出现拉铆角度偏差,拉铆效果及拉铆尺寸状态不佳,影响安装端尺寸精度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汽车前机舱前端框架拉铆工装,包括底部支架,所述底部支架的上端设有安装面板,所述安装面板的中部设有凹槽形的放置区,所述安装面板的两侧中部对称设有第一拉铆工装立柱和第二拉铆工装立柱,所述拉铆工装立柱和第二拉铆工装立柱的内部均设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均指向安装面板的中心,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均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和第一连接块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中部设有夹紧机构,所述第一连接快的下部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收和夹紧机构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底部均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之间设有联动杆。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立柱上设有急停按钮,所述急停按钮与旋转电机的控制系统之间电性连接,其有益之处在于,急停按钮可以使工装在紧急情况下,短时间内停止运动,使用起来更加的安全。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块之间设有两组联动杆,所述联动杆上对称设有对汽车前机舱前端框架起支撑作用的支撑板,其有益之处在于,支撑板可以对固定在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上的前机舱前端框架起到支撑作用,使其在进行拉铆的时候不易出现挤压变形的情况。进一步,所述底部支架包括支撑架和支脚,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其加强作用的横梁,所述支脚的下端设有高度调节机构,其有益之处在于,横梁可以增强支撑架的承重能力,使其更加的稳固,支架上设置高度调节机构,可以根据操作工人不同的身高进行高度调节。进一步,所述夹紧机构包括传动杆、第三连接块、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与第三连接块之间铰接,所述传动杆的两侧对称设有锯齿形凹槽,所述第一压板的第二压板的底部设有圆柱形传动块,所述圆柱形传动块的外侧均匀设有锯齿形凸起,所述锯齿形凸起位于锯齿形凹槽内,所述传动杆的底端与气缸的输出轴之间固定连接,其有益之处在于,气缸的伸缩使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将连接板上的前机舱前端框架压紧,气缸缩回,使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向上抬起,此时松开前机舱前端框架,可将其取出。进一步,所述放置区的中部设有隔板,其有益之处在于,隔板进行分区,可以存放不同型号的拉铆或者其他配件,不易混淆。进一步,所述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和连接块的表面均设有软质橡胶层,其有益之处在于,软质胶层可以避免前机舱前端框架与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和连接块接触时造成划伤的情况。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将汽车前机舱前端框放置在连接块上,启动气缸,使气缸的输出轴伸出,汽缸的输出轴带动传动杆向上运动,此时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向下旋转,将前机舱前端框架压紧在工装上,此时操作人员可以对其上设置的单面安装点进行拉铆,拉铆完成之后启动旋转电机,带动连接块进行旋转,使前机舱前端框架进行旋转至另一面,然后对另一面安装点进行拉铆,拉铆完成后,使气缸回缩,此时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向上旋转,既可以将拉铆完成的前机舱前端框架取出。其有益之处在于:(1)将产品固定于前机舱前端框架拉铆工装上,便于工人在安装铆钉的时候拉铆枪工件垂直,不会出现拉铆拉歪的情况。(2)前机舱前端框架拉铆工装可以沿中线旋转,当需要安装铆螺母的时候,工装进行电动旋转,不仅能适应不同身高的操作人员进行拉铆,还节省了劳动力,减轻安装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保证了产品的拉铆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夹紧机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夹紧机构内部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底部支架1、安装面板2、放置区3、隔板4、第一拉铆工装立柱5、第一连接块6、第一压板7、第二压板8、第三连接块9、传动杆10、气缸11、联动杆12、第二连接块13。需要提前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前机舱前端框架拉铆工装,包括底部支架1,底部支架1主要主要包括支撑架和支脚,支撑架采用的是框架架构,在支撑架的中部固定有起强度增强作用的横梁,在支撑架的下端的四角处设有支脚,支脚的底端固定有高度调节机构,该高度调节机构采用的是螺栓和螺母配合,采用旋转的方式进行上下的高度调节,设置高度调节机构的目的在于,因为工作人员的身高不一,高度调节机构可以将本工装的高度调节到最适合工作的高度,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的舒适性。在底部支架1的上端面上固定有安装面板2,在安装面板2的中部设有凹槽式的放置区3,在放置区3的中部固定有隔板4,隔板4将放置区3分为多个独立的空间,独立的空间在放置辅助零部件的时候,不会出现混淆的情况,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在安装面板2的四周的拐角处设有第一支撑立柱、第二支撑立柱、第三支撑立柱和第四支撑立柱,在第一支撑立柱上设有急停按钮,急停按钮和旋转电机的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急停按钮能提升工装工作时的安全性。在安装面板2的两侧边中部对称固定有第一拉铆工装立柱5和第二拉铆工装立柱,在第一拉铆工装立柱5和第二拉铆工装立柱的内部固定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轴指向安装面板2的中心处,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旋转轴,在旋转轴上固定有轴承,轴承与第一拉铆工装立柱5和第二拉铆工装立柱之间固定连接,在旋转轴的端部和第一连接块6的侧面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块6的中部设有夹紧机构,夹紧机构的底端和气缸11固定连接,气缸11固定在第一连接块6的下端,在气缸11靠近安装面板2中心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块13,在左右两个第二来连接块之间固定有联动杆12,优选地,联动杆12的为两组,且联动杆12上对称设有对汽车前机舱前端框架起支撑作用的支撑板,其有益之处在于,支撑板可以对固定在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上的前机舱前端框架起到支撑作用,使其在进行拉铆的时候不易出现挤压变形的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前机舱前端框架拉铆工装,包括底部支架,所述底部支架的上端设有安装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板的中部设有凹槽形的放置区,所述安装面板的两侧中部对称设有第一拉铆工装立柱和第二拉铆工装立柱,所述拉铆工装立柱和第二拉铆工装立柱的内部均设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均指向安装面板的中心,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均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和第一连接块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中部设有夹紧机构,所述第一连接快的下部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收和夹紧机构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底部均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之间设有联动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机舱前端框架拉铆工装,包括底部支架,所述底部支架的上端设有安装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板的中部设有凹槽形的放置区,所述安装面板的两侧中部对称设有第一拉铆工装立柱和第二拉铆工装立柱,所述拉铆工装立柱和第二拉铆工装立柱的内部均设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均指向安装面板的中心,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均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和第一连接块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中部设有夹紧机构,所述第一连接快的下部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收和夹紧机构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底部均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之间设有联动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机舱前端框架拉铆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板的四角处分别设有第一支撑立柱、第二支撑立柱、第三支撑立柱和第四支撑立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前机舱前端框架拉铆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上设有急停按钮,所述急停按钮与旋转电机的控制系统之间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机舱前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建辉周佳高翔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中利凯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