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微尖端面阵列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517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微尖端面阵列器件。由夹持框架(1)、支撑膜(2)、悬臂梁(3)微尖端(7)四个部分组成。夹持框架(1)用于夹持整个器件使之与外部系统结合并为整个器件结构提供保护;支撑膜(2)用于支撑悬臂梁结构与导线(4)和内焊盘(5);悬臂梁(3)单元采用顺序平铺的方式构成平面阵列;微尖端(6)由金属电镀生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扫描隧道显微镜
,特别是一种新型微尖端面阵列器件
技术介绍
从1982年IBM公司的G.Bining等人专利技术隧道显微镜(STM)以来,衍生出的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等,已在物理、化学、电子、材料、医药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人们研究微观世界的强有力的工具。在此基础上,国外已经涌现出各种新型的悬臂梁微尖端器件,目前已经被应用于高密度数据存取、材料表面超微加工、材料表面探知、传感器等诸多方面。 已有专利微尖端线列器件申请号200510011987.8。其结构如图5,这种结构的阵列微尖端器件由于其夹持端(9)厚度大于微尖端的高度,即此器件无法自由加工材料的表面,只能加工在其悬臂梁所能到达的材料边缘部分。而且这种结构器件的悬臂梁完全暴露,容易损坏。 与这种结构相比,本专利技术介绍的这种面阵列器件具有效率更高、可以自由加工材料表面不受边界限制、悬臂梁受到石英玻璃材料的夹持框架的保护不易损坏等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MEMS加工方法制备的一种面阵列氮化硅悬臂梁支撑的金属微尖端器件。此器件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尖端面阵列器件,由夹持框架(1)、支撑膜(2)、悬臂梁(3)微尖端(7)四个部分组成,夹持框架(1)用于夹持整个器件使之与外部系统结合并为整个器件结构提供保护,其上拥有外焊盘(8),外焊盘(8)用于与外围电路相连,支撑膜(2)用于支撑悬臂梁结构与导线(4)和内焊盘(5),内焊盘(5)与外焊盘(8)之间依靠引线键合工艺通过金线(7)连接,悬臂梁(3)单元采用顺序平铺的方式构成平面阵列,微尖端(6)由金属电镀生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尖端面阵列器件,由夹持框架(1)、支撑膜(2)、悬臂梁(3)微尖端(7)四个部分组成,夹持框架(1)用于夹持整个器件使之与外部系统结合并为整个器件结构提供保护,其上拥有外焊盘(8),外焊盘(8)用于与外围电路相连,支撑膜(2)用于支撑悬臂梁结构与导线(4)和内焊盘(5),内焊盘(5)与外焊盘(8)之间依靠引线键合工艺通过金线(7)连接,悬臂梁(3)单元采用顺序平铺的方式构成平面阵列,微尖端(6)由金属电镀生成。2.根据权利要求1的微尖端面阵列器件,其特征在于,夹持框架(1),材料为石英玻璃,尺寸为3×2厘米、顶壁厚0.3厘米、侧壁厚0.5厘米、顶壁上有0.5×1厘米的引线窗口。3.根据权利要求1的微尖端面阵列器件,其特征在于,外焊盘(8),由3×1毫米、厚100埃的金膜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的微尖端面阵列器件,其特征在于,支撑膜(2),厚2微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斌斌陈大鹏欧毅叶甜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