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频繁伸缩的滚动鞍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3641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频繁伸缩的滚动鞍座,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壁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远离第一轴承的一端贯穿壳体并固定连接有转轮,所述壳体的内底部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丝杠的外表面且位于蜗轮的上方螺纹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基础底板,所述基础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所述基础底座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限位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滚柱与第二滚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第一滚柱与第二滚柱的滚动进行实现前后移动,因此不仅能够减小当筒体伸缩时鞍座底板与基础底板的摩擦,而且避免了容器疲劳失效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频繁伸缩的滚动鞍座
本技术涉及鞍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频繁伸缩的滚动鞍座。
技术介绍
鞍座的种类各种各样,同样鞍座的用途也有不同之处,比如说自行车上的鞍座可以供人们骑行时依坐,一些需要进行伸缩的筒体则是放在一些可以活动的鞍座上,为的是使其能够更好的进行工作。一般的滑动鞍座,靠鞍座底板与基础底板的滑动来调节筒体的伸缩,对大型容器,重量大,鞍座底板与基础底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很大,会造成鞍座与筒体连接处的局部应力很高,而且还会影响到其他部位的应力,长期频繁的应力波动可能会造成容器疲劳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频繁伸缩的滚动鞍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频繁伸缩的滚动鞍座,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壁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远离第一轴承的一端贯穿壳体并固定连接有转轮,所述壳体的内底部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丝杠的外表面且位于蜗轮的上方螺纹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频繁伸缩的滚动鞍座,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通过第一轴承(2)转动连接有蜗杆(3),所述蜗杆(3)远离第一轴承(2)的一端贯穿壳体(1)并固定连接有转轮(4),所述壳体(1)的内底部通过第二轴承(7)转动连接有丝杠(8),所述丝杠(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蜗轮(9),所述丝杠(8)的外表面且位于蜗轮(9)的上方螺纹连接有支撑杆(10),所述支撑杆(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基础底板(11),所述基础底板(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12),所述基础底板(11)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限位板(1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滚柱(13)与第二滚柱(14),所述第二滚柱(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频繁伸缩的滚动鞍座,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通过第一轴承(2)转动连接有蜗杆(3),所述蜗杆(3)远离第一轴承(2)的一端贯穿壳体(1)并固定连接有转轮(4),所述壳体(1)的内底部通过第二轴承(7)转动连接有丝杠(8),所述丝杠(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蜗轮(9),所述丝杠(8)的外表面且位于蜗轮(9)的上方螺纹连接有支撑杆(10),所述支撑杆(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基础底板(11),所述基础底板(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12),所述基础底板(11)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限位板(1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滚柱(13)与第二滚柱(14),所述第二滚柱(14)位于第一滚柱(13)的后侧,所述第一滚柱(13)与第二滚柱(14)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板(15)与螺栓(17),所述螺栓(17)的外表面设置有垫块(16),所述螺栓(1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螺栓(17)分别贯穿连接板(15)的两端并与第一滚柱(13)、第二滚柱(14)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滚柱(13)与第二滚柱(14)的上方设置有鞍座底板(18),所述鞍座底板(1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19),所述鞍座底板(18)的下表面且位于第二限位板(19)内部与第一滚柱(13)、第二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大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生钛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