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2446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高温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温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外壳,所述换热器外壳的左侧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换热器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冷水管,所述冷水管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冷水管的内侧壁设置有支撑环;第一支撑筒,所述第一支撑筒安装在支撑环的内底壁,所述第一支撑筒的顶端开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的内部设置有抵触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抵触环抵触到热水管的外表面,抵触弹簧和限位柱安装在支撑槽的内部,从而抵触环对热水管的外表面有一定的挤压效果,通过支撑环和四组抵触环之间的设置始终对热水管的外表面进行支撑,并且支撑效果较好,解决了以往支撑效果不稳定的问题。撑效果不稳定的问题。撑效果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温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高温换热器
,具体为一种高温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
[0003]对此,中国申请专利号:CN202121256904.2,公开了一种高温换热器,包括一个方形的换热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换热器外壳底部设有4个支撑脚,换热器外壳内设有弯折设置的换热管,换热管由热水管和环绕在热水管外的冷水管组成,换热器外壳底部还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内设有风扇向内送风,换热器外壳顶部一侧设有出气口。
[0004]但是热水管和冷水管在使用时仅仅只使用了支撑块来进行支撑,长期使用后必定会受到损坏,支撑块会有一定的残缺,从而导致热水管和冷水管之间的力减弱,从而影响换热效果,因此我们对上述问题进行完善和改进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温换热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热水管和冷水管在使用时仅仅只使用了支撑块来进行支撑,长期使用后必定会受到损坏,支撑块会有一定的残缺,从而导致热水管和冷水管之间的力减弱,从而影响换热效果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温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外壳,所述换热器外壳的左侧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换热器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冷水管,所述冷水管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冷水管的内侧壁设置有支撑环;
[0007]第一支撑筒,所述第一支撑筒安装在支撑环的内底壁,所述第一支撑筒的顶端开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的内部设置有抵触弹簧,所述抵触弹簧远离第一支撑筒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与支撑槽之间相互适配,所述限位柱安装在抵触弹簧的顶端,所述限位柱的顶端设置有抵触环,所述抵触环的表面设置有防滑垫,所述支撑环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筒,且第二支撑筒设置有两组,第一支撑筒也设置有两组,其安装位置相互对称,所述抵触环的表面一侧设置有热水管,所述热水管安装在冷水管的内部。
[0008]优选的,所述支撑环设置有三组,三组所述支撑环皆安装在热水管的表面和冷水管的内侧壁上。
[0009]优选的,所述换热器外壳的顶端设置有出气筒,所述换热器外壳的底端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卡块。
[0010]优选的,所述卡块的右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进风板,所述进风板的内部设置有风扇本体,所述换热器外壳的底端表面开设有进气口,进气口与风扇本体之间相互适配。
[0011]优选的,所述换热器外壳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稳定柱,所述第一稳定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环。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第一安装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环,所述第二安装环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稳定柱。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稳定柱设置有两组,所述第一稳定柱设置有两组,所述第一稳定柱和第二稳定柱皆安装在换热器外壳的底端四角处。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该高温换热器,通过设置的冷水管、安装槽、支撑环、第一支撑筒、支撑槽、抵触弹簧、限位柱、抵触环、防滑垫、第二支撑筒、热水管和出气筒,在使用时,通过向热水管的内部投放冷水,然后冷水管的内部投入热水,并且热水和冷水之间相互反流,从而能够起到一定的换热效果,并且通过抵触环抵触到热水管的外表面,抵触弹簧和限位柱安装在支撑槽的内部,从而抵触环对热水管的外表面有一定的挤压效果,并且同时通过四组抵触环对热水管的外表面进行支撑,通过防滑垫的设计能够对热水管的外表面进行一定的防滑,通过支撑环和四组抵触环之间的设置始终对热水管的外表面进行支撑,并且支撑效果较好,解决了以往支撑效果不稳定的问题,体现了设计的实用性。
[0016]2、该高温换热器,通过设置的卡块、进风板、风扇本体、第一稳定柱、第一安装环、连接板、第二稳定柱、第二安装环和23,在使用时,首先通过两组卡块的设计能够将进风板和风扇本体进行稳定的支撑,保证了其支撑效果,同时通过两组第一稳定柱和第二稳定柱,能够将换热器外壳整体的进行支撑,保证了其支撑效果,同时通过第一安装环和第二安装环皆安装在第一稳定柱和第二稳定柱的表面,并且通过连接板进行固定连接,从而能够确保换热器外壳的稳定使用效果,体现了设计的功能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换热器外壳和第一稳定柱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冷水管和热水管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第一支撑筒和限位柱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支撑环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中:1、换热器外壳;2、控制面板;3、冷水管;4、安装槽;5、支撑环;6、第一支撑筒;7、支撑槽;8、抵触弹簧;9、限位柱;10、抵触环;11、防滑垫;12、第二支撑筒;13、热水管;14、出气筒;15、卡块;16、进风板;17、风扇本体;18、第一稳定柱;19、第一安装环;20、连接板;21、第二稳定柱;22、第二安装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0025]一种高温换热器,本申请中使用的换热器外壳1和控制面板2均为市场上可直接购买到的产品,其原理和连接方式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包括换热器外壳1,换热器外壳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稳定柱18,第一稳定柱1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环19,第一安装环19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0,连接板20远离第一安
装环1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环22,第二安装环2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稳定柱21,第二稳定柱21设置有两组,第一稳定柱18设置有两组,第一稳定柱18和第二稳定柱21皆安装在换热器外壳1的底端四角处,换热器外壳1的顶端设置有出气筒14,换热器外壳1的底端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卡块15,卡块15的右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进风板16,进风板16的内部设置有风扇本体17,换热器外壳1的底端表面开设有进气口,进气口与风扇本体17之间相互适配,换热器外壳1的左侧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2,换热器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冷水管3,冷水管3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4,冷水管3的内侧壁设置有支撑环5,支撑环5设置有三组,三组支撑环5皆安装在热水管13的表面和冷水管3的内侧壁上,通过两组卡块15的设计能够将进风板16和风扇本体17进行稳定的支撑,保证了其支撑效果,同时通过两组第一稳定柱18和第二稳定柱21,能够将换热器外壳1整体的进行支撑,保证了其支撑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外壳(1),所述换热器外壳(1)的左侧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2),所述换热器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冷水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管(3)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4),所述冷水管(3)的内侧壁设置有支撑环(5);第一支撑筒(6),所述第一支撑筒(6)安装在支撑环(5)的内底壁,所述第一支撑筒(6)的顶端开设有支撑槽(7),所述支撑槽(7)的内部设置有抵触弹簧(8),所述抵触弹簧(8)远离第一支撑筒(6)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柱(9),所述限位柱(9)与支撑槽(7)之间相互适配,所述限位柱(9)安装在抵触弹簧(8)的顶端,所述限位柱(9)的顶端设置有抵触环(10),所述抵触环(10)的表面设置有防滑垫(11),所述支撑环(5)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筒(12),且第二支撑筒(12)设置有两组,第一支撑筒(6)也设置有两组,其安装位置相互对称,所述抵触环(10)的表面一侧设置有热水管(13),所述热水管(13)安装在冷水管(3)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5)设置有三组,三组所述支撑环(5)皆安装在热水管(13)的表面和冷水管(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大生娄广发綦声浩高坤成纪冬雷石景荣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生钛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