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流速差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3524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双流速差转向装置,它包括动力输入轴、伞齿轮组合、主动横轴、驱动离合器、驱动齿轮、第一行星齿轮、右半轴齿轮、左半轴齿轮、行星齿轮轴、主减速器从动齿轮、第四行星齿轮、箱体、差速器壳、大圆柱齿轮、第二齿圈、第二行星齿轮、第三星齿轮、第一太阳轮、第二太阳轮、双联行星架、第一齿圈、转向齿轮、转向离合器,输出左半轴和输出右半轴。该种由定轴轮系和行星轮系复合传动的新型机械式双功率流速差转向装置,能使车辆行驶过程中驱动轮实现纯滚动运行和连续转向半径,且整体结构简单、可实现车辆的高效平稳转向和直线行驶,能更好地满足多轮式或履带式水陆两栖车艇高效稳定转向的迫切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流速差转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机械式转向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可广泛适用于多轮式和履带式水陆两栖车艇实现高效稳定转向的双流速差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多轮式或履带式车辆的转向系统至今大致经历了转向离合器-制动器、机械式双功率流转向系统和液压机械双功率流差速转向系统等三个阶段。离合器-制动器需要依靠摩擦元件之间的摩擦来实现,难以得到准确稳定的转向半径,且存在传动效率低、工作可靠性差、寿命低、转向半径数目有限等缺点。机械式双功率流转向系统在转向性能上较单功率流转向机构有很大提高,但是,其转向半径仍然是有级的,转向机构整体结构分散、复杂且质量比较大,也不能排除靠部分摩擦元件进行滑磨转向及由滑磨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液压机械式双功率流差速转向系统虽有无穷多个转向半径、可大幅度提高车辆的行驶机动性和灵活性,但也存在结构复杂、体型大、成本高、效率低等显著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由定轴轮系和行星轮系复合传动的新型机械式双功率流差速转向装置,它可使车辆行驶过程中驱动轮实现纯滚动运行和连续转向半径。该转向装置的整体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传动效率高,可实现高效平稳最小半径转向和稳定性直线行驶,可更好地满足多轮式或履带式水陆两栖车艇高效稳定转向的迫切需要。本专利技术是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其专利技术目的的。一种双流速差转向装置,它包括动力输入轴1、伞齿轮组合2、主动横轴3、驱动离合器4、驱动齿轮5、第一行星齿轮6、右半轴齿轮7、左半轴齿轮8、行星齿轮轴9、主减速器从动齿轮10、第四行星齿轮11、箱体12、差速器壳13、大圆柱齿轮14、第二齿圈15、第二行星齿轮16、第三星齿轮17、第一太阳轮18、第二太阳轮19、双联行星架20、第一齿圈21、转向齿轮22、转向离合器23,输出左半轴24和输出右半轴25。其中伞齿轮组合2分别有序固装在动力输入轴1和主动横轴3上。驱动离合器4和驱动齿轮5、以及转向离合器23和转向齿轮22均分别套装在主动横轴3预设的位置上。(经人为操作)可实现驱动离合器4与驱动齿轮5的有序结合与分离。(经人为操作)可实现转向离合器23与转向齿轮22的有序结合与分离。输出左半轴24与左半轴齿轮8有序相接,输出右半轴25与右半轴齿轮7有序相接。驱动齿轮5与主减速器从动齿轮10为常啮合,主减速器从动齿轮10固装在差速器壳13上。转向齿轮22与第一齿圈21为常啮合。源自发动机的功率流可经动力输入轴1和伞齿轮组合2后、有序分成2路输入该装置,即一路通过驱动离合器4与驱动齿轮5结合后输入,另一路则通过转向离合器23与转向齿轮22结合后输入,2路功率汇流后可使该装置出现3种工作状况:即。1)驱动离合器4结合,转向离合器23分离,此时车辆将直线行驶。2)转向离合器23结合,驱动离合器4分离,此时车辆可获得最小转弯半径(包括原地转向/掉头)。3)驱动离合器4和转向离合器23均为结合状态,发动机功率同时经驱动齿轮5和转向齿轮22输入,此时车辆可获得两边车轮纯滚动差速转向。该双流速差转向装置具有以下特点:1)通过调控2路输入动力的旋转速度和旋转方向,可使车辆以不同的转向半径向左或向右转弯行驶,其中车辆的转向半径随驱动齿轮5转速的增加而增加,而随转向齿轮22转速的增加而减小。2)用转向离合器23传入的功率流、来增加输出左半轴24(或输出右半轴25)的转速时、会同时减小另一侧输出右半轴25(或输出左半轴24)的转速,且增加和减少的量相等,从而使输出左半轴24和输出右半轴25两边的车轮产生纯滚动转向。3)驱动齿轮5和转向齿轮22的转速和旋转方向、与车辆转向半径的关系为:当转向齿轮22的转速n2>0r/min、驱动齿轮5的转速n1>0r/min(或n1<0r/min)时,车辆转向半径随驱动齿轮5的转速增加而增加,车辆逆时针(顺时针)转向;当转向齿轮22的转速n2<0、驱动齿轮5转速n1>0r/min(或n1<0r/min)时,车辆转向半径随驱动齿轮5的转速增加而增加,车辆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向。当驱动齿轮5转速n1=0r/min时,车辆转向半径R=0m,左、右两侧驱动轮转速相等、方向相反,此时车辆顺时针原地转向。4)转向齿轮22的转速与车辆转向半径的关系为:当驱动齿轮5的转速直线n1>0r/min、转向齿轮22的转速n2>0r/min(或n2<0r/min)时,车辆的转向半径随转向齿轮22的转速增加而减小,车辆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向;当驱动齿轮5的转速n1<0r/min、转齿轮22的转速n2>0r/min(或n2<0r/min)时,车辆转向半径随转向齿轮22的转速增加而减小,车辆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向;当转向齿轮22的转速n2=0r/min时,转向半径R→∞,左、右两侧驱动轮转速相等、方向相同,此时,车辆向前(或向后)直线行驶;当转向齿轮22的转速不变时,车辆的转向半径随驱动齿轮5的转速增加而增加;而当驱动齿轮5的转速不变时,车辆的转向半径随转向齿轮22的转速增加而减少,且车辆可以实现任意连续的转向半径(包括原地转向)。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较完美的实现了其专利技术目的。它较类似产品更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即有益效果):1、设计科学、结构简单紧凑、转向平稳效率高。2、车辆两边的车轮可实现纯滚动差速转向或直线行驶。3、可实现任意连续的转向半径(包括原地转向),且转弯半径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给出的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可知,本专利技术包括动力输入轴1、伞齿轮组合2、主动横轴3、驱动离合器4、驱动齿轮5、第一行星齿轮6、右半轴齿轮7、左半轴齿轮8、行星齿轮轴9、主减速器从动齿轮10、第四行星齿轮11、箱体12、差速器壳13、大圆柱齿轮14、第二齿圈15、第二行星齿轮16、第三星齿轮17、第一太阳轮18、第二太阳轮19、双联行星架20、第一齿圈21、转向齿轮22、转向离合器23,输出左半轴24和输出右半轴25。由图1还知,伞齿轮组合2分别有序固装在动力输入轴1和主动横轴3上,驱动离合器4和驱动齿轮5、以及转向离合器24和转向齿轮23均分别套装在主动横轴3预设的位置上,输出左半轴24与左半轴齿轮8有序相接,输出右半轴25与右半轴齿轮7有序相接,驱动齿轮5与主减速器从动齿轮10为常啮合,主减速器从动齿轮10固装在差速器壳13上,转向齿轮22与第一齿圈21为常啮合。由图1还知,为了能使车辆实现连续转向半径(纯滚动平稳转向),特设装了两排(套)行星轮系,并将其与定轴轮系科学有序安装于箱体12之中。由图1还知,为较好地实现车辆的高效差速转向,特在箱体12中设装了两套功率流,即发动机功率分别通过驱动离合器4与驱动齿轮5结合传入、以及通过转向离合器23与转向齿轮22结合后传入,这2路功率流实现汇流后,当(经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流速差转向装置,它包括动力输入轴(1)、伞齿轮组合(2)、主动横轴(3)、驱动离合器(4)、驱动齿轮(5)、第一行星齿轮(6)、右半轴齿轮(7)、左半轴齿轮(8)、行星齿轮轴(9)、主减速器从动齿轮(10)、第四行星齿轮(11)、箱体(12)、差速器壳(13)、大圆柱齿轮(14)、第二齿圈(15)、第二行星齿轮(16)、第三星齿轮(17)、第一太阳轮(18)、第二太阳轮(19)、双联行星架(20)、第一齿圈(21)、转向齿轮(22)、转向离合器(23),输出左半轴(24)和输出右半轴(25),其特征是伞齿轮组合(2)分别有序固装在动力输入轴(1)和主动横轴(3)上,驱动离合器(4)和驱动齿轮(5)、以及转向离合器(23)和转向齿轮(22)均分别有序套装在主动横轴(3)预设的位置上,输出左半轴(24)与左半轴齿轮(8)有序相接,输出右半轴(25)与右半轴齿轮(7)有序相接,驱动齿轮(5)与主减速器从动齿轮(10)为常啮合,主减速器从动齿轮(10)固装在差速器壳(13)上,转向齿轮(22)与第一齿圈(21)为常啮合,源自发动机的功率流、经动力输入轴(1)和伞齿轮组合(2)后可分成两路、即一路通过驱动离合器(4)与驱动齿轮(5)结合后输入,另一路则通过转向离合器(23)与转向齿轮(22)结合后输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流速差转向装置,它包括动力输入轴(1)、伞齿轮组合(2)、主动横轴(3)、驱动离合器(4)、驱动齿轮(5)、第一行星齿轮(6)、右半轴齿轮(7)、左半轴齿轮(8)、行星齿轮轴(9)、主减速器从动齿轮(10)、第四行星齿轮(11)、箱体(12)、差速器壳(13)、大圆柱齿轮(14)、第二齿圈(15)、第二行星齿轮(16)、第三星齿轮(17)、第一太阳轮(18)、第二太阳轮(19)、双联行星架(20)、第一齿圈(21)、转向齿轮(22)、转向离合器(23),输出左半轴(24)和输出右半轴(25),其特征是伞齿轮组合(2)分别有序固装在动力输入轴(1)和主动横轴(3)上,驱动离合器(4)和驱动齿轮(5)、以及转向离合器(23)和转向齿轮(22)均分别有序套装在主动横轴(3)预设的位置上,输出左半轴(24)与左半轴齿轮(8)有序相接,输出右半轴(25)与右半轴齿轮(7)有序相接,驱动齿轮(5)与主减速器从动齿轮(10)为常啮合,主减速器从动齿轮(10)固装在差速器壳(13)上,转向齿轮(22)与第一齿圈(21)为常啮合,源自发动机的功率流、经动力输入轴(1)和伞齿轮组合(2)后可分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兴华
申请(专利权)人:益阳天华两栖车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