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左右可互换的直流无刷机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805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左右可互换的直流无刷机芯结构,包括壳体、弹簧臂、输出轴、挡板、连杆、传动机构和直流无刷电机,所述壳体设有通孔和腔体,所述输出轴至少一部分安装在所述通孔内,一端固定在所述弹簧臂上,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部,所述连杆两端分别与所述弹簧臂、挡板相连,所述传动机构安装在所述腔体内,两端与所述挡板、直流无刷电机相连,所述壳体设有用于左右调整所述挡板位置的螺钉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三级齿轮传动机构,利用直流无刷电机调速并配合三级齿轮降速,设计简洁、外形轻巧、易装卸,有效解决了现有机芯的设计复杂、拆卸不易、传动不稳定、左右无法互换等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左右可互换的直流无刷机芯结构
本技术涉及道闸机芯
,尤其涉及一种左右可互换的直流无刷机芯结构。
技术介绍
道闸是专门用于道路上限制机动车行驶的通道出入口管理设备,现广泛应用于公路收费站、停车场、小区、企事业单位门口,来管理车辆的出入。道闸机芯是道闸的核心部件,是道闸能否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现有的道闸机芯,主要通过电机、四连杆联动机构、平衡弹簧结构等实现闸杆在90度范围内的升降运动;然而,由于平面四连杆机构存在设计、制造以及装配误差,较难保证四连杆机构能在道闸杆抬升或者下降到位时形成死点。由此导致现有技术中的道闸机芯机构设计较复杂、装卸不易、道闸不能方便地左右互换,较难于适应广泛的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左右可互换的直流无刷机芯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左右可互换的直流无刷机芯结构,包括壳体、弹簧臂、输出轴、挡板、连杆、传动机构和直流无刷电机。优选地,所述直流无刷电机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设有通孔、以及在内部形成的腔体,所述腔体外部设有用于左右调节所述挡板位置的螺钉孔。优选地,所述壳体设有第一盲孔、第二盲孔以及用于左右调节所述挡板位置的螺钉孔。优选地,所述弹簧臂包括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和第一法兰型开口,所述第一法兰型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法兰型开口的开口能够螺钉调节,用于配合左右互换。优选地,所述输出轴的第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第一法兰型开口固定;所述输出轴的第二端在所述通孔外,并设置有至少一个键槽。优选地,所述挡板与所述壳体抵接,用于控制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角度;所述挡板包括固定挡板、活动挡板,所述固定挡板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活动挡板固定在所述传动机构上。优选地,所述连杆两端分别与所述弹簧臂、挡板相连,用于牵引所述输出轴转动。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安装在所述腔体内,并分别与所述挡板、直流无刷电机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用于传递动力并配合降速。优选地,所述直流无刷电机与所述壳体螺钉连接。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主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轴承、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依次固定在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端至第二端之间,并随所述第一转轴同向转动,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二轴承上;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三轴承、第四轴承、第二转轴,所述第三轴承、第三齿轮、第四齿轮依次固定在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端至第二端之间,并随所述第二转轴同向转动,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四轴承上;所述主传动机构包括第五齿轮、第五轴承、第六轴承、第三转轴,所述第五轴承、第五齿轮依次固定在所述第三转轴的第一端至第二端之间,并随所述第三转轴同向转动,所述第三转轴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六轴承上,所述第三转轴的第一端至少一部分穿出所述第一盲孔与所述活动挡板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五齿轮啮合。优选地,所述螺钉孔设置在第一盲孔周围,包括第一组螺钉孔、第二组螺钉孔、第三组螺钉孔和第四组螺钉孔,所述固定挡板与所述第一组螺钉孔、第二组螺钉孔或第三组螺钉孔、第四组螺钉孔螺钉连接。优选地,所述直流无刷电机设有主动转轴,所述主动转轴与所述第二盲孔间隙配合,所述主动转轴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优选地,所述活动挡板包括挡头和挡体,所述挡头、挡体为一体结构,所述挡体设有第二法兰型开口用于将所述活动挡板固定在所述主传动机构的所述转轴上;所述固定挡板设有用于抵挡的抵挡片,所述抵挡片能够对所述挡头进行限位。优选地,所述第二法兰型开口的开口能够螺钉调节,用于配合左右互换。优选地,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臂、挡头转动连接,连接件不限于滚动轴承、连接轴。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臂用于可转动连接至少一根弹簧,所述弹簧能够平衡第二连接臂产生的力矩。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保护壳体和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固定在所述保护壳体内部,用于固定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及主传动机构;所述第二轴承固定在所述安装壳体第一面的底部,所述第四轴承固定在所述安装壳体第一面的顶部和底部之间,所述第六轴承固定在所述安装壳体第一面的顶部。优选地,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一盲孔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二法兰型开口键连接。实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或技术效果:通过设计三级齿轮传动机构,通过直流无刷电机调速并配合三级齿轮传动减速,替代了原平面四连杆传动机构,设计简洁、外形轻巧、易装卸,有效解决了多连杆传动技术缺陷;同时,设计了多组螺钉孔,能够左右调节挡板的位置,并匹配了多个法兰型开口,可便捷调整连杆与弹簧臂之间的连接位置,从而实现道闸左右互换;采用无刷直流电机24V直流供电,200W以下小功率运行,调速范围广,运行速度快,传动稳定,噪音小,使用寿命长,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左右可互换的直流无刷机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左右可互换的直流无刷机芯结构壳体拆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左右可互换的直流无刷机芯结构挡板拆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左右可互换的直流无刷机芯结构传动构件拆分图。1、壳体;2、弹簧臂;3、输出轴;4、挡板;5、连杆;6、传动机构;7、直流无刷电机;10、保护壳体;11、安装壳体;12、通孔;13、腔体;14、第一盲孔;15、第二盲孔;16、螺钉孔;160、第一组螺钉孔;161、第二组螺钉孔;162、第三组螺钉孔;163、第四组螺钉孔;20、第一连接臂;21、第二连接臂;22、第一法兰型开口;30、键槽;40、固定挡板;41、活动挡板;401、抵挡片;411、挡头;412、第二法兰型开口;413、挡体;50、滚动轴承;51、连接轴;600、第一齿轮;601、第二齿轮;602、第一轴承;603、第二轴承;604、第一转轴;605、第三齿轮;606、第四齿轮;607、第三轴承;608、第四轴承;609、第二转轴;610、第五齿轮;611、第五轴承;612、第六轴承;613、第三转轴;70、主动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将要描述的各种实施例将要参考相应的附图,这些附图构成了实施例的一部分,其中描述了实现本技术可能采用的各种实施例。应明白,还可使用其他的实施例,或者对本文列举的实施例进行结构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左右可互换的直流无刷机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弹簧臂(2)、输出轴(3)、挡板(4)、连杆(5)、传动机构(6)和直流无刷电机(7),所述直流无刷电机(7)与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包括用于输出动力的主动转轴(70);其中:/n所述壳体(1)设有通孔(12)以及在内部形成的腔体(13),所述腔体(13)外部设有用于左右调节所述挡板(4)位置的螺钉孔(16);/n所述弹簧臂(2)包括第一连接臂(20)、第二连接臂(21)和第一法兰型开口(22),所述第一法兰型开口(22)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臂(20)、第二连接臂(21)之间;所述第一法兰型开口(22)为用于配合左右互换且能够螺钉调节的开口;/n所述输出轴(3)的第一端穿过所述通孔(12),并与所述第一法兰型开口(22)固定;所述输出轴(3)的第二端在所述通孔(12)外,并设置有至少一个键槽(30);/n所述挡板(4)与所述壳体(1)抵接,用于控制所述输出轴(3)的旋转角度;所述挡板(4)包括固定挡板(40)、活动挡板(41),所述固定挡板(40)固定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活动挡板(41)固定在所述传动机构上(6);/n所述连杆(5)两端分别与所述弹簧臂(2)、挡板(4)相连,用于牵引所述输出轴(3)转动;/n所述传动机构(6)安装在所述腔体(13)内,并分别与所述挡板(4)、直流无刷电机(7)连接,所述传动机构(6)用于传递动力并配合降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左右可互换的直流无刷机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弹簧臂(2)、输出轴(3)、挡板(4)、连杆(5)、传动机构(6)和直流无刷电机(7),所述直流无刷电机(7)与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包括用于输出动力的主动转轴(70);其中:
所述壳体(1)设有通孔(12)以及在内部形成的腔体(13),所述腔体(13)外部设有用于左右调节所述挡板(4)位置的螺钉孔(16);
所述弹簧臂(2)包括第一连接臂(20)、第二连接臂(21)和第一法兰型开口(22),所述第一法兰型开口(22)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臂(20)、第二连接臂(21)之间;所述第一法兰型开口(22)为用于配合左右互换且能够螺钉调节的开口;
所述输出轴(3)的第一端穿过所述通孔(12),并与所述第一法兰型开口(22)固定;所述输出轴(3)的第二端在所述通孔(12)外,并设置有至少一个键槽(30);
所述挡板(4)与所述壳体(1)抵接,用于控制所述输出轴(3)的旋转角度;所述挡板(4)包括固定挡板(40)、活动挡板(41),所述固定挡板(40)固定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活动挡板(41)固定在所述传动机构上(6);
所述连杆(5)两端分别与所述弹簧臂(2)、挡板(4)相连,用于牵引所述输出轴(3)转动;
所述传动机构(6)安装在所述腔体(13)内,并分别与所述挡板(4)、直流无刷电机(7)连接,所述传动机构(6)用于传递动力并配合降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左右可互换的直流无刷机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6)包括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主传动机构,其中:
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600)、第二齿轮(601)、第一轴承(602)、第二轴承(603)、第一转轴(604),所述第一轴承(602)、第一齿轮(600)、第二齿轮(601)依次固定在所述第一转轴(604)的第一端至第二端之间,并随所述第一转轴(604)同向转动,所述第一转轴(604)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二轴承(603)上;
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三齿轮(605)、第四齿轮(606)、第三轴承(607)、第四轴承(608)、第二转轴(609),所述第三轴承(607)、第三齿轮(605)、第四齿轮(606)依次固定在所述第二转轴(609)的第一端至第二端之间,并随所述第二转轴(609)同向转动,所述第二转轴(609)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四轴承(608)上;
所述主传动机构包括第五齿轮(610)、第五轴承(611)、第六轴承(612)、第三转轴(613),所述第五轴承(611)、第五齿轮(610)依次固定在所述第三转轴(613)第一端至第二端之间,并随所述第三转轴(613)同向转动,所述第三转轴(613)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六轴承(612)上;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艾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