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制备医用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78557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材料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制备医用胶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甲醛、催化剂哌啶、十二烷基硫酸钠、碱性催化剂磷酸、纯化水、增塑剂磷酸三甲苯酯、阻聚剂对苯二酚、氰乙酸乙酯、异丁醇、邻苯二甲酸酯和酸性催化剂制作的医用胶可以提高医用胶的相容性同时还可以降低医用胶的粘结能力;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用于解决目前的医用胶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试剂间的相容性较差,从而导致试剂的反应速度较慢,同时医用的的粘结能力不强,同时,由于油锅内的甲基硅油是均匀受热的,在甲基硅油对三口烧瓶进行蒸馏导热的过程中会使三口烧瓶内的原液受热不均匀,从而会导致三口烧瓶内的原液出现分层的情况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制备医用胶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材料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制备医用胶的方法。
技术介绍
α-氰基丙烯酸异丁酯、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三种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由于存在氰基【-CN】和羰基【-C=O】两个吸电子基团,能与皮肤表面微量水分及体液内的羰基【-OH】和氨基【-NH2】等阴离子基团反应,能迅速引发α-氰基丙烯酸异丁酯单体聚合,5-15秒后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可将皮肤紧密粘合,使组织与细菌隔离。胶膜的粘接强度大于伤口的自然拉力,可将皮肤紧密粘合,并在凝血酶和纤维蛋白的作用下起到立即止血、凝血的作用;在生物学评价中,经过试验其细胞毒性、皮内反应、皮肤致敏、溶血、遗传毒性、植入、亚慢性毒性均符合要求,另外,还具有在体内分解、排泄等特点;较优异的性能令他用于血管粘接、肠管和食管在吻合粘接、皮肤切口粘接、渗出液的封闭、缺损组织的修补、瘘孔的封闭,以及脏器手术中的止血等。关于对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的介绍,可参见刊期:栗雪艳,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医用胶的合成与性能研究,华南理工大学,2013(15),但是目前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包括以下方面:目前的医用胶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试剂间的相容性较差,从而导致试剂的反应速度较慢,同时医用的的粘结能力不强,同时,在本专利技术对三口烧瓶内的原液蒸馏的过程中,由于油锅内的甲基硅油是均匀受热的,在甲基硅油对三口烧瓶进行蒸馏导热的过程中会使三口烧瓶内的原液受热不均匀,从而会导致三口烧瓶内的原液出现分层的情况,由于原液发生分层,从而会降低原液中各种试剂的反应速度,进而降低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的交换反应的过程问题。鉴于此,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司设计研发了一种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制备医用胶的方法,制作了特殊的油浴锅,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制备医用胶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主要用于解决目前的医用胶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试剂间的相容性较差,从而导致试剂的反应速度较慢,同时医用的的粘结能力不强,同时,在本专利技术对三口烧瓶内的原液蒸馏的过程中,由于油锅内的甲基硅油是均匀受热的,在甲基硅油对三口烧瓶进行蒸馏导热的过程中会使三口烧瓶内的原液受热不均匀,从而会导致三口烧瓶内的原液出现分层的情况,由于原液发生分层,从而会降低原液中各种试剂的反应速度,进而降低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的交换反应的过程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制备医用胶的方法;该医用胶由以下原料制成: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25-30份、甲醛15-20份、催化剂哌啶8-10份、十二烷基硫酸钠6-8份、碱性催化剂磷酸4-6份、纯化水15-20份、增塑剂磷酸三甲苯酯4-6份、阻聚剂对苯二酚2-5份、氰乙酸乙酯15-18份、异丁醇10-15份、邻苯二甲酸酯3-5份、酸性催化剂6-8份;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原料中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放入装有纯化水的反应釜内,然后再将原料中的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放入反应釜内并加热至40-60℃,当反应釜温度到达45-50℃时将原料中的哌啶滴入反应釜内,并快速搅拌反应,当原料反应结束后即得到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缩合物;S2:将S1中制备的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缩合物与原料中的磷酸、增塑剂磷酸三甲苯酯和阻聚剂对苯二酚按照1:2:1:0.5:0.3的比例在三口瓶内进行混合,然后将三口瓶放在油浴环境下进行解聚反应,解聚反应为3-4小时,当解聚反应结束后即完成对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的提纯;S3:将S2中提纯后的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与氰乙酸乙酯和异丁醇依次放入三口烧瓶内,然后将三口烧瓶内做入油浴锅内,然后持续对油浴锅进行加热,每分钟升高10℃,且由于过最高的加热温度为140-160℃,当三口烧瓶加热完成后即得到粗酯;S4:在S3中对烧瓶进行加热的过程中持续的相烧瓶内滴加酸性催化剂,在此过程中可以促进酯交换反应的反应过程;S5:将原料中的邻苯二甲酸酯、聚己内酯和聚甲基丙烯酸酯依次放入制备完成粗酯的烧瓶内,然后对烧瓶进行加热,在烧瓶加热的过程中烧瓶中的试剂会发生解聚反应,当烧瓶中的解聚反应结束后,继续向烧瓶内加入磷酸三甲苯酯、磷酸和酸性催化剂进行解聚反应,当烧瓶内的解聚反应结束后将试剂取出即得到医用胶;其中,所述油浴锅包括底座和油锅;所述油锅置于底座上表面;所述油锅内盛装有甲基硅油;所述油锅内空腔于油锅底部端面固连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内壁中开设有均匀布置的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均与支撑环连通;所述支撑环顶部端面固连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内壁中安装有双向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下方的驱动轴伸入支撑环空腔内;所述支撑环空腔内滑动连接有第一压板,且第一压板与电动伸缩杆下方的伸缩轴固连;所述第一压板内壁中开设有均匀布置的第二通孔;所述支撑板上方通过均匀布置的支撑块固连有油浴仓,且油浴仓内放置有三口烧瓶;所述油浴仓内壁中开设有弧形槽,且弧形槽内壁中开设有均匀布置的第三通孔;所述弧形槽内壁中固连有均匀布置的软管;每个所述软管部分均延伸至第一压板内并贯穿第一压板设计;每个所述软管部分均延伸至支撑板内并贯穿支撑板设计;所述支撑环外表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导管,且导管另一端均延伸至油浴仓内;所述三口烧瓶底部端面固连有挤压仓,且挤压仓内壁中开设有均匀布置的挤压孔;所述挤压仓空腔内滑动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下表面固连有驱动杆,且驱动杆伸出三口烧瓶设计并与电动伸缩杆上方驱动轴卡接;工作时,在本专利技术对三口烧瓶内的原液蒸馏的过程中,由于油锅内的甲基硅油是均匀受热的,在甲基硅油对三口烧瓶进行蒸馏导热的过程中会使三口烧瓶内的原液受热不均匀,从而会导致三口烧瓶内的原液出现分层的情况,由于原液发生分层,从而会降低原液中各种试剂的反应速度,进而降低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的交换反应的过程,本专利技术制作的油浴锅可以将油锅内的甲基硅油受热均匀,同时还可以将甲基硅有均匀的导入油浴仓内,从而可以将甲基硅有全方位的与三口烧瓶进行接触导热,同时还可以推动三口烧瓶内的原液发生液循环,从而可以使原液均匀受热,进而提高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的交换反应过程,在使用本专利技术制作的油浴锅时,首先将三口烧瓶放入油浴仓内,同时将三口烧瓶内的驱动杆卡接在电动伸缩杆上方的驱动轴上,此时向油锅中添加甲基硅油,然后启动油浴锅,当油浴锅启动后,此时油锅对甲基硅油进行加热,此时控制器控制电动伸缩杆上下伸张,在电动伸缩杆向下伸张的过程中,可推动第一压板向下移动,在此过程中可以对油锅内的油液进行扩散,从而促使甲基硅油受热均匀,同时还可以将第一压板下方的有通过软管压入弧形槽内,此时流入弧形槽内的油在通过均匀布置的第三通孔喷箱三口烧瓶外表面,在此过程中可以使三口烧瓶受热均匀,从而防止三口烧瓶中原液出现分层的现象,同时还可以将支撑环内的油液通过均匀布置的导管压入油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制备医用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医用胶由以下原料制成:/n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25-30份、甲醛15-20份、催化剂哌啶8-10份、十二烷基硫酸钠6-8份、碱性催化剂磷酸4-6份、纯化水15-20份、增塑剂磷酸三甲苯酯4-6份、阻聚剂对苯二酚2-5份、氰乙酸乙酯15-18份、异丁醇10-15份、邻苯二甲酸酯3-5份、酸性催化剂6-8份;/n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S1:将原料中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放入装有纯化水的反应釜内,然后再将原料中的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放入反应釜内并加热至40-60℃,当反应釜温度到达45-50℃时将原料中的哌啶滴入反应釜内,并快速搅拌反应,当原料反应结束后即得到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缩合物;/nS2:将S1中制备的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缩合物与原料中的磷酸、增塑剂磷酸三甲苯酯和阻聚剂对苯二酚按照1:2:1:0.5:0.3的比例在三口瓶内进行混合,然后将三口瓶放在油浴环境下进行解聚反应,解聚反应为3-4小时,当解聚反应结束后即完成对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的提纯;/nS3:将S2中提纯后的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与氰乙酸乙酯和异丁醇依次放入三口烧瓶内,然后将三口烧瓶内做入油浴锅内,然后持续对油浴锅进行加热,每分钟升高10℃,且由于过最高的加热温度为140-160℃,当三口烧瓶加热完成后即得到粗酯;/nS4:在S3中对烧瓶进行加热的过程中持续的相烧瓶内滴加酸性催化剂,在此过程中可以促进酯交换反应的反应过程;/nS5:将原料中的邻苯二甲酸酯、聚己内酯和聚甲基丙烯酸酯依次放入制备完成粗酯的烧瓶内,然后对烧瓶进行加热,在烧瓶加热的过程中烧瓶中的试剂会发生解聚反应,当烧瓶中的解聚反应结束后,继续向烧瓶内加入磷酸三甲苯酯、磷酸和酸性催化剂进行解聚反应,当烧瓶内的解聚反应结束后将试剂取出即得到医用胶;/n其中,所述油浴锅包括底座和油锅(1);所述油锅(1)置于底座上表面;所述油锅(1)内盛装有甲基硅油;所述油锅(1)内空腔于油锅(1)底部端面固连有支撑环(11);所述支撑环(11)内壁中开设有均匀布置的第一通孔(12),且第一通孔(12)均与支撑环(11)连通;所述支撑环(11)顶部端面固连有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内壁中安装有双向电动伸缩杆(14),且电动伸缩杆(14)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14)下方的驱动轴伸入支撑环(11)空腔内;所述支撑环(11)空腔内滑动连接有第一压板(15),且第一压板(15)与电动伸缩杆(14)下方的伸缩轴固连;所述第一压板(15)内壁中开设有均匀布置的第二通孔(16);所述支撑板(13)上方通过均匀布置的支撑块固连有油浴仓(2),且油浴仓(2)内放置有三口烧瓶(21);所述油浴仓(2)内壁中开设有弧形槽(22),且弧形槽(22)内壁中开设有均匀布置的第三通孔(23);所述弧形槽(22)内壁中固连有均匀布置的软管(17);每个所述软管(17)部分均延伸至第一压板(15)内并贯穿第一压板(15)设计;每个所述软管(17)部分均延伸至支撑板(13)内并贯穿支撑板(13)设计;所述支撑环(11)外表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导管(18),且导管(18)另一端均延伸至油浴仓(2)内;所述三口烧瓶(21)底部端面固连有挤压仓(24),且挤压仓(24)内壁中开设有均匀布置的挤压孔(25);所述挤压仓(24)空腔内滑动连接有挤压板(26);所述挤压板(26)下表面固连有驱动杆,且驱动杆伸出三口烧瓶(21)设计并与电动伸缩杆(14)上方驱动轴卡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制备医用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医用胶由以下原料制成:
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25-30份、甲醛15-20份、催化剂哌啶8-10份、十二烷基硫酸钠6-8份、碱性催化剂磷酸4-6份、纯化水15-20份、增塑剂磷酸三甲苯酯4-6份、阻聚剂对苯二酚2-5份、氰乙酸乙酯15-18份、异丁醇10-15份、邻苯二甲酸酯3-5份、酸性催化剂6-8份;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原料中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放入装有纯化水的反应釜内,然后再将原料中的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放入反应釜内并加热至40-60℃,当反应釜温度到达45-50℃时将原料中的哌啶滴入反应釜内,并快速搅拌反应,当原料反应结束后即得到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缩合物;
S2:将S1中制备的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缩合物与原料中的磷酸、增塑剂磷酸三甲苯酯和阻聚剂对苯二酚按照1:2:1:0.5:0.3的比例在三口瓶内进行混合,然后将三口瓶放在油浴环境下进行解聚反应,解聚反应为3-4小时,当解聚反应结束后即完成对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的提纯;
S3:将S2中提纯后的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与氰乙酸乙酯和异丁醇依次放入三口烧瓶内,然后将三口烧瓶内做入油浴锅内,然后持续对油浴锅进行加热,每分钟升高10℃,且由于过最高的加热温度为140-160℃,当三口烧瓶加热完成后即得到粗酯;
S4:在S3中对烧瓶进行加热的过程中持续的相烧瓶内滴加酸性催化剂,在此过程中可以促进酯交换反应的反应过程;
S5:将原料中的邻苯二甲酸酯、聚己内酯和聚甲基丙烯酸酯依次放入制备完成粗酯的烧瓶内,然后对烧瓶进行加热,在烧瓶加热的过程中烧瓶中的试剂会发生解聚反应,当烧瓶中的解聚反应结束后,继续向烧瓶内加入磷酸三甲苯酯、磷酸和酸性催化剂进行解聚反应,当烧瓶内的解聚反应结束后将试剂取出即得到医用胶;
其中,所述油浴锅包括底座和油锅(1);所述油锅(1)置于底座上表面;所述油锅(1)内盛装有甲基硅油;所述油锅(1)内空腔于油锅(1)底部端面固连有支撑环(11);所述支撑环(11)内壁中开设有均匀布置的第一通孔(12),且第一通孔(12)均与支撑环(11)连通;所述支撑环(11)顶部端面固连有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内壁中安装有双向电动伸缩杆(14),且电动伸缩杆(14)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14)下方的驱动轴伸入支撑环(11)空腔内;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太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市科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