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道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6472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园林道路结构,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土壤层、垫层、找平层以及面层,面层包括若干件透水砖铺设而成,各透水砖底面开设有凹槽并与找平层上表面形成集水腔,各透水砖上还设置有与各集水腔连通的通孔,找平层上埋设有与各集水腔连通设置的排水管;土壤层上表面开设有隔水槽,隔水槽内埋设有透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防止道路积水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园林道路结构
本技术涉及园林道路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园林道路结构。
技术介绍
园林道路是各种景区和园林绿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园林各个景点的纽带,也是引导人们在上面行走而不破坏绿地,在公开号为CN20457042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环保园林透水道路结构,从下到上依次为建筑废弃物层、素土夯实层、碎石找平层、粗砂层,粗砂层铺设有荷兰砖层和鹅卵石层,荷兰砖层位于粗砂层上表面的中部,鹅卵石层分为两部分,分别位于荷兰砖层的两侧,建筑废弃物层、素土夯实层、碎石找平层、粗砂层和鹅卵石层两边共同的外侧分别与透水性路缘石的一侧抵接,透水性路缘石的另一侧设置有土壤层。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虽然上述透水道路结构的透水性较好,但是当土壤中水含量过高无法得到及时排出时,而透水道路结构中所能容纳的雨水较少,若是雨水较大得不到及时的排放,将导致道路上出现积水影响行人通行的情况,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园林道路结构,其具有防止道路积水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园林道路结构,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土壤层、垫层、找平层以及面层,面层由若干件透水砖铺设而成,各透水砖与找平层贴合设置的下表面上均开设有凹槽,各透水砖的上表面均开设有与所述凹槽连通的通孔,当各透水砖铺设于找平层上时,各凹槽与找平层围合形成集水腔,各透水砖的集水腔之间均连通设置,找平层上铺设有若干件与其中一部分集水腔连通设置的排水管,各排水管与城市下水道连通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面层上的透水砖上设置凹槽并与找平层之间形成具有一定蓄水能力的集水腔,在透水砖上开设有通孔将雨水引流至集水腔中,通过将各集水腔之间连通设置,使得雨水得到均匀疏通,集水腔内的积水通过排水管及时排放至城市排水系统中,如此设置将使得道路上的积水得到及时、有效的排放,避免道路积水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透水砖上的凹槽均设置有若干道且均布于各透水砖下表面,各凹槽之间均连通设置;各透水砖上均设置有若干道与各凹槽连通设置的通孔,各凹槽均对应连通有若干道均布设置于透水砖上的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个凹槽形成若干个集水腔,增加道路的蓄水能力,提高园林道路对大降雨量的应对能力;通过设置多个通孔是避免其中部分通孔堵塞而影响透水砖的排水能力的情况,整体上将提高了透水砖的适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透水砖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导水槽,各导水槽均与各道通孔的上端连通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水槽将透水砖上雨水更稳定的引导至通孔处,从而使得雨水更加快速、高效的引导至集水腔中,防止雨水在透水砖上堆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垫层上均布排设有若干件透水管,各透水管均与城市下水道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腔中的雨水经找平层渗透至垫层,再渗透至土壤层,当降雨量较大时,垫层以及土壤层的含水量增加,渗透能力也逐渐降低,所以在垫层上设置透水管,将渗透至垫层的水分部分渗透进透水管排至城市下水道,以保证雨水得到及时、高效的排放。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土壤层与垫层贴合的一面上开设有若干道呈“V”字形状设置的隔水槽,各透水管均排设于相对应的隔水槽内,垫层将各所述隔水槽填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垫层上设置隔水槽把垫层即将渗透至土壤层的水分进行集拢的效果,并将透水管排设于隔水槽中,从而更好的将水分渗透进透水管排走。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透水砖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件呈锥形状设置的支柱,各支柱均插设于找平层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透水砖的下表面设置支柱插设于找平层中来增强各透水砖与找平层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支柱均朝相同的方向倾斜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支柱倾斜设置将进一步的增加透水砖与找平层之间的连接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透水砖的其中一侧面上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的上表面开设有连接槽,透水砖远离连接块的一侧面上设置有连接钩,相邻两件透水砖的拼接时,连接钩刚好插设于连接块的连接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连接块、连接槽以及连接钩之间稳定的连接关系来固定各透水砖,使得各透水砖之间的更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从而增加了道路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连接槽远离透水砖的一侧面呈弧形状设置,连接钩与相对应的连接槽嵌合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槽以及与其配合的连接钩的弧形状设置,利用弧形的导向作用,将使得透水砖的拼接更稳方便、准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包括透水砖铺设而成的面层,在透水砖上开设有凹槽以及与其连通的通孔,透水砖的凹槽与找平层之间形成集水槽,在找平层上铺设与集水槽连通的排水管,如此,将使得雨水经由通孔、集水槽、排水管得到及时、快速的排放,避免了大雨导致的道路积水的情况;(2)通过设置在土壤层上开设隔水槽,在隔水槽内铺设透水管,从而将渗透至垫层的部分水分及时的排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透水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土壤层;2、垫层;3、找平层;4、面层;5、透水砖;6、凹槽;7、通孔;8、集水腔;9、排水管;10、导水槽;11、透水管;12、隔水槽;13、支柱;14、连接块;15、连接槽;16、连接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园林道路结构,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土壤层1、级配细砂石铺设而成的垫层2、混凝土泥浆浇注而成的找平层3以及包括若干件透水砖5铺设而成的面层4;各透水砖5与找平层3贴合设置的下表面上均开设有凹槽6,各透水砖5的上表面均开设有与凹槽6连通的通孔7,当各透水砖5铺设于找平层3上时,各道凹槽6均与找平层3围合形成集水腔8,各透水砖5的集水腔8之间均连通设置,找平层3上铺设有若干件与其中一部份集水腔8连通设置的排水管9,各排水管9与城市下水道连通设置;如此,将利用通孔7、集水腔8以及排水管9及时将道路上的雨水排走,防止道路积水。其中,参见图1、图3所示,各透水砖5上的凹槽6均设置有若干道且均布于各透水砖5下表面,各凹槽6之间均连通设置,通过设置多个凹槽6,从而形成多个集水腔8,增加道路的蓄水能力,提高园林道路对大降雨量的应对能力;各透水砖5上均设置有若干道与各所述凹槽6连通设置的通孔7,各凹槽6均对应连通有若干道均布设置于透水砖5上的通孔7,通过设置多个通孔7是避免其中部分通孔7堵塞而影响透水砖5的排水能力的情况。进一步的,参见图2、图3所示,各透水砖5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导水槽10,各导水槽10均与各道通孔7的上端连通设置,利用导水槽10的引导作用将雨水更好的引导至通孔7处,及时将透水砖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园林道路结构,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土壤层(1)、垫层(2)、找平层(3)以及面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4)由若干件透水砖(5)铺设而成,各所述透水砖(5)与找平层(3)贴合设置的下表面上均开设有凹槽(6),各所述透水砖(5)的上表面均开设有与所述凹槽(6)连通的通孔(7),当各所述透水砖(5)铺设于找平层(3)上时,各所述凹槽(6)与找平层(3)围合形成集水腔(8),各所述透水砖(5)的集水腔(8)之间均连通设置,所述找平层(3)上铺设有若干件与其中一部份集水腔(8)连通设置的排水管(9),各所述排水管(9)与城市下水道连通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园林道路结构,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土壤层(1)、垫层(2)、找平层(3)以及面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4)由若干件透水砖(5)铺设而成,各所述透水砖(5)与找平层(3)贴合设置的下表面上均开设有凹槽(6),各所述透水砖(5)的上表面均开设有与所述凹槽(6)连通的通孔(7),当各所述透水砖(5)铺设于找平层(3)上时,各所述凹槽(6)与找平层(3)围合形成集水腔(8),各所述透水砖(5)的集水腔(8)之间均连通设置,所述找平层(3)上铺设有若干件与其中一部份集水腔(8)连通设置的排水管(9),各所述排水管(9)与城市下水道连通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透水砖(5)上的凹槽(6)均设置有若干道且均布于各透水砖(5)下表面,各所述凹槽(6)之间均连通设置;各所述透水砖(5)上均设置有若干道与各所述凹槽(6)连通设置的通孔(7),各所述凹槽(6)均对应连通有若干道均布设置于透水砖(5)上的通孔(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园林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透水砖(5)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导水槽(10),各所述导水槽(10)均与各道通孔(7)的上端连通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2)上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桂丽胡志强黄鹭鹭林云龙江全权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怡乔园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