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6120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物墙,其包括墙体,墙体上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若干种植槽,墙体的底部开设有蓄水腔,种植槽的顶部设置有浇灌管,浇灌管的一端与蓄水腔连通,浇灌管与蓄水腔连通的一端设置有水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储水功能、节能环保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物墙
本技术涉及绿化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植物墙。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人工构筑物急剧增加,加之城市大气污染、人工热源等影响,城市“热岛效应”现象相继出现,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给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很多家庭会在室内装饰植物墙,植物墙不仅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还能调节室内空气温度、湿度,其给人带来的好处是其他艺术品所不能替代的,因此,植物墙已成为室内绿化的新宠。在公告号为CN205179884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植物墙,包括固定板、植物槽、滴灌管路和排水槽;所述固定板设置于预先配置在墙面的龙骨上,板面与地面垂直;所述植物槽有多个,竖直方向等间距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滴灌管路设置于所述植物槽上方;所述排水槽为上方开口的长槽体,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位于最下一个植物槽下方;所述植物槽为上方开口的长槽体,底部设置有透水孔;所述滴灌管路为一端封闭、另一端连接至外部供水管的长管,其底部均匀设置有滴灌孔。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此种植物墙的底部只设置有排水槽与排水孔,其排水槽不具备储水功能,因此浇灌植物墙上的植被时需要额外牵设水管,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植物墙,其具有储水功能、节能环保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植物墙,包括墙体,所述墙体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若干种植槽,所述墙体的底部开设有蓄水腔,所述种植槽的顶部设置有浇灌管,所述浇灌管的一端与蓄水腔连通,所述浇灌管与蓄水腔连通的一端设置有水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水腔作为植物墙的蓄水池,蓄水腔内的水通过水泵的抽吸后再经浇灌管到达种植槽的顶部,采用这样的浇灌方式,工作人员无需额外再牵设水管来对植物墙内的植被进行浇灌作业,省时省力,节能环保。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浇灌管远离蓄水腔的一端设置有若干雾化喷头,若干所述雾化喷头位于种植槽的顶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雾化喷头能够对浇灌水进行雾化,雾化后的水浇灌在植被的表面,不仅浇灌效果好,而且节能环保。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种植槽的内部底壁设置有过滤网,所述种植槽的底部开设有若干滴水孔,所述墙体的底部设置有位于蓄水腔与种植槽之间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与蓄水腔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浇灌的水喷洒在位于顶部的种植槽内,经过滤网的过滤后沿滴水孔一层一层的向下浇灌,最后汇集到排水槽内,流入蓄水腔内储蓄,等来下次使用,浇灌水循环使用,节能环保。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浇灌管与蓄水腔连通的一端内设置有过滤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浇灌后的浇灌水会带些许杂质,在重复使用时,需要先经过滤器的过滤,避免杂质对水泵造成堵塞,损坏水泵。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墙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供植物生长发育所需光源的温室补光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温室补光灯提供的灯光可以代替太阳光,提供给种植墙上的植被生长发育所需光源的,节能环保。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蓄水腔的顶部设置有与蓄水腔内部连通的注水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蓄水腔内的水不足时,工作人员可以及时的通过注水管对蓄水腔补充水,省时省力。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蓄水腔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供清洁蓄水腔内部的清洁窗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洁窗口方便工作人员对蓄水腔进行清洁作业,防止水泵发生堵塞,保证对种植墙的浇灌作业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蓄水腔的侧壁开设有透明视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明视窗方便工作人员对蓄水腔内水量的监控,当缺水时及时补充,保证浇灌作业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蓄水腔可以作为植物墙的蓄水池,浇灌植物墙用的水浇灌后流回到蓄水腔内储蓄,浇灌是重复利用,节能环保;雾化喷头能够对浇灌水进行雾化,不仅浇灌效果好,而且节能环保;温室补光灯的灯光可以代替太阳光,提供给种植墙上的植被生长发育所需光源的,节能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图中,1、墙体;2、凹槽;3、种植槽;4、过滤网;5、滴水孔;6、温室补光灯;7、蓄水腔;8、注水管;9、清洁窗口;10、透明视窗;11、排水槽;12、导流管;13浇灌管;14、雾化喷头;15、水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植物墙,包括墙体1,墙体1呈长方体状,墙体1的一侧壁向内开设有凹槽2。参照图2和图3,凹槽2内水平设置有种植槽3,种植槽3与墙体1之间焊接固定,种植槽3的横截面呈“凹”字状。种植槽3的底部顶部粘接固定有过滤网4。种植槽3的底部竖直开设有若干滴水孔5,滴水孔5呈圆柱状,滴水孔5的轴线与种植槽3的底壁垂直。参照1和图4,墙体1的顶部焊接固定有温室补光灯6,温室补光灯6朝向种植槽3。墙体1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储水的蓄水腔7,蓄水腔7呈长方体状,蓄水腔7位于种植槽3的底部。蓄水腔7的顶壁竖直设置有注水管8,注水管8呈空心圆柱状,注水管8的轴线与蓄水腔7的顶壁垂直。蓄水池的顶壁设置有清洁窗口9,清洁窗口9与蓄水池的顶壁铰接,铰接轴与注水管8的轴线垂直。蓄水腔7的侧壁开设有透明视窗10,透明视窗10呈长条状,透明视窗10位于凹槽2开口朝向的侧壁上。蓄水腔7与种植槽3之间设置有排水槽11,排水槽11位于种植槽3的底部,排水槽11的底部顶壁倾斜设置,排水槽11底部顶壁的较低端位于远离注水管8的一侧。排水槽11底部顶壁的较低端一体成型有导流管12,导流管12呈空心圆柱状,导流管12的轴线与注水管8的轴线平行,导流管12的两端分别与排水槽11以及蓄水腔7连通。蓄水腔7靠近导流管12的侧壁底部焊接固定有浇灌管13,浇灌管13呈空心圆柱状,浇灌管13与蓄水腔7连通。浇灌管13远离蓄水腔7的一端粘接固定在种植槽3的顶部,浇灌管13远离蓄水腔7的一端水平设置,浇灌管13远离蓄水腔7的一端的周侧壁粘结固定有若干雾化喷头14,雾化喷头14与浇灌管13连通,雾化喷头14的开口朝向种植槽3。浇灌管13上连通有水泵15,水泵15位于墙体1旁远离注水管8一侧。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蓄水腔7内的水通过水泵15输送到种植槽3的顶部,经雾化喷头14喷洒在种植槽3内,水顺着种植槽3底部的过滤网4以及滴水孔5向下流,经由排水槽11最后流回到蓄水腔7内储蓄,实现水循环利用。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物墙,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上开设有凹槽(2),所述凹槽(2)内设置有若干种植槽(3),所述墙体(1)的底部开设有蓄水腔(7),所述种植槽(3)的顶部设置有浇灌管(13),所述浇灌管(13)的一端与蓄水腔(7)连通,所述浇灌管(13)与蓄水腔(7)连通的一端设置有水泵(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墙,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上开设有凹槽(2),所述凹槽(2)内设置有若干种植槽(3),所述墙体(1)的底部开设有蓄水腔(7),所述种植槽(3)的顶部设置有浇灌管(13),所述浇灌管(13)的一端与蓄水腔(7)连通,所述浇灌管(13)与蓄水腔(7)连通的一端设置有水泵(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灌管(13)远离蓄水腔(7)的一端设置有若干雾化喷头(14),若干所述雾化喷头(14)位于种植槽(3)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植物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槽(3)的内部底壁设置有过滤网(4),所述种植槽(3)的底部开设有若干滴水孔(5),所述墙体(1)的底部设置有位于蓄水腔(7)与种植槽(3)之间的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诸程黄月春杨冬辉杨文土梁婉萍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怡乔园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