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红Ⅰ、Ⅳ二联检测卡及其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74658 阅读:2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测苏丹红Ⅰ、Ⅳ类药物的器具及其检测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苏丹红Ⅰ、Ⅳ二联检测卡及其检测方法。苏丹红Ⅰ、Ⅳ二联检测卡,包括外壳和试纸条,外壳上设有检测窗和加样孔,试纸条包括底板和在底板上依次粘贴的样品吸收垫、胶体金标记垫、检测反应区及吸收垫,胶体金标记垫含苏丹红Ⅰ特异性抗体和苏丹红Ⅳ特异性抗体胶体金标记物,上述的检测反应区至少含有一条质控线和两条检测线,两条检测线分别包被苏丹红Ⅰ、Ⅳ与载体蛋白偶联形成的偶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另外公开了苏丹红Ⅰ、Ⅳ的检测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同时检测出辣椒粉、辣椒油中含有的苏丹红Ⅰ、Ⅳ,易于制备且节省检测费用,使用方便,检测快速,灵敏度高,结果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苏丹红I、 IV二联检测卡及其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测苏丹红I、 iv类药物的器具及其检测方法, 特别是涉及一种苏丹红I、 iv 二联检测卡及其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有关"苏丹红I号"的新闻频见报端,成为了继"瘦肉精"、"吊白块"后全社会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5 年2月23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质检部门加强对含有"苏丹红I 号"食品的检验监管。苏丹红I号是一种红色染料,用于为溶剂、油、 蜡、汽油增色以及鞋、地板等的增光。有关研究表明,苏丹红I号具 有致癌性,我国和欧盟都禁止其用于食品生产。2005年2月18日, 英国食品标准署就食用含有添加苏丹红色素的食品向消费者发出警 告,并在其网站上公布了亨氏、联合利华等30家企业生产的可能含有 苏丹红I号的产品清单,这些产品包括虾色拉、泡面、熟肉、馅饼、 辣椒粉、调味酱等。英国食品标准署已下令召回上述食品。近期国内 发生的"红心蛋"事件格外提醒国家需要更加大国内市场苏丹红系列的 监管力度。目前,对食品中苏丹红号的检测方法,国内主要是借鉴欧盟的"高 效液相色谱法",虽然灵敏度高、准确性好,但对仪器和操作人员要求 高,检测成本也较高,检测时间也较长,并且不能满足现场抽检的需 要和推广应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844926)公开了一种检测苏丹 红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它含有包被有包被原的酶标板,酶标记物,苏丹红特异性抗体浓縮液(当酶标板上包被抗原且酶标记物为酶标记 抗抗体或酶标板上包被抗抗体且酶标记物为酶标记抗原时含有),苏丹 红标准品溶液,底物显色液,终止液,浓縮洗涤液,浓縮抗体稀释液(当 酶标板上包被抗原且酶标记物为酶标记抗抗体或酶标板上包被抗抗体 且酶标记物为酶标记抗原时含有),浓縮复溶液。可以用于检测辣椒酱、 辣椒油、辣椒粉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残留量,能够进行现场监控且适 合大量样本筛査。这种酶联免疫试剂盒结构复杂,生产和操作都不是 很方便。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975390)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食品 中苏丹红的检测方法,它通过在硝酸银、氢氧化钠和氨水混合溶液中 加入经前处理的检测样品和曲通X-100溶液,观测样品溶液的颜色变 化来判断是否含有苏丹红;并通过与标样对照来进行半定量检测;进 一步采用加标回收法,根据线性方程计算得到实际样品中苏丹红的浓 度。这种方法精确度高,但是操作不是很方便,不能现场快速检测。为了方便国家食品卫生执法机关、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现场快 速抽检以及生产企业和消费者自检需要,适用于现场检测,操作简便、 快速和灵敏度高的苏丹红I、 IV号二联金标检测卡都具有很好的应用 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苏丹红I、 IV的检测技术复杂的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 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同时检测苏丹红I、 iv的二联检测卡,其具有使用方便,检测快速,灵敏度高,结果准确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快捷方便的检测方法。为了实现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苏丹红I、 IV二联检测卡,包括外壳和试纸条,外壳上设有检测 窗和加样孔,试纸条包括底板和在底板上依次粘贴的样品吸收垫、胶 体金标记垫、检测反应区及吸收垫,胶体金标记垫含苏丹红I特异性 抗体和苏丹红IV特异性抗体胶体金标记物,上述的检测反应区至少含 有一条质控线和两条检测线,两条检测线分别包被苏丹红I、 IV与载 体蛋白偶联形成的偶合物。上述的底板为一面涂有不干胶的不吸水的韧性材料,如PVC板, 起固定支持试纸其他组成部分的作用。上述的样品吸收垫为玻璃纤维或醋酸纤维或尼龙膜,检测时起 吸收样品溶液的作用,便于样品溶液向上移动。上述的样品胶体金标记垫为玻璃纤维或聚酯膜或醋酸纤维或尼 龙膜,其上标记的物质为胶体金标记的苏丹红I特异性抗体和苏丹红iv特异性抗体的混合物。上述的检测反应区为硝酸纤维膜,其上边包被苏丹红I检测用 抗原(苏丹红I与载体蛋白的偶联物)和苏丹红iv检测用抗原(苏丹 红IV与载体蛋白的偶联物)线作为检测线。此即为检测反应区,该部 分主要作用是将反应结果以肉眼可见的颜色表征出来。上述的吸收垫将吸水纸室温干燥后,作为吸收垫,作用在于将 移动上来的多余的样品溶液吸收。上述的试纸组装在试纸的底板上先粘贴检测反应区,吸收垫一 段与检测反应区一端相叠,胶体金标记垫一段与检测反应区另一端相 叠,样品吸收垫一段与胶体金标记垫另一端相叠,即成苏丹红I、苏丹红IV检测试纸条。作为优选,上述的载体蛋白为鼠血清蛋白、甲状腺蛋白、牛血清 白蛋白、兔血清蛋白、人血清白蛋白、卵清蛋白或血蓝蛋白。作为再 优选,上述的苏丹红I、 IV与载体蛋白的偶联物分别通过将苏丹红I、 IV和载体蛋白用琥珀酸酐法进行偶联得到。作为优选,上述的苏丹红I特异性抗体和苏丹红iv特异性抗体分别为抗苏丹红I和抗苏丹红iv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对于多克隆抗体,可利用常规方式制备,即从接触了所选抗原的动物或人血清中 得到。例如,通过用所选择的抗原用常规方法刺激所选择的动物或人 的免疫系统,使免疫系统产生天然抗体,然后从动物或人血或其他生 物液体中收集这些抗体来制备多克隆抗体。对于单克隆抗体,可利用 常规的杂交瘤技术制备。作为优选,上述的质控线包被有抗兔抗体或抗鼠抗体。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二个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苏丹红I、 IV的检测方法,被检测样品为被检测样品为辣椒粉、辣椒油样品,直接采用上述任意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的苏丹红I、 IV 二联检测卡,直接进行检测。被检测样品为辣椒粉、辣椒油样品,称取0. 5 2g饲料样品,加 入1 4ml样品抽取提液,振荡器混匀0. 5 2min,静置5 20min,取 清亮上层液作检测样品,采用上述任意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的苏丹红I、 IV二联检测卡,进行检测。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能同时检测出辣椒粉、辣椒油中含有的苏丹红I、 IV,易于制备且节省检测费用,使用方便,检测快速,灵敏度高,结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检测卡外壳及测试条在外壳内的安置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检测试纸条结构示意图。 图3是检测结果判定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结合具体实施例参见附图进一步说明如下 一、苏丹红I和抗苏丹红IV人工抗原的合成采用琥珀酸酐法合成的Sudan-I、 Sudan-IV半抗原,路线如图所示 (图1和2),合成的半抗原分别与载体蛋白BSA、 OVA共价偶联,反 应液在0.15mol/L的NaCl中4。C透析,去除游离的小分子化合物,偶 联物冻干后于-20。C保存。图2 Sudan-IV的半抗原合成反应二、抗苏丹红i和抗苏丹红iv多克隆抗体的制备1、免疫动物制备抗血清实验选用半周岁左右,体重为2—3公斤,健康的雄性家兔。每种免疫原免疫三只兔子,分别编号为兔子l一6。实验免疫剂量基础免疫为0.25 4.0mg/kg,加强免疫剂量为0.5 4.0mg/kg,用生理盐水分别稀释适量人工抗原复合物,加入等体积弗 氏完全佐剂,充分乳化,直至滴入水中乳滴不分散。采用背部皮下多 点注射与大腿肌肉注射相结合的方法。3 4周后进行加强免疫,以后 每隔2周再次加强免疫,加强免疫时采用弗氏不完全佐剂。从第三次 免疫开始,每次免疫后第8 10天,从兔子心脏或耳缘静脉采血,测 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苏丹红Ⅰ、Ⅳ二联检测卡,包括外壳和试纸条,外壳上设有检测窗和加样孔,试纸条包括底板和在底板上依次粘贴的样品吸收垫、胶体金标记垫、检测反应区及吸收垫,其特征在于:胶体金标记垫含苏丹红Ⅰ、Ⅳ特异性抗体胶体金标记物,检测反应区至少含有一条质控线和两条检测线,两条检测线分别包被苏丹红Ⅰ、Ⅳ与载体蛋白偶联形成的偶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洲胡华军刘军傅小伟俞晓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计量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