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pc/abs材料混合加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2226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高温pc/abs材料混合加工设备,包括机架,所述的机架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的机架内部设置有第一混料腔、第二混料腔和第三混料腔,所述的第一混料腔内部设有与所述的第一进料口相连通的第一转动桶,所述的第二混料腔内部设有与所述的第二进料口相连通的第二转动桶,所述的第一转动桶和所述的第二转动桶下方均开设有下料道,所述的下料道与所述的第三混料腔相连接,所述的第三混料腔内部设置有混料滚筒,通过二次混料实现更高混合度的PC和ABS材料混合,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通过第一混料腔、第二混料腔和第三混料腔的混料,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减少人手操作,更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高温pc/abs材料混合加工设备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耐高温pc/abs材料混合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PC、ABS应用行业广泛,需求量大,对于现阶段的PC/ABS混合材料设备来说,混合度不足,产品质量不足,混合效率低下,需要大量人手进行辅助混料,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生产成本,不利于企业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pc/abs材料混合加工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高温pc/abs材料混合加工设备,包括机架,所述的机架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的机架内部设置有第一混料腔、第二混料腔和第三混料腔,所述的第一混料腔内部设有与所述的第一进料口相连通的第一转动桶,所述的第二混料腔内部设有与所述的第二进料口相连通的第二转动桶,所述的第一转动桶和所述的第二转动桶下方均开设有下料道,所述的下料道与所述的第三混料腔相连接,所述的第三混料腔内部设置有混料滚筒,所述的混料滚筒上方开设有与所述的下料道相连接的下料口,所述的混料滚筒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的出料口与所述的混料滚筒之间设置有第五闭合门,所述的第五闭合门上设置有定位传感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的机架一侧的驱动马达和与所述的驱动马达相连接的转动轴,所述的转动轴贯穿所述的第三混料腔,并与所述的混料滚筒驱动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混料腔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转动桶驱动连接的第一转动电机。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二混料腔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二转动桶驱动连接的第二转动电机。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混料腔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闭合门和第二闭合门,所述的第一闭合门和第二闭合门上均设置有该定位传感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二混料腔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闭合门和第四闭合门,所述的第三闭合门和第四闭合门亦设置有该定位传感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转动桶和所述的第二转动桶后侧安装有固定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二次混料实现更高混合度的PC和ABS材料混合,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同时通过第一混料腔、第二混料腔和第三混料腔的混料,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减少了人手操作,更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机架1、第一混料腔2、第一转动桶2-1、第二混料腔3、第二转动桶3-1、第一进料口5、第二进料口6、下料道7、下料口8、第五闭合门9、出料口10、第三混料腔11、混料滚筒12、转动轴13、驱动马达14、第一闭合门15、第三闭合门16、定位传感器17、第一转动电机19、第二转动电机20、第二闭合门21、第四闭合门22、固定架2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优选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结合所示,一种耐高温pc/abs材料混合加工设备,包括机架1,所述的机架1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料口5和第二进料口6,底部开设有出料口10,所述的机架1内部设置有第一混料腔2、第二混料腔3和第三混料腔11,所述的第一混料腔2内部设有与所述的第一进料口5相连通的第一转动桶2-1,所述的第二混料腔3内部设有与所述的第二进料口6相连通的第二转动桶3-1,所述的第一转动桶2-1和所述的第二转动桶3-1下方均开设有下料道7,所述的下料道7与所述的第三混料腔11相连接,所述的第三混料腔11内部设置有混料滚筒12,所述的混料滚筒12上方开设有与所述的下料道7相连接的下料口8,所述的混料滚筒12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的出料口10与所述的混料滚筒12之间设置有第五闭合门9,所述的第五闭合门9上设置有定位传感器17,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的机架1一侧的驱动马达14和与所述的驱动马达14相连接的转动轴13,所述的转动轴13贯穿所述的第三混料腔11,并与所述的混料滚筒12驱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混料腔2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转动桶2-1驱动连接的第一转动电机19,所述的第二混料腔3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二转动桶3-1驱动连接的第二转动电机20,所述的第一混料腔2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闭合门15和第二闭合门21,所述的第一闭合门15和第二闭合门21上均设置有该定位传感器17,所述的第二混料腔3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闭合门16和第四闭合门22,所述的第三闭合门16和第四闭合门22亦设置有该定位传感器17,打开第一闭合门15和第三闭合门16,从所述的第一进料口5和第二进料口6同时投入PC、ABS材料,等PC、ABS材料进入第一混料腔2、第二混料腔3内的第一转动桶2-1和所述的第二转动桶3-1,启动第一转动电机19和第二转动电机20,使PC、ABS材料在第一转动桶2-1和所述的第二转动桶3-1翻滚达到初步混合效果后,待第一转动桶2-1和所述的第二转动桶3-1翻滚至下料道7与第二闭合门21、第四闭合门22相重合的位置,在所述的定位传感器17检测作用下,打开,将初步混合后的物料投入下料道7,送至第三混料腔11内的混料滚筒12,启动所述的驱动马达14,使转动轴13带动混料滚筒12转动,令内部的PC和ABS进行二次混合,最后待出料口10与所述的第五闭合门9重合(在定位传感器17检测作用下)打开,放出混合后的物料,通过二次混料实现更高混合度的PC和ABS材料混合,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同时通过第一混料腔2、第二混料腔3和第三混料腔11的混料,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减少了人手操作,更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转动桶2-1和所述的第二转动桶3-1后侧安装有固定架25,提高设备稳定性。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高温pc/abs材料混合加工设备,包括机架(1),所述的机架(1)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料口(5)和第二进料口(6),底部开设有出料口(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1)内部设置有第一混料腔(2)、第二混料腔(3)和第三混料腔(11),所述的第一混料腔(2)内部设有与所述的第一进料口(5)相连通的第一转动桶(2-1),所述的第二混料腔(3)内部设有与所述的第二进料口(6)相连通的第二转动桶(3-1),所述的第一转动桶(2-1)和所述的第二转动桶(3-1)下方均开设有下料道(7),所述的下料道(7)与所述的第三混料腔(11)相连接,所述的第三混料腔(11)内部设置有混料滚筒(12),所述的混料滚筒(12)上方开设有与所述的下料道(7)相连接的下料口(8),所述的混料滚筒(12)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的出料口(10)与所述的混料滚筒(12)之间设置有第五闭合门(9),所述的第五闭合门(9)上设置有定位传感器(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pc/abs材料混合加工设备,包括机架(1),所述的机架(1)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料口(5)和第二进料口(6),底部开设有出料口(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1)内部设置有第一混料腔(2)、第二混料腔(3)和第三混料腔(11),所述的第一混料腔(2)内部设有与所述的第一进料口(5)相连通的第一转动桶(2-1),所述的第二混料腔(3)内部设有与所述的第二进料口(6)相连通的第二转动桶(3-1),所述的第一转动桶(2-1)和所述的第二转动桶(3-1)下方均开设有下料道(7),所述的下料道(7)与所述的第三混料腔(11)相连接,所述的第三混料腔(11)内部设置有混料滚筒(12),所述的混料滚筒(12)上方开设有与所述的下料道(7)相连接的下料口(8),所述的混料滚筒(12)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的出料口(10)与所述的混料滚筒(12)之间设置有第五闭合门(9),所述的第五闭合门(9)上设置有定位传感器(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pc/abs材料混合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的机架(1)一侧的驱动马达(14)和与所述的驱动马达(14)相连接的转动轴(13),所述的转动轴(13)贯穿所述的第三混料腔(11),并与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映明杨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致尚塑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