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臂节、双臂连接组件、双臂臂架及轻型臂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0189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过渡臂节、双臂连接组件、双臂臂架及轻型臂架。所述过渡臂节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弦杆组,每组所述弦杆组包括两个弦杆(1),所述弦杆(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上设有能够与双臂臂架连接的第一接头(2),所述第二端上设有用于与单臂臂架连接的第二接头(3),所述弦杆组的两个所述弦杆(1)的所述第一端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小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间距。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多功能的过渡臂节,该过渡臂节不仅能够配合其他部件形成双臂连接组件以用于双臂臂架的连接,还能够用于轻型臂架的连接,由此无需再单独配置轻型主臂工况过渡节,从多个工况综合考虑能够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过渡臂节、双臂连接组件、双臂臂架及轻型臂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具体地,涉及一种过渡臂节、双臂连接组件、双臂臂架及轻型臂架。
技术介绍
近些年国家风电和石化行业的建设需求日益增长,市场对用于该建设的履带起重机需求也相应增长。针对中大吨位履带起重机来说,为了丰富履带起重机臂架的组合,在原有单臂架的基础上改进形成双臂臂架,不仅能够提高臂架侧向刚度,还可以减少臂头处因风载和回转惯性力等因素相对与臂架根部的侧向位移,以此能够大幅度提升中长臂架的起重性能,进而提升产品竞争力。目前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制造双臂臂架:一、在全臂长范围内采用双臂设置,该设计能够大幅提升侧向刚度,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在全臂长范围内使用双臂,对部分臂架利用率较低,且在全臂长范围内进行组装安装点较多,会增加很多安装工作量;二、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有限的臂长范围内设置双臂,从单臂往双臂过渡的地方形成底部过渡臂19,底节臂14的弦杆通过底部过渡臂19后与中间标准节15的弦杆位于同一直线上,但是这种底部过渡臂19仅在双臂工况时需要使用,而在其余工况利用不到,且在单臂和双臂过渡的地方截面突变尤为明显,容易造成受力应力集中而且不利于组装与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过渡臂节、双臂连接组件、双臂臂架及轻型臂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过渡臂节,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弦杆组,每组所述弦杆组包括两个弦杆,所述弦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上设有能够与双臂臂架连接的第一接头,所述第二端上设有用于与单臂臂架连接的第二接头,所述弦杆组的两个所述弦杆的所述第一端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小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间距。可选地,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设置为沿所述弦杆的长度方向水平延伸。可选地,所述第一端上设有垂直于所述第一接头的第三接头。可选地,两组所述弦杆组之间通过至少两个腹杆相连,所述至少两个腹杆相互平行设置且连接于所述弦杆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位置。可选地,所述至少两个腹杆上设有第四接头。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双臂连接组件,包括上述任意方案所述的过渡臂节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过渡臂节两侧的连接臂节,所述连接臂节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接头位于同侧的第五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五接头设置为能够与标准节端部的两侧相连。可选地,所述连接臂节包括两个连接弦杆,所述连接弦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过渡臂节且与所述过渡臂节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连接弦杆的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五接头。可选地,两个所述连接弦杆设置为沿一端至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上间距逐渐增大;和/或所述连接臂节包括与所述连接弦杆相连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设有与所述弦杆相连的第六接头。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双臂臂架,包括底节臂、两组平行设置的标准节以及上述方案所述的双臂连接组件,每组所述标准节端部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连接臂节相连,所述过渡臂节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底节臂相连。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轻型臂架,包括底节臂、副臂节以及上述方案所述的过渡臂节,所述过渡臂节的所述第一端能够与所述副臂节相连,所述过渡臂节的所述第二端与底节臂相连。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多功能的过渡臂节,该过渡臂节不仅能够配合其他部件形成双臂连接组件以用于双臂臂架的连接,还能够用于轻型臂架的连接,由此无需再单独配置轻型主臂工况过渡节,从多个工况综合考虑能够降低用户使用成本;此外,由于过渡臂节两端间距的变化,当用作双臂臂架情况时,过渡臂节第一端左右两侧能够分别与组成双臂的两组标准节连接,进而使得两组标准节之间间距的较小,由此能够解决运输超限的问题,便于运输;同时,由于过渡臂节为结构单件,易于设置为任意长度,同样能够在用作双臂臂架情况下,减缓两组标准节与底节臂之间的截面变化,以减少截面的突变程度,达到减小应力集中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第二种方式双臂臂架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双臂臂架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过渡臂节的主视图;图4是图3的过渡臂节的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双臂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A-A面剖视图;图7是图5中B-B面剖视图;图8是图5的双臂连接组件中连接臂节的主视图;图9是图8的连接臂节的俯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双臂臂架的主视图;图11是图10的双臂臂架的俯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轻型臂架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弦杆、2—第一接头、3—第二接头、4—第三接头、5—腹杆、6—第四接头、7—连接臂节、8—第五接头、9—标准节、10—连接弦杆、11—水平弦杆、12—支撑杆、13—第六接头、14—底节臂、15—中间节、16—连接节、17—副臂节、18—臂头、19—底部过渡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结合图3、图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过渡臂节,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弦杆组,每组所述弦杆组包括两个弦杆1,所述弦杆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上设有能够与双臂臂架连接的第一接头2,所述第二端上设有用于与单臂臂架连接的第二接头3,所述弦杆组的两个所述弦杆1的所述第一端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小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间距。其中,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为弦杆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如图4所示为一组弦杆组的情况,可以看出,同一弦杆组中两个弦杆1第一端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小于第二端之间的间距,具体地,两个弦杆1的设置只要保证与臂架连接的端部满足上述要求即可,为尽可能节省设计空间,优选弦杆1倾斜延伸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多功能的过渡臂节,该过渡臂节不仅能够配合其他部件形成双臂连接组件以用于双臂臂架的连接,还能够用于轻型臂架的连接,由此无需再单独配置轻型主臂工况过渡节,从多个工况综合考虑能够降低用户使用成本。当过渡臂节用作双臂臂架的连接时,所有弦杆1的第二接头3均与同一单臂臂架连接,如单个标准节或底节臂14等,两个弦杆组中位于同侧的两个弦杆1的第一接头2将与同一个臂架连接,如图3所示即为两个弦杆组中位于同侧的两个弦杆1,图中位于同侧两个弦杆1的第一接头2与一个臂架连接,而另一同侧的两个弦杆1的第一接头2将与另一个臂架连接,这里的臂架可以是下文提及的用于形成双臂臂架的两组标准节9,由此,通过过渡臂节将实现单臂臂架与双臂臂架之间的转接。可以理解地,弦杆组的第一接头2分别与两侧的标准节9实现连接,因此,两组平行设置的标准节9之间的间距即为弦杆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渡臂节,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弦杆组,每组所述弦杆组包括两个弦杆(1),所述弦杆(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上设有能够与双臂臂架连接的第一接头(2),所述第二端上设有用于与单臂臂架连接的第二接头(3),所述弦杆组的两个所述弦杆(1)的所述第一端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小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间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渡臂节,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弦杆组,每组所述弦杆组包括两个弦杆(1),所述弦杆(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上设有能够与双臂臂架连接的第一接头(2),所述第二端上设有用于与单臂臂架连接的第二接头(3),所述弦杆组的两个所述弦杆(1)的所述第一端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小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臂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2)和所述第二接头(3)设置为沿所述弦杆(1)的长度方向水平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渡臂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上设有垂直于所述第一接头(2)的第三接头(4)。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过渡臂节,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弦杆组之间通过至少两个腹杆(5)相连,所述至少两个腹杆(5)相互平行设置且连接于所述弦杆(1)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渡臂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腹杆(5)上设有第四接头(6)。


6.一种双臂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过渡臂节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过渡臂节两侧的连接臂节(7),所述连接臂节(7)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接头(2)位于同侧的第五接头(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利强张玉柱沈昌武杨威丁慧智肖春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