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稀油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8330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高压稀油站,其包括油箱、油泵电机、过滤器、管式冷却器、进油管及出油管,所述管式冷却器包括外筒体、水平管、螺旋管、固定板、进水管、出水管、进油口及出油口,所述进油口及出油口固定于外筒体上方,所述进水管、出水管均固定于外筒体一圆形侧面,所述固定板固定在管式冷却器内部,所述水平管及螺旋管相连通且螺旋管为螺旋形,水平管与进水管连接,螺旋管与出水管相连接,所述油箱上设置有进油管,所述油箱通过油管连接油泵电机,所述油泵电机通过油管连接过滤器,所述过滤器通过油管连接进油口,所述出油口通过油管连接出油管,使稀油站的油液在管式冷却器中进行冷却时冷却效果好且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稀油站
本技术涉及稀油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稀油站。
技术介绍
稀油站是稀油循环润滑系统的心脏,作用为将润滑油液强制地压送到机器摩擦部位。现有的稀油站一般由过滤器、油箱、油泵电机、水冷系统等四部分组成。液压油经进油管进入过滤器,经过滤器过滤后流入油箱,油泵电机将油箱中的液压油导入水冷系统,水冷系统将液压油冷却至一定温度后经设置在水冷系统一端的油管流入机械设备。但由于高压稀油站中油液压力大,油液在水冷系统的换热管内流动会损坏换热管,但油液在水冷系统的壳体内流动会导致冷却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冷却效果好且安全性高的高压稀油站。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压稀油站,其包括加热装置、油箱、油泵电机、过滤器、管式冷却器、进油管及出油管,还包括Y型过滤器,所述管式冷却器包括外筒体、水平管、螺旋管、固定板、进水管、出水管、进油口及出油口,所述进油口及出油口固定于外筒体上方,所述进水管、出水管均固定于外筒体一圆形侧面,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Y型过滤器,所述固定板、水平管及螺旋管固定在管式冷却器内部,所述水平管及螺旋管相连通且螺旋管为螺旋形,水平管与进水管连接,螺旋管与出水管相连接,所述进水管位于出水管下方,所述油箱内固定有加热装置,所述油箱上固定有油泵电机、过滤器及管式冷却器,所述油箱上设置有进油管,所述油箱通过油管连接油泵电机,所述油泵电机通过油管连接过滤器,所述过滤器通过油管连接进油口,所述出油口通过油管连接出油管。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安全阀,所述安全阀一端通过油管连接油箱,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油泵电机与过滤器连接的油管。更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球阀,所述球阀通过管道连接油泵电机与过滤器连接的油管。更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三通球阀,所述三通球阀第一端口通过油管连接过滤器,第二端口通过油管连接进油口,第三端口通过油管连接出油管。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的数量为四个。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四个起吊柱,所述起吊柱两端粗中间细,所述四个起吊柱相对固定在油箱的两侧。本技术的一种高压稀油站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管式冷却器,所述管式冷却器包括外筒体、水平管、螺旋管、固定板、进水管、出水管、进油口及出油口,所述进油口及出油口固定于外筒体上方,所述进水管、出水管均固定于外筒体一圆形侧面,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Y型过滤器,所述固定板、水平管及螺旋管固定在管式冷却器内部,所述水平管及螺旋管相连通且螺旋管为螺旋形,水平管与进水管连接,螺旋管与出水管相连接,所述进水管位于出水管下方,使油液在管式冷却器中进行冷却时冷却效果好且安全性高;(2)通过设置安全阀,所述安全阀一端通过油管连接油箱,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油泵电机与过滤器连接的油管,使油泵电机出口油液压力小于危险值,防止压力过大对设备造成损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高压稀油站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高压稀油站的管式冷却器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高压稀油站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结合图2及图3,本技术的一种高压稀油站,其包括加热装置1、油箱2、油泵电机3、过滤器4、管式冷却器5、进油管6、出油管7、Y型过滤器8、安全阀9、球阀10、三通球阀11及起吊柱12。所述加热装置1用于对油箱2内的油液进行加热,防止油液温度过低导致油液流动困难,具体的,所述加热装置1固定在油箱内。更具体的,所述加热装置1的数量为四个,使油箱2内的油液受热均匀。所述油箱2用于储存油液。油泵电机3、过滤器4及管式冷却器5用于将油液进行输送、过滤及冷却,具体的,所述油箱2上固定有油泵电机3、过滤器4及管式冷却器5,所述油箱2上设置有进油管6,所述油箱2通过油管连接油泵电机3,所述油泵电机3通过油管连接过滤器4,所述过滤器4通过油管连接进油口57,所述出油口58通过油管连接出油管7。如此,对机器进行润滑及吸热的油液通过进油管6流回油箱2,然后油泵电机3通过油管将油液从油箱2中吸出并推动油液在油管中运输,通过过滤器4及管式冷却器5最终输送到出油管,过滤器4将油液中的磨料进行过滤,管式冷却器5对油液进行降温,最终冷却且过滤的油液通过出油管7流出,对机器摩擦部位进行降温及润滑。所述油管用于输送油液到机器摩擦部位。具体的,所述油泵电机3的数量为两个,使油液的压力更大,流速更快。具体的,所述管式冷却器5包括外筒体51、水平管52、螺旋管53、固定板54、进水管55、出水管56、进油口57及出油口58,所述进油口57及出油口58固定于外筒体51上方,所述进水管55、出水管56均固定于外筒体51一圆形侧面,所述固定板54、水平管52及螺旋管53固定在管式冷却器5内部,所述水平管52及螺旋管53相连通且螺旋管53为螺旋形,水平管52与进水管55连接,螺旋管53与出水管56相连接。如此,油液从进油口57流入,出油口58流出,中间只有一道固定板54进行阻挡,油液在管式冷却器5中受到的阻力小,不会损坏设备。所述进水管55与出水管56均固定于外筒体51一圆形侧面,如此,可方便冷却水循环使用,不需要额外在管式冷却器5外部连接水管,且使油液与冷却管有更多的接触面积。所述螺旋管53为螺旋形,增大油液与冷却管的接触面积。Y型过滤器8用于对冷却水进行过滤,具体的,所述进水管55上设置有Y型过滤器8。由于冷却水为循环使用,长时间使用会导致水中存在杂质,由于螺旋管53较细且为螺旋状,容易导致螺旋管53堵塞,需要Y型过滤器8对冷却水进行过滤。所述安全阀9用于使油泵电机3出口压力不超过危险值,具体的,所述安全阀9一端通过油管连接油箱2,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油泵电机3与过滤器4连接的油管。使油泵电机3出口油液压力小于危险值,防止压力过大对设备造成损坏。所述球阀10作为备用阀防止油泵电机3出口压力超过危险值,具体的,所述球阀10通过管道连接油泵电机3与过滤器4连接的油管。当安全阀9被损坏无法工作时,可人工转动球阀10使油液流回油缸2,防止压力过大对设备造成损坏。所述三通球阀11用于控制油液使其不经过管式冷却器5,具体的,所述三通球阀11第一端口通过油管连接过滤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稀油站,其包括加热装置(1)、油箱(2)、油泵电机(3)、过滤器(4)、管式冷却器(5)、进油管(6)及出油管(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Y型过滤器(8),所述管式冷却器(5)包括外筒体(51)、水平管(52)、螺旋管(53)、固定板(54)、进水管(55)、出水管(56)、进油口(57)及出油口(58),所述进油口(57)及出油口(58)固定于外筒体(51)上方,所述进水管(55)、出水管(56)均固定于外筒体(51)一圆形侧面,所述进水管(55)上设置有Y型过滤器(8),所述固定板(54)、水平管(52)及螺旋管(53)固定在管式冷却器(5)内部,所述水平管(52)及螺旋管(53)相连通且螺旋管(53)为螺旋形,水平管(52)与进水管(55)连接,螺旋管(53)与出水管(56)相连接,所述进水管(55)位于出水管(56)下方,所述油箱(2)内固定有加热装置(1),所述油箱(2)上固定有油泵电机(3)、过滤器(4)及管式冷却器(5),所述油箱(2)上设置有进油管(6),所述油箱(2)通过油管连接油泵电机(3),所述油泵电机(3)通过油管连接过滤器(4),所述过滤器(4)通过油管连接进油口(57),所述出油口(58)通过油管连接出油管(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稀油站,其包括加热装置(1)、油箱(2)、油泵电机(3)、过滤器(4)、管式冷却器(5)、进油管(6)及出油管(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Y型过滤器(8),所述管式冷却器(5)包括外筒体(51)、水平管(52)、螺旋管(53)、固定板(54)、进水管(55)、出水管(56)、进油口(57)及出油口(58),所述进油口(57)及出油口(58)固定于外筒体(51)上方,所述进水管(55)、出水管(56)均固定于外筒体(51)一圆形侧面,所述进水管(55)上设置有Y型过滤器(8),所述固定板(54)、水平管(52)及螺旋管(53)固定在管式冷却器(5)内部,所述水平管(52)及螺旋管(53)相连通且螺旋管(53)为螺旋形,水平管(52)与进水管(55)连接,螺旋管(53)与出水管(56)相连接,所述进水管(55)位于出水管(56)下方,所述油箱(2)内固定有加热装置(1),所述油箱(2)上固定有油泵电机(3)、过滤器(4)及管式冷却器(5),所述油箱(2)上设置有进油管(6),所述油箱(2)通过油管连接油泵电机(3),所述油泵电机(3)通过油管连接过滤器(4),所述过滤器(4)通过油管连接进油口(5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其杰田浩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昂赛测控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