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客车用间距可调节的客车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7853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客车用间距可调节的客车座椅,包括底座、第一双轴电机和第二双轴电机,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扩展机构,且扩展机构的内部包括支撑座,并且支撑座焊接固定在底座的顶部中间位置,所述支撑座的内部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一双轴电机,所述支撑座的左右两侧对称插设有第一螺杆,且每组所述第一螺杆远离支撑座的一侧均套设有第一套管,每组所述第一套管的外侧均焊接固定有连接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双轴电机通电带动第一螺杆转动,在螺纹的啮合作用下,使得第一套管带动连接座向左右两侧同步移动,有利于改变相邻两个座椅之间的间距,使得该装置根据使用时的需求灵活调整座椅位置,有利于使得工作人员上下搬运行李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客车用间距可调节的客车座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客车座椅设备
,具体为一种电动客车用间距可调节的客车座椅。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环境能源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为保障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清洁能源的运用成为人类未来能源运用的主要攻克领域,在现今技术中,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以及减少对石油的消耗,人们采用电动客车来逐步更换传统意义的燃油汽车,由于电动汽车的普及以及应用逐渐广泛,为提高电动客车在乘坐时的舒适性,设计师对于电动汽车的内部进行逐渐优化,其中客车座椅作为电动客车内部供乘客乘坐的位置,其本身的安全性以及舒适性,有利于降低乘客乘坐客车时的疲劳感;现今的电动客车座椅,其安装位置普遍为固定状态,客车座椅的规格统一不便,当体型较为壮硕的乘客乘坐时,座椅内部的空间较小,导致乘客在乘坐时尤为不适,尤其在长时间旅行过程中,狭小的空间极大的影响了乘客本身乘坐的舒适性,同时,由于客车座椅不能调节,客车内部的过道不能根据使用时的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导致乘客在向上搬运较大行李时移动困难;另外,现有的电动客车座椅,其本身缺乏安全防护措施,在使用时,仅仅通过前后座椅外侧包裹的纺织物进行缓冲,当发生危险碰撞时,纺织物的防护效果较小,容易导致乘客受到严重伤害,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电动客车用间距可调节的客车座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客车用间距可调节的客车座椅,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电动客车座椅在使用时不便于灵活调节,导致体型较为壮硕的乘客乘坐时极为不适,且不能根据使用时的需求灵活调节座椅的位置改变过道宽度,影响乘客上下搬运行李,以及乘坐时座椅本身对于乘客防护较为薄弱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客车用间距可调节的客车座椅,包括底座、第一双轴电机和第二双轴电机,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扩展机构,且扩展机构的内部包括支撑座,并且支撑座焊接固定在底座的顶部中间位置,所述支撑座的内部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一双轴电机,所述支撑座的左右两侧对称插设有第一螺杆,且每组所述第一螺杆远离支撑座的一侧均套设有第一套管,每组所述第一套管的外侧均焊接固定有连接座,每组所述连接座贴近于支撑座的一侧均对称固定有第一支撑杆,每组所述连接座的顶部均安装有调节机构,且调节机构的内部包括支撑架,并且支撑架焊接固定在连接座的顶部,所述支撑架的内部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二双轴电机,且第二双轴电机的左右两端动力输出轴上均固定安装有传动轴,每组所述传动轴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蜗轮,每组所述传动轴远离第二双轴电机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螺杆,所述支撑架的左右两侧外壁上对称插设有第二套管,且每组所述第二套管远离支撑架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拖座,每组所述拖座贴近于支撑架的一侧均对称固定焊接有第二支撑杆,每组所述拖座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坐垫填充层,所述坐垫填充层的外侧包裹安装有坐垫表层,且坐垫表层的内部包括第一座椅面,所述第一座椅面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第一座椅面分别包裹在两组所述坐垫填充层的外侧,每组所述第一座椅面的顶部中间位置均固定插设有加强筋,两组所述第一座椅面的中间位置外侧包裹有第二座椅面,所述第一座椅面的内部安装有安全机构,且安全机构的内部包括气囊,所述气囊插设安装在第一座椅面的顶部下方,所述支撑架的顶部中间位置对称插设有滑动座,且每组所述滑动座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每组所述滑动座的内部均插设有第一转轴,且每组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挤压辊,所述支撑架的内部左右两侧对称铰接有第二转轴,且每组所述第二转轴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蜗杆,所述蜗杆与第一转轴之间固定连接有皮带轮传动机构,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左右两侧对称固定有气泵,所述支撑架的背面一侧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座椅靠背。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杆与支撑座转动连接,两组所述第一螺杆插设在支撑座内部的一端,分别对应固定在第一双轴电机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转动输送轴上,且两组所述第一螺杆外侧装配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壁上装配有螺纹,且第一套管内壁上装配的螺纹与第一螺杆外壁装配的螺纹相适配,所述第一套管通过螺纹的啮合与第一螺杆螺纹旋转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左右两侧外壁上分别对称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支撑杆对应插设在支撑座上开设的通孔中,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外侧尺寸与支撑座外壁上开设的通孔的内部尺寸相适配,所述连接座通过第一支撑杆和通孔的配合与支撑座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螺杆远离支撑架中间位置的一端对应插设在第二套管的内部,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壁上均匀装配有螺纹,每组所述第二螺杆外侧装配的螺纹分别与其外侧套设的第二套管内壁上装配的螺纹相适配,所述第二套管通过螺纹的啮合与第二螺杆螺纹旋转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左右两侧外壁上均对称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支撑杆对应插设在支撑架外壁上开设的通孔中,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外侧尺寸与支撑架外壁上开设的通孔内部尺寸相适配,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通孔与支撑架左右滑动连接,所述拖座通过第二支撑杆与支撑架左右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座椅面的前后两侧底部固定安装在连接座上,两组所述第一座椅面贴近于支撑架的一侧外侧尺寸与第二座椅面的内部尺寸相适配,所述第一座椅面与第二座椅面滑动伸缩连接。优选的,所述滑动座的底部焊接固定有滑块,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动座底部焊接的滑块对应卡合在支撑架顶部开设的滑槽中,且滑槽的内部尺寸与滑动座底部焊接的滑块的外侧尺寸相适配,所述滑动座通过滑槽和滑块的配合与支撑架左右滑动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固定安装在支撑架的顶部,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动力输出轴固定在滑动座上。优选的,所述挤压辊通过第一转轴与滑动座转动连接,所述蜗轮外侧装配的齿牙与蜗杆外侧装配的齿牙相适配,所述蜗轮通过齿牙的啮合与蜗杆啮合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通过皮带轮传动机构与第一转轴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气泵的出气口通过管道连通在气囊上,所述气囊的底部挤压在两组所述挤压辊之间,所述坐垫填充层与第一座椅面的顶部之间开设有空腔,所述气囊填充在坐垫填充层与第一座椅面之间开设的空腔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第一套管与第一螺杆之间螺纹旋转连接,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通过第一双轴电机通电带动第一螺杆转动,在螺纹的啮合作用下,使得第一套管带动连接座向左右两侧同步移动,有利于改变相邻两个座椅之间的间距,使得该装置根据使用时的需求灵活调整座椅位置,便于改变客车中间通道的宽度,有利于使得工作人员上下搬运行李更加方便;2.通过设置第二螺杆与第二套管之间螺纹旋转连接,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可以通过第二螺杆的转动带动第二套管向两侧移动,通过第二套管的移动带动拖座向两侧展开,从而使得两侧安装的第一座椅面同步向外侧移动,有利于使得两组第一座椅面之间的间距改变,便于适用不同体型的乘客乘坐,有利于为乘客调节出合适的空间,有效的防止乘客长时间乘坐过程中,由于座椅空间狭小导致疲惫不适,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乘坐舒适性;3.通过设置气囊安装在坐垫填充层与第一座椅面之间开设的空腔内,同时,设置两组挤压辊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客车用间距可调节的客车座椅,包括底座(1)、第一双轴电机(22)和第二双轴电机(3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扩展机构,且扩展机构的内部包括支撑座(21),并且支撑座(21)焊接固定在底座(1)的顶部中间位置,所述支撑座(21)的内部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一双轴电机(22),所述支撑座(21)的左右两侧对称插设有第一螺杆(23),且每组所述第一螺杆(23)远离支撑座(21)的一侧均套设有第一套管(24),每组所述第一套管(24)的外侧均焊接固定有连接座(25),每组所述连接座(25)贴近于支撑座(21)的一侧均对称固定有第一支撑杆(26),每组所述连接座(25)的顶部均安装有调节机构,且调节机构的内部包括支撑架(31),并且支撑架(31)焊接固定在连接座(25)的顶部,所述支撑架(31)的内部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二双轴电机(32),且第二双轴电机(32)的左右两端动力输出轴上均固定安装有传动轴(33),每组所述传动轴(33)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蜗轮(34),每组所述传动轴(33)远离第二双轴电机(32)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螺杆(35),所述支撑架(31)的左右两侧外壁上对称插设有第二套管(36),且每组所述第二套管(36)远离支撑架(31)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拖座(37),每组所述拖座(37)贴近于支撑架(31)的一侧均对称固定焊接有第二支撑杆(38),每组所述拖座(37)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坐垫填充层(39),所述坐垫填充层(39)的外侧包裹安装有坐垫表层,且坐垫表层的内部包括第一座椅面(41),所述第一座椅面(41)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第一座椅面(41)分别包裹在两组所述坐垫填充层(39)的外侧,每组所述第一座椅面(41)的顶部中间位置均固定插设有加强筋(42),两组所述第一座椅面(41)的中间位置外侧包裹有第二座椅面(43),所述第一座椅面(41)的内部安装有安全机构,且安全机构的内部包括气囊(51),所述气囊(51)插设安装在第一座椅面(41)的顶部下方,所述支撑架(31)的顶部中间位置对称插设有滑动座(52),且每组所述滑动座(52)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53),每组所述滑动座(52)的内部均插设有第一转轴(54),且每组所述第一转轴(54)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挤压辊(55),所述支撑架(31)的内部左右两侧对称铰接有第二转轴(56),且每组所述第二转轴(56)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蜗杆(57),所述蜗杆(57)与第一转轴(54)之间固定连接有皮带轮传动机构(58),所述支撑架(31)的顶部左右两侧对称固定有气泵(59),所述支撑架(31)的背面一侧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座椅靠背(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客车用间距可调节的客车座椅,包括底座(1)、第一双轴电机(22)和第二双轴电机(3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扩展机构,且扩展机构的内部包括支撑座(21),并且支撑座(21)焊接固定在底座(1)的顶部中间位置,所述支撑座(21)的内部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一双轴电机(22),所述支撑座(21)的左右两侧对称插设有第一螺杆(23),且每组所述第一螺杆(23)远离支撑座(21)的一侧均套设有第一套管(24),每组所述第一套管(24)的外侧均焊接固定有连接座(25),每组所述连接座(25)贴近于支撑座(21)的一侧均对称固定有第一支撑杆(26),每组所述连接座(25)的顶部均安装有调节机构,且调节机构的内部包括支撑架(31),并且支撑架(31)焊接固定在连接座(25)的顶部,所述支撑架(31)的内部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二双轴电机(32),且第二双轴电机(32)的左右两端动力输出轴上均固定安装有传动轴(33),每组所述传动轴(33)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蜗轮(34),每组所述传动轴(33)远离第二双轴电机(32)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螺杆(35),所述支撑架(31)的左右两侧外壁上对称插设有第二套管(36),且每组所述第二套管(36)远离支撑架(31)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拖座(37),每组所述拖座(37)贴近于支撑架(31)的一侧均对称固定焊接有第二支撑杆(38),每组所述拖座(37)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坐垫填充层(39),所述坐垫填充层(39)的外侧包裹安装有坐垫表层,且坐垫表层的内部包括第一座椅面(41),所述第一座椅面(41)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第一座椅面(41)分别包裹在两组所述坐垫填充层(39)的外侧,每组所述第一座椅面(41)的顶部中间位置均固定插设有加强筋(42),两组所述第一座椅面(41)的中间位置外侧包裹有第二座椅面(43),所述第一座椅面(41)的内部安装有安全机构,且安全机构的内部包括气囊(51),所述气囊(51)插设安装在第一座椅面(41)的顶部下方,所述支撑架(31)的顶部中间位置对称插设有滑动座(52),且每组所述滑动座(52)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53),每组所述滑动座(52)的内部均插设有第一转轴(54),且每组所述第一转轴(54)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挤压辊(55),所述支撑架(31)的内部左右两侧对称铰接有第二转轴(56),且每组所述第二转轴(56)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蜗杆(57),所述蜗杆(57)与第一转轴(54)之间固定连接有皮带轮传动机构(58),所述支撑架(31)的顶部左右两侧对称固定有气泵(59),所述支撑架(31)的背面一侧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座椅靠背(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客车用间距可调节的客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23)与支撑座(21)转动连接,两组所述第一螺杆(23)插设在支撑座(21)内部的一端,分别对应固定在第一双轴电机(22)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转动输送轴上,且两组所述第一螺杆(23)外侧装配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套管(24)的内壁上装配有螺纹,且第一套管(24)内壁上装配的螺纹与第一螺杆(23)外壁装配的螺纹相适配,所述第一套管(24)通过螺纹的啮合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洪彬周扣平邹璐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友邦精工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