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座椅调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6123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座椅调整机构,包括座椅、托盘、高度调节机构和底座,所述座椅固定在托盘上,所述托盘固定在高度调节机构上,所述高度调节机构与底座活动连接,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滑座、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支撑气缸、供压气缸和阀门,所述阀门的一端与供压气缸连通,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有固定桩,所述固定桩的顶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调节把手,转轴的外表面套设有扭簧,扭簧的两端分别与调节把手和转轴连接固定,所述调节把手的一端与阀门相抵,所述调节把手的另一端抵接有限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前后调节机构和高度调节机构的调节把手结合在一起,调节更加方便。调节更加方便。调节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座椅调整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座椅
,具体为一种新型座椅调整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座椅为了满足不同人的体型,座椅都做了可调节设计,座椅的靠背可通过调节器调节,同时座椅还能进行高度调节和前后调节,不同角度的调节,需要不同的调节把手,造成座椅四周调节把手繁多,无法把两个方向的调节把手合在一起。
[0003]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型座椅调整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座椅调整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无法把两个方向的调节把手合在一起,造成座椅四周调节把手繁多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座椅调整机构,包括座椅、托盘、高度调节机构和底座,所述座椅固定在托盘上,所述托盘固定在高度调节机构上,所述高度调节机构与底座活动连接,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滑座、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滑座的下表面两侧与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交叉分布,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托盘和滑座活动连接,且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中心处通过轴销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活动连接有支撑气缸,所述滑座的上表面中心处固定有供压气缸,所述供压气缸的侧面固定有阀门,所述阀门的一端与供压气缸连通,所述阀门的另一端通过导管与支撑气缸的内腔联通,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有固定桩,所述固定桩的顶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调节把手,转轴的外表面套设有扭簧,扭簧的两端分别与调节把手和转轴连接固定,所述调节把手的一端与阀门相抵,所述调节把手的另一端抵接有限位机构。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滑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与托盘固定连接,所述滑块通过直线轴承与滑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托盘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与高度调节机构滑动连接且连接方式与第一支撑杆和托盘的连接方式相同。
[0007]优选的,所述滑杆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且所述第二弹簧与滑块相抵。
[0008]优选的,所述滑座的下表面固定有齿条,所述齿条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机构。
[0009]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固定套内部伸缩连接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的两端与齿条卡合,所述限位座的中心处凸起并与调节把手相抵。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套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限位座相抵,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套的内壁相抵。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座椅调整机构将前后调节机
构和高度调节机构的调节把手结合在一起,调节更加方便。
[0012]通过底座上固定有固定桩,并在固定桩上活动连接有调节把手,使调节把手的两端分别与阀门和限位机构相抵,向下板动调节把手的左端,调节把手的右端上翘顶动阀门打开,可进行升降调整,反之,向下板动调节把手的左端,使调节把手右端下压,能推动限位座远离齿条,解除滑座的限位,即可前后调整滑座,达到将前后调节机构和高度调节机构的调节把手结合在一起,调节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图1中高度调节机构的结构正视剖视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图2中限位机构的结构正视剖视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图2中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8]图6为本技术图3中限位座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0019]图中:1、座椅;2、托盘;3、高度调节机构;31、滑座;32、齿条;33、第一支撑杆;34、第二支撑杆;35、支撑气缸;36、供压气缸;37、阀门;38、固定桩;39、调节把手;310、滑块;311、滑杆;4、底座;5、限位机构;51、固定套;52、限位座;53、第一弹簧;6、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型座椅调整机构,包括座椅1、托盘2、高度调节机构3和底座4,座椅1固定在托盘2上,托盘2固定在高度调节机构3上,高度调节机构3与底座4活动连接,高度调节机构3包括滑座31、第一支撑杆33和第二支撑杆34,滑座31的下表面两侧与底座4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杆33与第二支撑杆34交叉分布,第一支撑杆33和第二支撑杆34的两端分别与托盘2和滑座31活动连接,且第一支撑杆33和第二支撑杆34的中心处通过轴销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33与第二支撑杆34之间活动连接有支撑气缸35,滑座31的上表面中心处固定有供压气缸36,供压气缸36的侧面固定有阀门37,阀门37的一端与供压气缸36连通,阀门37的另一端通过导管与支撑气缸35的内腔联通,阀门37用于控制供压气缸36与导管之间的开合,打开阀门37,供压气缸36内的气压能冲入支撑气缸35内,支撑气缸35的底端通过轴销与左右两个第二支撑杆34活动连接,支撑气缸35的顶端通过轴销与左右链各个第一支撑杆33活动连接,通过支撑气缸35内活塞杆伸出,能从第一支撑杆33和第二支撑杆34中间撑开,使托盘2升起,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阐述。
[0022]底座4的上表面固定有固定桩38,固定桩38的顶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调节把手39,转轴的外表面套设有扭簧,扭簧的两端分别与调节把手39和转轴连接固定,扭簧起到为调节把手39提供弹力的作用,使调节把手39在无外力施加时,能始终保持如图2所示状态,调节把手39的一端与阀门37相抵,调节把手39的另一端抵接有限位机构5,使调节把手39上
下板动能分别控制阀门37和限位机构5。
[0023]进一步,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杆33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滑座31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33的另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滑块310,滑块310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滑杆311,滑杆311背离滑块310的一端固定有限位块,限位块固定在托盘2内,起到对滑块310进行限位的作用,滑杆311与托盘2固定连接,滑块310通过直线轴承与滑杆311滑动连接,使滑块310与滑杆311滑动更加稳定,第二支撑杆34的一端与托盘2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杆34的另一端与高度调节机构3滑动连接且连接方式与第一支撑杆33和托盘2的连接方式相同,使第一支撑杆33和第二支撑杆34撑开后,能推动托盘2升起。
[0024]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滑杆311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6,且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座椅调整机构,包括座椅(1)、托盘(2)、高度调节机构(3)和底座(4),所述座椅(1)固定在托盘(2)上,所述托盘(2)固定在高度调节机构(3)上,所述高度调节机构(3)与底座(4)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机构(3)包括滑座(31)、第一支撑杆(33)和第二支撑杆(34),所述滑座(31)的下表面两侧与底座(4)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33)与第二支撑杆(34)交叉分布,所述第一支撑杆(33)和第二支撑杆(34)的两端分别与托盘(2)和滑座(31)活动连接,且第一支撑杆(33)和第二支撑杆(34)的中心处通过轴销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33)与第二支撑杆(34)之间活动连接有支撑气缸(35),所述滑座(31)的上表面中心处固定有供压气缸(36),所述供压气缸(36)的侧面固定有阀门(37),所述阀门(37)的一端与供压气缸(36)连通,所述阀门(37)的另一端通过导管与支撑气缸(35)的内腔联通,所述底座(4)的上表面固定有固定桩(38),所述固定桩(38)的顶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调节把手(39),转轴的外表面套设有扭簧,扭簧的两端分别与调节把手(39)和转轴连接固定,所述调节把手(39)的一端与阀门(37)相抵,所述调节把手(39)的另一端抵接有限位机构(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座椅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33)的一端通过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璐吉黄顺和杜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友邦精工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