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6169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降温装置,属于降温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和上盖,壳体的前端设有观察窗,壳体的上端设有上盖,壳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蓄冷机构,蓄冷机构包括水箱、进水口和半导体制冷片,进水口设置在水箱的上端,半导体制冷片设置在壳体的右端,且半导体制冷片从左自右依次贯穿壳体和水箱的内壁,蓄冷机构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冷却机构,冷却机构包括内管、外管、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的左端贯穿水箱的内壁,进水管的右端贯穿外管的内壁,且水箱、进水管和外管之间内部贯通,出水管的左端贯穿水箱的内壁,出水管的右端贯穿外管的内壁,且水箱、出水管和外管之间内部贯通,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具备便携性又能低温降温过程中温度均匀降低的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降温装置
本技术涉及降温设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携式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半导体制冷片,也叫热电制冷片,是一种热泵。它的优点是没有滑动部件,应用在一些空间受到限制,可靠性要求高,无制冷剂污染的场合。利用半导体材料的Peltier效应,当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的电偶时,在电偶的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可以实现制冷的目的。它是一种产生负热阻的制冷技术,其特点是无运动部件,可靠性也比较高。随着医学的发展,无论是对细胞保存研究还是用于医学诊断,经常需要对细胞进行低温保存。一般的低温保存需要对细胞进行降温,达到规定的温度后进行保存。但是目前的低温保存都会出现由于温度急降或者温度降低的不够均匀,容易造成细胞活性的降低或者细胞的死亡。目前需要实现具备良好便携性又能达到低温降温过程中温度均匀降低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降温装置,提供了一种具备便携性又能低温降温过程中温度均匀降低的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便携式降温装置,包括壳体和上盖,所述壳体的前端设有观察窗,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上盖,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蓄冷机构,所述蓄冷机构包括水箱、进水口和半导体制冷片,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水箱的上端,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设置在壳体的右端,且半导体制冷片从左自右依次贯穿壳体和水箱的内壁,所述蓄冷机构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内管、外管、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左端贯穿水箱的内壁,所述进水管的右端贯穿外管的内壁,且水箱、进水管和外管之间内部贯通,所述出水管的左端贯穿水箱的内壁,所述出水管的右端贯穿外管的内壁,且水箱、出水管和外管之间内部贯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出水管上设有微型水泵,且微型水泵位于蓄冷机构的内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管的上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内管盖的圆周直径大于内管的圆周直径,所述固定环的内圆周直径大于内管盖的圆周直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观察窗的材料为玻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壳体的上端与上盖接触的位置设有密封橡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壳体和蓄冷机构由保温材料制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盖上设置有提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蓄冷机构和冷却机构,其中,冷却机构为内管和外管采用可拆卸的设计,使用时,内管可方便的从此装置内放入和取出。半导体制冷片工作时,半导体制冷片位于水箱内的部分吸收热量,半导体制冷片位于壳体外的部分放出热量,带走水箱内蓄冷剂热量,蓄冷剂在水箱和外管之间循环,带走外管内内管中的热量,实现均匀降低温度的目的。提供了一种具备便携性又能低温降温过程中温度均匀降低的装置。2、本专利技术蓄冷机构内设有微型水泵,微型水泵工作使水箱和外管内的蓄冷剂循环流动,外管内的蓄冷剂带走外管内的热量,以达到温度均匀降低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蓄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冷却机构爆炸图。图中标号说明:1壳体、2半导体制冷片、3蓄冷机构、4冷却机构、41内管盖、42内管、43环形固定块、44进水管、45出水管、46外管、5上盖、6观察窗、7提手、8水箱、9微型水泵、10进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便携式降温装置,包括壳体1和上盖5,壳体1的前端设有观察窗6,壳体1的上端设有上盖5,壳体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蓄冷机构3,蓄冷机构包括水箱8、进水口10和半导体制冷片2,如图4和图5所示,进水口10设置在水箱8的上端,半导体制冷片2设置在壳体1的右端,且半导体制冷片2从左自右依次贯穿壳体1和水箱8的内壁,蓄冷机构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冷却机构4,冷却机构4包括内管42、外管46、进水管44和出水管45,进水管44的左端贯穿水箱8的内壁,进水管44的右端贯穿外管46的内壁,且水箱8、进水管44和外管46之间内部贯通,出水管45的左端贯穿水箱8的内壁,出水管45的右端贯穿外管46的内壁,且水箱8、出水管45和外管46之间内部贯通。内管42和外管46采用可拆卸的设计,使用时,内管42可方便的从此装置内放入和取出。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具备便携性又能低温降温过程中温度均匀降低的装置。半导体制冷片2,也叫热电制冷片,它没有滑动部件,可以应用在一些空间受到限制,可靠性要求高,无制冷剂污染的场合,利用半导体材料的Peltier效应,当直流电通过半导体制冷片2时,在半导体制冷片2的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实现制冷的目的,半导体制冷片2是一种产生负热阻的制冷技术,其特点是无运动部件,可靠性也比较高,且方便移动携带。半导体制冷片2工作时,半导体制冷片2位于水箱8内的部分吸收热量,半导体制冷片2位于壳体1外的部分放出热量,带走水箱8内蓄冷剂热量,蓄冷剂在水箱8和外管46之间循环,带走外管46内内管42中的热量,实现均匀降低温度的目的。如图4所示,出水管45上设有微型水泵9,且微型水泵9位于蓄冷机构3的内部。微型水泵工作使蓄冷箱和螺纹管内的蓄冷剂循环流动,螺纹管内的蓄冷剂带走外管内的热量,以达到温度均匀降低的目的。蓄冷机构3的内部设有锂电池组,微型水泵9和半导体制冷片2与锂电池组电性连接。如图5所示,外管46的上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43。固定环43用于固定内管42.内管盖41的圆周直径大于内管42的圆周直径,固定环43的内圆周直径大于内管盖42的圆周直径。观察窗6的材料为玻璃。通过观察窗6方便观察试管中细胞生物的状态。壳体1的上端与上盖5接触的位置设有密封橡胶。密封橡胶阻挡壳体1外的热量进入壳体1内,提高保温效果。壳体1和蓄冷机构3由保温材料制成。保温材料阻挡壳体1外的热量进入壳体1内,提高保温效果。上盖5上设置有提手7。方便打开装置的上盖5。使用前,向蓄冷机构3顶端的进水口10加入蓄冷剂,在冷却机构内放入装有细胞的内管42,关闭上盖5,半导体制冷片2工作,半导体制冷片2位于水箱8内的部分吸收热量,半导体制冷片2位于壳体1外的部分放出热量,带走水箱8内蓄冷剂热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降温装置,包括壳体(1)和上盖(5),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前端设有观察窗(6),所述壳体(1)的上端设有上盖(5),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蓄冷机构(3),所述蓄冷机构包括水箱(8)、进水口(10)和半导体制冷片(2),所述进水口(10)设置在水箱(8)的上端,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设置在壳体(1)的右端,且半导体制冷片(2)从左自右依次贯穿壳体(1)和水箱(8)的内壁,所述蓄冷机构(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冷却机构(4),所述冷却机构(4)包括内管(42)、外管(46)、进水管(44)和出水管(45),所述进水管(44)的左端贯穿水箱(8)的内壁,所述进水管(44)的右端贯穿外管(46)的内壁,且水箱(8)、进水管(44)和外管(46)之间内部贯通,所述出水管(45)的左端贯穿水箱(8)的内壁,所述出水管(45)的右端贯穿外管(46)的内壁,且水箱(8)、出水管(45)和外管(46)之间内部贯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降温装置,包括壳体(1)和上盖(5),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前端设有观察窗(6),所述壳体(1)的上端设有上盖(5),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蓄冷机构(3),所述蓄冷机构包括水箱(8)、进水口(10)和半导体制冷片(2),所述进水口(10)设置在水箱(8)的上端,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设置在壳体(1)的右端,且半导体制冷片(2)从左自右依次贯穿壳体(1)和水箱(8)的内壁,所述蓄冷机构(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冷却机构(4),所述冷却机构(4)包括内管(42)、外管(46)、进水管(44)和出水管(45),所述进水管(44)的左端贯穿水箱(8)的内壁,所述进水管(44)的右端贯穿外管(46)的内壁,且水箱(8)、进水管(44)和外管(46)之间内部贯通,所述出水管(45)的左端贯穿水箱(8)的内壁,所述出水管(45)的右端贯穿外管(46)的内壁,且水箱(8)、出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成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科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