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碰撞实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65464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汽车碰撞实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碰撞实验方法,可按以下步骤实施:(A)对车体进行加固并安装车载相机及数据采集系统;(B)检查和确定约束系统配置情况;(C)检查座椅并记录座椅靠背的角度、位置及固定情况;(D)检查H点定位的精确性;(E)检查安全带的基本状态;(F)检查方向盘和方向柱固定是否牢固;(G)检查仪表板的固定是否坚固,如果有副气囊,是否固定牢固;(H)在假人的面部涂上油彩;(I)进行整车碰撞。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对汽车进行正、侧面碰撞,动态翻滚及追尾碰撞,从各个角度对车辆进行拍摄,动态模拟碰撞过程并通过采集的动态信息实时调整、修正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相关技术参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汽车碰撞实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汽车分为主动制动系统和被动制动系统。主动制动系统在没有发生事故之前的预警装置,气囊是已经发生事故时的装置,属于被动系统里面的一个部分。作为气囊弹开要看汽车的减速度,紧急制动的车停下来也要靠减速度停下来,气囊启爆这个减速度要达到自由落体的七倍以上,一般情况下达不到这个减速度。对于消费者一般的轻微碰撞,它的减速度达不到这个数值。台车实验的目的是对实车撞击实验的模拟以便降低系统的实验费用,具有稳定性高,操作方便,数据一致性等优点。台车实验的特点是假定在实车撞击过程中驾驶室的空间位置是刚性的。在仪表板前方的挡火墙和地板均没有撞击变形。这些假设的目的是为了重复使用实验用白车身以降低费用。因此,台车实验的一个最重要基本点就是再现实车撞击实验的撞击特性曲线。这样可以保证在实验过程中驾驶室内的动态撞击反应与实车基本一致。台车实验要达到的目的是通过台车实验,使得安全气囊的匹配满足法规对人体损伤值的要求,并优化安全气囊与汽车其它乘员安全保护有关的零部件诸如方向盘,方向柱,仪表板,座椅和安全带的整体设计。调整参数诸如气袋的合理尺寸,形状,内部拉带长度,出气孔大小和气袋的折叠方式;分析气体发生器的合理工作压力;分析安全带的拉力与安全气囊之间的作用关系使两者的配合在保护人体安全这一目的下达到最佳;分析座椅的强度是否影响人体的生存空间;仪表板和方向盘,方向柱是否对人体产生以外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对汽车进行正、侧面碰撞,动态翻滚及追尾碰撞,从各个角度对车辆进行拍摄,动态模拟碰撞过程并通过采集的动态信息实时调整、修正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相关技术参数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可按以下步骤实施(A)对车体进行加固并安装车载相机及数据采集系统,准备实验用零部件;(B)检查和确定约束系统配置情况;(C)检查座椅并记录座椅靠背的角度、位置及固定情况;(D)检查H点定位的精确性;(E)检查安全带的基本状态;(F)检查方向盘和方向柱固定是否牢固;(G)检查仪表板的固定是否坚固,如果有副气囊,是否固定牢固;(H)在假人的面部涂上油彩;(I)进行整车碰撞。本专利技术所述碰撞用车体可为台车。本专利技术能对汽车进行正、侧面碰撞,动态翻滚及追尾碰撞,从各个角度对车辆进行拍摄,动态模拟碰撞过程并通过采集的动态信息实时调整、修正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的相关技术参数,从而整体上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可按以下步骤实施(A)对台车车体进行加固并安装车载相机及数据采集系统,准备实验用零部件;(B)检查和确定约束系统配置情况;(C)检查座椅并记录座椅靠背的角度、位置及固定情况;(D)检查H点定位的精确性;(E)检查安全带的基本状态;(F)检查方向盘和方向柱固定是否牢固;(G)检查仪表板的固定是否坚固,如果有副气囊,是否固定牢固;(H)在假人的面部涂上油彩; (I)进行整车碰撞。实验前的准备1、首先需要对白车身进行加固,并加固安装车载相机和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准备实验用零部件,包括座椅,安全带,方向盘,方向柱,仪表板和安全气囊。2、检查和确定约束系统配置情况,是否要求使用安全带;是否有安全带预张紧器;乘员数量;使用假人的类型。3、检查座椅并记录座椅靠背的角度,检查座椅的位置是否正确。检查座椅固定情况,保证没有固定松弛现象。检查H点定位的精确性(在每一次实验准备过程中必须使用H点确定装置)。4、检查安全带的基本状态,拉动三次以保证没有松弛部分,并检查是否在加速状态下自锁。检查安全带拉力传感器的位置。5、检查方向盘和方向柱固定是否牢固。如果有安全气囊的话,要安装安全气囊压力传感器以检验气囊工作时的压力。检查安全气囊是否安装牢固。6、检查仪表板的固定是否坚固,如果有副气囊,是否固定牢固。7、在每一次实验之前要仔细测量图一所示的假人和其它结构部件的空间尺寸。并详细记录YC,YA,SKX,XWH,ZRH,RC,XC,XA,ZH,ZK,XTH,XTP,XPK,XKH,ZTB,RTL,RTR,RKL,RKR。并测量虚线部分。需要测量的的角度包括测量座椅靠背的角度,方向盘,方向柱的角度,以及THKB,THKH,THCA。座椅头部靠垫相对于假人头部的距离。并详细记录。8、在假人的面部涂上油彩,在鼻尖处将颜色分开,鼻尖以上部分用兰色,鼻尖以下部分用红色。在方向盘的下缘也涂上兰色油彩。实验后的结果分析详细地描述台车内部实验用零部件结构的变形情况。描述撞击后假人停留的最终位置;检查安全带是否失效,安全带收紧器是否可以将安全带全部收回;如果是预张紧安全带,预张紧器是否起爆;安全气囊是否有损坏,损坏的方式;方向盘下缘是否与身体有接触;方向盘的变形状态,是否有断裂;方向柱的位移状态;座椅的变形状态,座椅靠背是否保持在原来位置,靠背角度调节器是否失效;座椅是否有下陷,座椅底部支撑结构是否有任何变形,变形状态的详细描述;座椅的固定处是否有因为受力过大而产生的失效状态;仪表板的变形状态描述;仪表板下部与下肢的变形接触状态;仪表板的断裂状态描述;头部与安全气囊所接触的位置。对每一个安全气囊零部件进行拍照,并详细记录;在实验前准备好拍照用的标有实验时间,车型和实验号码的标牌以防与其他实验混淆。以上信息必须妥善保管。以备分析之用。撞击实验报告的书写。对于任何台车实验,和昌参与实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对每一个实验提交实验分析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要包括对数据的简单分析,对于座椅,方向柱,方向盘,仪表板等部件的失效状态给出初步结论。并在结论的基础上确定下一步实验方案。实验结果的数据分析主要是对人体数据的分析。数据分析步骤如下首先要对整个实验数据的可靠性有所了解,确认所有数据均正常。检查波形曲线确定与实车撞击曲线的逼近程度。分析所有人体损伤值;安全带的最大拉力和时间关系;安全气囊压力传感器的值。找出损伤值超标的原因。高速摄象运动分析仔细分析安全气囊与人体接触的过程;对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状态进行分析。首先要仔细研究每一个假人各部位的损伤数值,是否有超过损伤标准的数值;找出损伤值超标的原因。记录下最大值所在时间位置和最大值间隔时间;检查气囊内压力曲线最大值是否大于25000 pa(使用安全带与不使用安全带有些区别);检查安全气囊的基本状态,缝线处是否有破损,是否有烧穿的小洞,气袋是否与支架脱离;上盖板是否正常开启;气囊模块与固定结构是否有分离;人体头部与安全气囊的接触位置;然后分析高速摄象人体运动以及人体与安全气囊的相互作用。分析安全气囊打开的时间,展开方式;分析安全气囊起爆的时间对安全气囊与人体接触的方式及初始接触的部位有何负面影响;是否可以调整气囊的起爆时间以优化人体与气囊的接触方式以便更加有效地对乘员提供保护,如果是的话,分析并计算所要调整的时间;(具体方法是用几张透明的硬薄膜,将某一时间的气囊所在位置与不同时间安全气囊所在的位置通过薄膜叠加,计算出时间差别。)安全气囊与人体接触时人体上肢的运动状态是否有前倾;人体在反弹前是否有将气囊压扁并打在方向盘上的情形发生;总结实验结果并制订下一步实验方案。实车碰撞实验实车碰撞试验是约束系统开发中重要手段,是综合评价汽车整车安全性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碰撞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实施:(A)对车体进行加固并安装车载相机及数据采集系统,准备实验用零部件;(B)检查和确定约束系统配置情况;(C)检查座椅并记录座椅靠背的角度、位置及固定情况;(D)检查H点定位的精确性;(E)检查安全带的基本状态;(F)检查方向盘和方向柱固定是否牢固;(G)检查仪表板的固定是否坚固,如果有副气囊,是否固定牢固;(H)在假人的面部涂上油彩;(I)进行整车碰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楠秦树江王建华邱少波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和昌华宝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