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90028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2 13:07
内窥镜(10)用的被动弯曲部(24)配设在插入部(20)的主动弯曲部(23)与插入部(20)的挠性管部(25)之间,通过受到外力而被动弯曲。在被动弯曲部(24)中,曲率半径从被动弯曲部(24)的前端部朝向被动弯曲部(24)的基端部逐渐增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内窥镜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螺旋管部的内窥镜用的被动弯曲部和具有该被动弯曲部的内窥镜。
技术介绍
在内窥镜的插入部例如插入到管腔内时,插入部需要从插入部的前端部朝向插入部的基端部平滑地弯曲,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并提高插拔性。这种构造例如公开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内窥镜用挠性管。该内窥镜用挠性管具有弯曲部、与弯曲部的基端连续设置的第1挠性管部、与第1挠性管部的基端连续设置的第2挠性管部。第1挠性管部具有螺旋管、覆盖螺旋管的外周面的网状管部、覆盖网状管部的外周面的树脂制的外皮。第2挠性管部具有与第1挠性管部相同的结构。第1挠性管部和第2挠性管部被动弯曲。从第1挠性管部的前端朝向第2挠性管部的基端,弯曲刚性变高。通过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连结多个节轮彼此而构成弯曲部。特别地,第1弯曲部通过弯曲操作而主动弯曲。第1挠性管部是曲率转变部,第2挠性管部是力量传递部。曲率转变部的螺旋管与力量传递部的螺旋管一体,曲率转变部的网状管与力量传递部的网状管一体。在曲率转变部的外皮中,从外皮的前端朝向外皮的基端,外皮的挠性降低。在力量传递部的外皮中,外皮的挠性固定,与配设在曲率转变部的外皮的基端的挠性相同。在弯曲部最大弯曲时,设弯曲部的最大弯曲半径为R1。在曲率转变部的前端部最大弯曲时,设该前端部的最大弯曲半径为R2。该情况下,R1>R2。由于所述外皮的挠性,从曲率转变部的前端朝向基端,曲率转变部的弯曲半径逐渐增大。在曲率转变部的最大弯曲状态和力量传递部的最大弯曲状态下,由于所述外皮的挠性,曲率转变部的曲率半径小于力量传递部的曲率半径。在插入部最大弯曲时,由于所述外皮的挠性,插入部的弯曲半径或曲率以大致固定的比例变化,从插入部的前端朝向基端,插入部平滑地弯曲。这样,确保了弯曲的平滑度。一般情况下,由于挠性管部具有挠性,所以确保了弯曲的平滑度,但是,弯曲没有限制。因此,在挠性管部例如与管腔的壁面抵接时,挠性管部可能由于从壁面受到的外力而无限制地弯曲。管腔例如示出大肠中的S状结肠这样的复杂屈曲的屈曲部。在挠性管部弯曲的状态下,包含挠性管部的插入部不容易穿过屈曲部。在挠性管部相对于管腔进行插拔时,挠性管部需要对抗从管腔施加给挠性管部的力而推回管腔。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具有螺旋管、网状管、外皮的挠性管部。该螺旋管具有对紧密线圈整体施加了初始张力的紧密线圈。挠性管部不会由于初始张力而容易地弯曲,确保了推回管腔的弹性。该弹性对大肠等体腔内(管孔内)的挠性管部的插拔性造成影响。该弹性例如包含弹回性、反弹性、滞后性、弹簧性、韧性、弯曲刚性等,具有使弯曲的挠性管部返回大致笔直的性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1823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2057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所述这种挠性管部能够作为通过受到外力而被动弯曲的被动弯曲部发挥功能。在被动弯曲部中,可能产生以下情况。如专利文献1那样,弯曲的平滑度依赖于外皮。但是,仅利用外皮无法充分确保弯曲的平滑度,并且,可能也无法充分确保弹性。如专利文献2那样,通过初始张力充分确保了弹性。但是,可能由于初始张力而使弯曲的平滑度降低。特别是在具有初始张力的部分配设在弯曲部与挠性管部的连结部分的情况下,可能不会平滑地弯曲。这样,不容易同时实现弯曲的平滑度和弹性双方。其结果,插拔性可能降低。因此,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容易同时实现弯曲的平滑度和弹性双方、且插拔性提高的内窥镜用的被动弯曲部和具有该被动弯曲部的内窥镜。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在本专利技术的被动弯曲部的一个方式中,所述内窥镜具有:操作部;第1螺旋管,其沿着中心轴方向配设,构成与所述操作部连接的挠性管;第1封皮,其覆盖所述第1螺旋管的外周面;主动弯曲部,其配设在所述挠性管的前端侧,通过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而主动弯曲;以及被动弯曲部,其沿着所述中心轴方向配设在所述挠性管与所述主动弯曲部之间,通过外力而被动弯曲,所述被动弯曲部具有:与所述主动弯曲部连结的前端部;与所述挠性管连结的基端部;与所述第1螺旋管连接的第2螺旋管,其沿着所述中心轴方向交替配设有疏松卷绕部和紧密卷绕部,其中,该疏松卷绕部是以在所述中心轴方向上具有间隙的方式呈螺旋状卷绕薄板的部分,该紧密卷绕部是被施加了初始张力、以使相邻的所述薄板在所述中心轴方向上紧密贴合的方式呈螺旋状卷绕所述薄板的部分;以及第2封皮,其覆盖所述第2螺旋管的外周面,在形成所述第2螺旋管的材料的配设在所述前端部侧的第1疏松卷绕部和配设在所述基端部侧的第2疏松卷绕部中,曲率半径从所述前端部朝向所述基端部逐渐增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的概略图。图2A是概略地示出被动弯曲部的螺旋管部和挠性管部的螺旋管部的结构的图。图2B是示出主动弯曲部、被动弯曲部、挠性管部的连结构造的概略纵剖视图。图3A是示出螺旋管部的薄板部件具有长圆形状的截面的状态的被动弯曲部的三层构造的纵剖视图。图3B是示出螺旋管部的薄板部件具有圆形状的截面的状态的被动弯曲部的三层构造的纵剖视图。图3C是示出螺旋管部的薄板部件具有椭圆形状的截面的状态的被动弯曲部的三层构造的纵剖视图。图3D是放大网状管部的一部分的图。图4是示出从被动弯曲部的前端部朝向被动弯曲部的基端部,间距P逐渐变窄的状态的图。图5A是示出对螺旋管部的紧密卷绕部施加初始张力而使紧密卷绕部维持笔直状态的状态的概略纵剖视图。图5B是示出在从侧方对紧密卷绕部的中心轴施加力时,紧密卷绕部变形的状态的概略纵剖视图。图5C是示出螺旋管部为直线状态下的螺旋管部的长度、疏松卷绕部的长度、紧密卷绕部的长度的关系的概略图。图5D是示出螺旋管部弯曲的状态下的螺旋管部的长度、疏松卷绕部的长度、紧密卷绕部的长度的关系的概略图。图6A是示出被动弯曲部的第1变形例的图。图6B是示出被动弯曲部的第2变形例的图。图6C是示出被动弯曲部的第3变形例的图。图6D是示出被动弯曲部的第4变形例的图。图6E是示出被动弯曲部的第5变形例的图。图6F是示出被动弯曲部的第6变形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第1实施方式][结构]参照图1、图2A、图2B、图3A、图3B、图3C、图3D、图4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一部分的附图中,为了图示的清晰化,省略或简化部件的一部分的图示。[内窥镜10]如图1所示,内窥镜10具有插入到例如体腔等管腔内的中空的细长的插入部20、以及与插入部20的基端部连结并对内窥镜10进行操作的操作部30。[插入部20]插入部20从插入部20的前端部侧朝向插入部20的基端部侧具有前端硬质部21、主动弯曲部23、被动弯曲部24、挠性管部25。前端硬质部21的基端部与主动弯曲部23的前端部连结,主动弯曲部23的基端部与被动弯曲部24的前端部连结,被动弯曲部24的基端部与挠性管部25的前端部连结。前端硬质部21、主动弯曲部23、被动弯曲部24、挠性管部25沿着插入部20的中心轴C配设。插入部20例如具有1300mm-1700mm的长度。主动弯曲部23例如具有70mm-80mm的长度。被动弯曲部24例如具有40mm-50mm的长度。[前端硬质部21]前端硬质部21是插入部20的前端部,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内窥镜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窥镜用的被动弯曲部,所述被动弯曲部具有:螺旋管部,其沿着螺旋管部的中心轴方向交替配设疏松卷绕部和被施加了初始张力的紧密卷绕部的;以及封皮部,其以与所述螺旋管部的外周面抵接的方式覆盖所述螺旋管部的所述外周面,所述被动弯曲部配设在内窥镜插入部的主动弯曲部与所述内窥镜插入部的挠性管部之间,通过受到外力而被动弯曲,其中,所述被动弯曲部具有与所述主动弯曲部连结的前端部和与所述挠性管部连结的基端部,曲率从所述前端部朝向所述基端部逐渐增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2.06 JP 2013-2534751.一种内窥镜,该内窥镜具有:操作部;第1螺旋管,其沿着中心轴方向配设,构成与所述操作部连接的挠性管;第1封皮,其覆盖所述第1螺旋管的外周面;主动弯曲部,其配设在所述挠性管的前端侧,通过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而主动弯曲;以及被动弯曲部,其沿着所述中心轴方向配设在所述挠性管与所述主动弯曲部之间,通过外力而被动弯曲,所述被动弯曲部具有:与所述主动弯曲部连结的前端部;与所述挠性管连结的基端部;与所述第1螺旋管连接的第2螺旋管,其沿着所述中心轴方向交替配设有疏松卷绕部和紧密卷绕部,其中,该疏松卷绕部是以在所述中心轴方向上具有间隙的方式呈螺旋状卷绕薄板的部分,该紧密卷绕部是被施加了初始张力、以使相邻的所述薄板在所述中心轴方向上紧密贴合的方式呈螺旋状卷绕所述薄板的部分;以及第2封皮,其覆盖所述第2螺旋管的外周面,在形成所述第2螺旋管的材料的配设在所述前端部侧的第1疏松卷绕部和配设在所述基端部侧的第2疏松卷绕部中,曲率半径从所述前端部朝向所述基端部逐渐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中,所述第2封皮由与所述第1封皮不同的材料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中,所述第1螺旋管和所述第2螺旋管通过呈螺旋状卷绕的所述薄板而连续形成为一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中,所述被动弯曲部的所述第2封皮延伸设置到所述主动弯曲部,并且覆盖所述主动弯曲部的外周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中,在形成所述第2螺旋管的所述材料中,在所述第1疏松卷绕部和所述第2疏松卷绕部中,所述第2疏松卷绕部中的卷绕所述薄板的间距小于所述第1疏松卷绕部中的卷绕所述薄板的间距。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中,在所述第2螺旋管中,对所述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斋藤健一郎岸孝浩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