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折叠式轮椅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9263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0
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折叠式轮椅梯,包括轮椅板,所述轮椅板通过左通行板与右通行板组成,左通行板右边与右通行板左边之间通过若干呈横向均匀分布的铰接装置相铰接;所述左通行板通过若干呈横向均匀分布的左折叠板组成;所述右通行板通过若干呈横向均匀分布的右折叠板组成;所述左折叠板之间、右折叠板之间皆通过折叠装置相铰接;所述折叠装置连接有与其相匹配的支撑装置;位于最前侧的左折叠板、位于最前侧的右折叠板皆设有一搭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具有高稳定性的折叠式轮椅梯能够有效保证轮椅梯使用时的强度,从而保证轮椅通过轮椅梯时的稳定性,实现高稳定性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折叠式轮椅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椅梯,特别是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折叠式轮椅梯。
技术介绍
轮椅梯是一种便于轮椅通过台阶的装置,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的台阶侧边都设置有平滑的斜面以供轮椅通行,因此一旦遭遇这种情况,只能将轮椅使用者背过台阶,再将轮椅单独搬过台阶,或者是直接抬起轮椅,将安坐在轮椅上的轮椅使用者一起抬过台阶,而这种通过台阶的方式极为麻烦,且极为消耗人力,并非一人便能够做到,而轮椅梯的存在能够在台阶侧边快速人造一个平滑的斜面,轮椅便可通过轮椅梯快速通过台阶,但传统轮椅梯只是简单的板状结构,一端撘在高处,另一端支撑在地面,轮椅梯的稳定性仅仅是依靠自身的两端来保证,导致轮椅通行至轮椅梯中部位置不具备足够的强度,无法承受过大的压力,当轮椅通行至轮椅梯中部位置时极易出现轮椅梯不稳的情况,在轮椅通行过程中若是轮椅梯出现晃动,极易出现意外,严重时,甚至会在通行至轮椅梯中部位置时轮椅梯出现下塌的情况,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折叠式轮椅梯,它能够有效保证轮椅梯使用时的强度,从而保证轮椅通过轮椅梯时的稳定性,实现高稳定性效果。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折叠式轮椅梯,包括轮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椅板通过左通行板与右通行板组成,左通行板右边与右通行板左边之间通过若干呈横向均匀分布的铰接装置相铰接;所述左通行板通过若干呈横向均匀分布的左折叠板组成;所述右通行板通过若干呈横向均匀分布的右折叠板组成;所述左折叠板之间、右折叠板之间皆通过折叠装置相铰接;所述折叠装置连接有与其相匹配的支撑装置;位于最前侧的左折叠板、位于最前侧的右折叠板皆设有一搭板。所述折叠装置包括设于后侧左折叠板前端下表面左右两边以及设于后侧右折叠板前端下表面左右两边的后铰接板;所述前侧左折叠板后端下表面左右两边、前侧右折叠板后端下表面左右两边的前铰接板单元;所述前铰接板单元通过两个前铰接板组成;所述前铰接板之间具有一铰接间隙,后铰接板前端穿入铰接间隙内,前铰接板与后铰接板前端之间通过铰接轴相铰接。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呈U型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位于其左右两侧的调节杆,调节杆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调节杆端部通过外螺纹螺接有一支撑臂,支撑臂端部与铰接轴相连接;所述调节杆上螺接有若干调节螺母;所述前侧左折叠板下表面左右两边、前侧右折叠板下表面左右两边皆设有互为对称的铰接座;所述铰接座铰接有一限位杆,左右两侧限位杆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接;所述左右两侧限位杆外端之间的距离大于左右两侧调节杆外端之间的距离,左右两侧限位杆外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左右两侧调节螺母外端之间的距离,限位杆卡于调节螺母上端面上;所述限位杆、调节杆、支撑臂以及左折叠板之间与限位杆、调节杆、支撑臂以及右折叠板之间皆围合形成三角形结构。所述左折叠板与右折叠板上皆设有若干与支撑架位置相对应的螺接座;所述螺接座上螺接有一限位螺丝;所述限位螺丝的螺身外套有一磁铁环,磁铁环内径大于限位螺丝螺身的外径,磁铁环内径小于限位螺丝头部的外径,磁铁环可通过自身内孔顺着限位螺丝的螺身进行移动;所述支撑架采用能够与磁铁环相吸的金属材料。所述调节杆外套有若干与调节螺母相邻分布的防磨套,防磨套内径大于调节杆直径,调节螺母位于与其相邻的防磨套下方;左右两侧防磨套外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左右两侧调节螺母外端之间的距离。所述左折叠板、右折叠板以及搭板的上表面皆设有若干呈横向均匀分布的防滑条。所述铰接装置为合页,合页左右两侧的连接板分别通过螺丝固定在左通行板与右通行板上。所述搭板下表面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防滑齿,防滑齿呈条状。所述搭板下表面与位于最前侧的左折叠板下表面之间、搭板下表面与位于最前侧的右折叠板下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皆为钝角。所述左通行板左边边沿、右通行板右边边沿皆向上延伸出挡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专利技术结构的具有高稳定性的折叠式轮椅梯可通过铰接装置以及折叠装置能够对轮椅梯进行折叠,有效缩小轮椅梯所占的空间,便于轮椅梯的放置以及运输,且能够通过支撑装置对轮椅梯悬空部位进行支撑,在支撑点变多的情况下,轮椅梯的强度能够得到有效提高,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从而保证轮椅经过轮椅梯时的稳定性,实现高稳定性效果,有效避免在轮椅通过轮椅梯时由于轮椅梯强度不足导致轮椅梯晃动的情况,杜绝意外的发生,有效保证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有高稳定性的折叠式轮椅梯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部的放大图;图3是图1的B部的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具有高稳定性的折叠式轮椅梯的一个角度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具有高稳定性的折叠式轮椅梯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C部的放大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具有高稳定性的折叠式轮椅梯的另一个角度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折叠式轮椅梯,包括轮椅板1,所述轮椅板1通过左通行板2与右通行板3组成,左通行板2右边与右通行板3左边之间通过若干呈横向均匀分布的铰接装置相铰接;所述左通行板2通过若干呈横向均匀分布的左折叠板4组成;所述右通行板3通过若干呈横向均匀分布的右折叠板5组成;所述左折叠板4之间、右折叠板5之间皆通过折叠装置相铰接;所述折叠装置连接有与其相匹配的支撑装置;位于最前侧的左折叠板4、位于最前侧的右折叠板5皆设有一搭板101。所述折叠装置包括设于后侧左折叠板4前端下表面左右两边以及设于后侧右折叠板5前端下表面左右两边的后铰接板6;所述前侧左折叠板4后端下表面左右两边、前侧右折叠板5后端下表面左右两边的前铰接板单元;所述前铰接板单元通过两个前铰接板7组成;所述前铰接板7之间具有一铰接间隙8,后铰接板6前端穿入铰接间隙8内,前铰接板7与后铰接板6前端之间通过铰接轴9相铰接。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呈U型的支撑架10;所述支撑架10包括位于其左右两侧的调节杆11,调节杆11外表面设有外螺纹12;所述调节杆11端部通过外螺纹12螺接有一支撑臂13,支撑臂13端部与铰接轴9相连接;所述调节杆11上螺接有若干调节螺母14;所述前侧左折叠板4下表面左右两边、前侧右折叠板5下表面左右两边皆设有互为对称的铰接座15;所述铰接座15铰接有一限位杆16,左右两侧限位杆16之间通过连接杆17相连接;所述左右两侧限位杆16外端之间的距离大于左右两侧调节杆11外端之间的距离,左右两侧限位杆16外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左右两侧调节螺母14外端之间的距离,限位杆16卡于调节螺母14上端面上;所述限位杆16、调节杆11、支撑臂13以及左折叠板4之间与限位杆16、调节杆11、支撑臂13以及右折叠板5之间皆围合形成三角形结构。所述左折叠板4与右折叠板5上皆设有若干与支撑架10位置相对应的螺接座18;所述螺接座18上螺接有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折叠式轮椅梯,包括轮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椅板通过左通行板与右通行板组成,左通行板右边与右通行板左边之间通过若干呈横向均匀分布的铰接装置相铰接;所述左通行板通过若干呈横向均匀分布的左折叠板组成;所述右通行板通过若干呈横向均匀分布的右折叠板组成;所述左折叠板之间、右折叠板之间皆通过折叠装置相铰接;所述折叠装置连接有与其相匹配的支撑装置;位于最前侧的左折叠板、位于最前侧的右折叠板皆设有一搭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折叠式轮椅梯,包括轮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椅板通过左通行板与右通行板组成,左通行板右边与右通行板左边之间通过若干呈横向均匀分布的铰接装置相铰接;所述左通行板通过若干呈横向均匀分布的左折叠板组成;所述右通行板通过若干呈横向均匀分布的右折叠板组成;所述左折叠板之间、右折叠板之间皆通过折叠装置相铰接;所述折叠装置连接有与其相匹配的支撑装置;位于最前侧的左折叠板、位于最前侧的右折叠板皆设有一搭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折叠式轮椅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包括设于后侧左折叠板前端下表面左右两边以及设于后侧右折叠板前端下表面左右两边的后铰接板;所述前侧左折叠板后端下表面左右两边、前侧右折叠板后端下表面左右两边的前铰接板单元;所述前铰接板单元通过两个前铰接板组成;所述前铰接板之间具有一铰接间隙,后铰接板前端穿入铰接间隙内,前铰接板与后铰接板前端之间通过铰接轴相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折叠式轮椅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呈U型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位于其左右两侧的调节杆,调节杆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调节杆端部通过外螺纹螺接有一支撑臂,支撑臂端部与铰接轴相连接;所述调节杆上螺接有若干调节螺母;所述前侧左折叠板下表面左右两边、前侧右折叠板下表面左右两边皆设有互为对称的铰接座;所述铰接座铰接有一限位杆,左右两侧限位杆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接;所述左右两侧限位杆外端之间的距离大于左右两侧调节杆外端之间的距离,左右两侧限位杆外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左右两侧调节螺母外端之间的距离,限位杆卡于调节螺母上端面上;所述限位杆、调节杆、支撑臂以及左折叠板之间与限位杆、调节杆、支撑臂以及右折叠板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恩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恩泽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