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减震压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6733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减震压导板,包括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减震压导板,所述减震压导板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减震底座,所述减震底座包括限位槽以及连接于内表面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活动减震板,所述活动减震板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减震气囊,所述减震底座与活动减震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电梯减震压导板,通过第三弹簧与减震气囊,在电梯轿厢下落时进行一级减震,之后再利用减震箱对电梯进行二级减震,采用分级减震的方式,提高电梯的减震效果,提高电梯轿厢内的舒适度,通过减震压板,方便对第三弹簧进行更换,提高更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减震压导板
本技术涉及电梯减震
,特别涉及一种电梯减震压导板。
技术介绍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电梯作为高层建筑物中最基本的运输工具之一,在现代高层建筑物内都会配备各种品牌的电梯,但是,现有的电梯安全保护措施较低,不管是正常运行还是突发安全事故,电梯的减震都是一项重要的保护措施,不仅能够提高乘坐人的舒适度,而且还能避免突发事故时造成重大损失,现有的减震装置效果不佳,另外在在更换零件时较为不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电梯减震压导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减震压导板,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梯减震压导板,包括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减震压导板,所述减震压导板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减震底座,所述减震底座包括限位槽以及连接于内表面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活动减震板,所述活动减震板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减震气囊,所述减震底座与活动减震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优选的,所述限位槽开设于减震底座的四周内表面,所述限位槽呈阵列排布,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通过限位槽与减震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活动减震板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于活动减震板的下端内表面,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外表面与减震底座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数量不低于九组,所述第二弹簧呈阵列排布,所述减震气囊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于活动减震板的上端外表面,所述减震气囊的数量不低于四组,所述减震气囊呈阵列排布。优选的,所述减震压导板包括U型板、加强折边、螺纹孔以及螺栓,所述加强折边固定连接于U型板的两侧,所述U型板与加强折边之间设置有焊条,所述U型板与加强折边之间通过焊条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孔开设于U型板的外表面,所述螺纹孔贯穿于U型板的外表面,所述螺栓与U型板之间通过螺纹孔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减震压导板通过螺栓活动连接于电梯轿厢的下端靠近拐角处的外表面,所述减震压导板的数量为四组,所述减震压导板呈阵列排布,所述第三弹簧与减震压导板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电梯轿厢与减震底座之间为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电梯减震压导板,铜鼓设置有电梯轿厢、减震压导板与第三弹簧,将减震压导板的加强折边对齐电梯轿厢,之后再将螺栓穿过U型板表面的螺纹孔,将减震压导板固定于电梯轿厢的四个拐角处,利用减震压导板将第三弹簧固定,在第三弹簧需要更换时,利用减震压导板与螺栓之间的配合,易于更换,操作较为简单,同时利用减震压导板能够增加第三弹簧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有减震底座,在电梯正常运行或者突发坠落事故时,电梯运行下落,电梯轿厢下端外表面接触到减震气囊,受电梯轿厢的重力,减震气囊被压缩,电梯轿厢继续下落,使得底部的第三弹簧与活动减震板接触,第三弹簧被压缩,此时电梯在一级减震的作用下,冲击力减缓,电梯轿厢继续下压,带动活动减震板压缩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继续减缓电梯下落的冲击力,在活动减震板触碰到限位槽时,减震完全停止,电梯停止运行,利用分级减震能够有效的减缓电梯的下落时的冲击力,提高电梯内的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电梯减震压导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电梯减震压导板的电梯轿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电梯减震压导板的减震压导板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电梯减震压导板的减震底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电梯减震压导板的减震底座剖视图。图中:1、电梯轿厢;2、减震底座;21、限位槽;22、第一弹簧;23、活动减震板;24、第二弹簧;25、减震气囊;3、减震压导板;31、U型板;32、加强折边;33、螺纹孔;34、螺栓;4、第三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5所示,一种电梯减震压导板,包括电梯轿厢1,电梯轿厢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减震压导板3,减震压导板3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三弹簧4,第三弹簧4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减震底座2,减震底座2包括限位槽21以及连接于内表面的第一弹簧22,第一弹簧22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活动减震板23,活动减震板23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减震气囊25,减震底座2与活动减震板23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24。限位槽21开设于减震底座2的四周内表面,限位槽21呈阵列排布,第一弹簧22的一端通过限位槽21与减震底座2固定连接,第一弹簧22的另一端与活动减震板23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第二弹簧24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于活动减震板23的下端内表面,第二弹簧24的下端外表面与减震底座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第二弹簧24的数量不低于九组,第二弹簧24呈阵列排布,减震气囊25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于活动减震板23的上端外表面,减震气囊25的数量不低于四组,减震气囊25呈阵列排布;减震压导板3包括U型板31、加强折边32、螺纹孔33以及螺栓34,加强折边32固定连接于U型板31的两侧,U型板31与加强折边32之间设置有焊条,U型板31与加强折边32之间通过焊条固定连接,螺纹孔33开设于U型板31的外表面,螺纹孔33贯穿于U型板31的外表面,螺栓34与U型板31之间通过螺纹孔33活动连接,方便更换减震压导板3;减震压导板3通过螺栓34活动连接于电梯轿厢1的下端靠近拐角处的外表面,减震压导板3的数量为四组,减震压导板3呈阵列排布,第三弹簧4与减震压导板3之间为固定连接,电梯轿厢1与减震底座2之间为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电梯减震压导板,在使用时,使用者将减震压导板3的加强折边32对齐电梯轿厢1,之后再将螺栓34穿过U型板31表面的螺纹孔33,将减震压导板3固定于电梯轿厢1的四个拐角处,利用减震压导板3将第三弹簧4固定,在第三弹簧4需要更换时,使用者利用减震压导板3与螺栓34之间的配合,易于更换,操作较为简单,同时利用减震压导板3能够增加第三弹簧4的稳定性,在电梯正常运行或者突发坠落事故时,电梯下落运行,电梯轿厢1下端外表面接触到减震气囊25,受电梯轿厢1的重力,减震气囊25被压缩,电梯轿厢1继续下落,使得底部的第三弹簧4与活动减震板23接触,第三弹簧4被压缩,此时电梯在一级减震的作用下,冲击力减缓,电梯轿厢1继续下压,带动活动减震板23压缩第一弹簧22与第二弹簧24,继续减缓电梯下落的冲击力,在活动减震板23触碰到限位槽21时,减震完全停止,电梯停止运行,利用分级减震能够有效的减缓电梯的下落时的冲击力,提高电梯内的舒适度。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减震压导板,包括电梯轿厢(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减震压导板(3),所述减震压导板(3)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三弹簧(4),所述第三弹簧(4)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减震底座(2),所述减震底座(2)包括限位槽(21)以及连接于内表面的第一弹簧(22),所述第一弹簧(22)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活动减震板(23),所述活动减震板(23)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减震气囊(25),所述减震底座(2)与活动减震板(23)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减震压导板,包括电梯轿厢(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减震压导板(3),所述减震压导板(3)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三弹簧(4),所述第三弹簧(4)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减震底座(2),所述减震底座(2)包括限位槽(21)以及连接于内表面的第一弹簧(22),所述第一弹簧(22)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活动减震板(23),所述活动减震板(23)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减震气囊(25),所述减震底座(2)与活动减震板(23)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减震压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21)开设于减震底座(2)的四周内表面,所述限位槽(21)呈阵列排布,所述第一弹簧(22)的一端通过限位槽(21)与减震底座(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2)的另一端与活动减震板(23)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24)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于活动减震板(23)的下端内表面,所述第二弹簧(24)的下端外表面与减震底座(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24)的数量不低于九组,所述第二弹簧(24)呈阵列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耀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精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