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芬妹专利>正文

一种电梯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2890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梯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梯缓冲装置,包括电梯本体,电梯本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组缓冲机构,电梯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驻停机构;驻停机构包括与电梯本体上表面固定连接的双轴电机和两个圆筒,两个圆筒的内壁均活动连接有螺纹筒,螺纹筒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两个螺纹杆的相对的一侧均与双轴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两个螺纹筒相背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远离圆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尖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电梯意外保护性能,同时提高电梯使用的安全性,避免造成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缓冲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梯
,尤其涉及一种电梯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现有的电梯在发生意外下坠时一般采用被动缓冲方式减缓电梯轿厢下坠的冲击,但该缓冲保护效果较差,容易导致电梯内部人员伤亡,进而导致电梯的使用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梯在发生意外下坠时一般采用被动缓冲方式减缓电梯轿厢下坠的冲击,但该缓冲保护效果较差,容易导致电梯内部人员伤亡,进而导致电梯使用安全性较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电梯缓冲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缓冲装置,包括电梯本体,所述电梯本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组缓冲机构,所述电梯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驻停机构;所述驻停机构包括与电梯本体上表面固定连接的双轴电机和两个圆筒,两个所述圆筒的内壁均活动连接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的相对的一侧均与双轴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螺纹筒相背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远离圆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尖块。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与底板下表面固定连接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桶,所述挤压桶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橡胶活塞,所述橡胶活塞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杆,所述挤压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块,所述伸缩杆的杆壁活动套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底板的下表面和挤压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电梯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开关,所述电梯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蓄电池。优选的,所述螺纹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顶端穿过圆筒的侧壁,所述圆筒的外壁开设有与限位块相配合的限位槽。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橡胶块。优选的,两个所述固定块远离螺纹筒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橡胶块。优选的,两个所述螺纹杆的螺纹方向相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缓冲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电梯缓冲装置,通过设置双轴电机、固定块、尖块和缓冲弹簧,当电梯本体发生坠落意外情况的时候,电梯内人员按动开关,开关使双轴电机工作,之后双轴电机使螺纹杆转动,螺纹杆使螺纹筒在圆筒内移动,进而使固定块靠近电梯井内壁,最后使第三橡胶块和尖块挤压电梯井内壁,达到减缓电梯本体下坠速度,甚至使电梯本体停止下坠的目的,保障电梯本体内部人员的生命安全,此外,若电梯本体坠落高度较低,电梯本体没有被固定块刹停,而是缓慢下降的时候,这时通过第一橡胶块、挤压杆和支撑块推动橡胶活塞向上移动,同时挤压挤压桶内空气,利用压缩空气的阻力抵消部分电梯本体下落的冲击力,同时通过缓冲弹簧的弹力再次进行缓冲抵消电梯本体下落的冲击力,最后保障电梯本体缓慢稳定的落在电梯井底部,避免电梯本体在巨大冲击力冲击下损坏,同时保障电梯内人员安全,该机构能够有效提高电梯意外保护性能,同时提高电梯使用的安全性,避免造成人员伤亡。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电梯意外保护性能,同时提高电梯使用的安全性,避免造成人员伤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梯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梯缓冲装置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梯本体、2底板、3缓冲机构、31伸缩杆、32挤压桶、33橡胶活塞、34支撑块、35挤压杆、36第一橡胶块、37缓冲弹簧、4驻停机构、41双轴电机、42圆筒、43螺纹筒、44螺纹杆、45固定块、46尖块、5开关、6限位块、7第二橡胶块、8蓄电池、9第三橡胶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2,一种电梯缓冲装置,包括电梯本体1,电梯本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2,底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组缓冲机构3,电梯本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驻停机构4;驻停机构4包括与电梯本体1上表面固定连接的双轴电机41和两个圆筒42,两个圆筒42的内壁均活动连接有螺纹筒43,螺纹筒43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44,两个螺纹杆44的相对的一侧均与双轴电机4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两个螺纹筒43相背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5,固定块45远离圆筒4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尖块46。缓冲机构3包括与底板2下表面固定连接的伸缩杆31,伸缩杆3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桶32,挤压桶32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橡胶活塞33,橡胶活塞3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块34,支撑块3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杆35,挤压杆3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块36,伸缩杆31的杆壁活动套接有缓冲弹簧37,缓冲弹簧37的两端分别与底板2的下表面和挤压桶3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该机构能够有效提高电梯意外保护性能,同时提高电梯使用的安全性,避免造成人员伤亡。电梯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开关5,电梯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蓄电池8,双轴电机41通过开关5与蓄电池8电性连接,能够保证在工作时得到供电量的支持,此电性连接为现有技术,且属于本领域人员惯用技术手段,因此不加以赘述。螺纹筒4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6,限位块6的顶端穿过圆筒42的侧壁,圆筒42的外壁开设有与限位块6相配合的限位槽,限位块6能够保障螺纹筒43左右移动,且不会转动。底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橡胶块7,第二橡胶块7能够提高电梯本体1下落缓冲的能力,提高电梯本体1缓冲的效果。两个固定块45远离螺纹筒43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橡胶块9,第三橡胶块9能够增加固定块45的摩擦力,提高电梯本体1驻停的速度。两个螺纹杆44的螺纹方向相反,螺纹杆44方向相反能够保障两个螺纹筒43同时推动固定块45。本技术中,当电梯本体1发生坠落意外情况的时候,电梯内人员按动开关5,开关5使双轴电机41工作,之后双轴电机41使螺纹杆44转动,螺纹杆44使螺纹筒43在圆筒42内移动,进而使固定块45靠近电梯井内壁,最后使第三橡胶块9和尖块46挤压电梯井内壁,达到减缓电梯本体1下坠速度,甚至使电梯本体1停止下坠的目的,保障电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缓冲装置,包括电梯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本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2),所述底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组缓冲机构(3),所述电梯本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驻停机构(4);/n所述驻停机构(4)包括与电梯本体(1)上表面固定连接的双轴电机(41)和两个圆筒(42),两个所述圆筒(42)的内壁均活动连接有螺纹筒(43),所述螺纹筒(43)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44),两个所述螺纹杆(44)的相对的一侧均与双轴电机(4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螺纹筒(43)相背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5),所述固定块(45)远离圆筒(4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尖块(4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缓冲装置,包括电梯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本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2),所述底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组缓冲机构(3),所述电梯本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驻停机构(4);
所述驻停机构(4)包括与电梯本体(1)上表面固定连接的双轴电机(41)和两个圆筒(42),两个所述圆筒(42)的内壁均活动连接有螺纹筒(43),所述螺纹筒(43)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44),两个所述螺纹杆(44)的相对的一侧均与双轴电机(4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螺纹筒(43)相背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5),所述固定块(45)远离圆筒(4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尖块(4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3)包括与底板(2)下表面固定连接的伸缩杆(31),所述伸缩杆(3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桶(32),所述挤压桶(32)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橡胶活塞(33),所述橡胶活塞(3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块(34),所述支撑块(3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杆(35),所述挤压杆(35)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超国张芬妹
申请(专利权)人:张芬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