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栅组件、保险杠组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6493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格栅组件,应用于车辆,所述格栅组件包括格栅本体及盖体,所述格栅本体具有雷达孔及插槽;所述插槽位于所述格栅本体形成所述雷达孔的孔壁上,且所述插槽连通所述雷达孔,所述盖体用于遮蔽雷达孔;所述盖体包括底板、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及两个凸块;所述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及两个凸块均位于所述底板的同一侧;两个所述凸块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凸块所在直线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件卡持所述孔壁,所述凸块抵持所述孔壁,第二限位件设置于所述插槽中,且可在所述插槽中沿所述雷达孔的深度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格栅组件安装简便,可快速拆卸,不易损坏盖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格栅组件、保险杠组件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格栅组件、保险杠及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大部分高配型车辆都装有毫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通常设置在前保险杠下格栅中间的开孔中。为了使车辆外形更加美观,通常将通孔用盖体盖住。现有的盖体在底板的四周设置四个卡勾,通过卡勾的方式卡接开孔的四周,难以拆卸,且拆卸时容易损坏盖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格栅组件,其安装简便,可快速拆卸,不易损坏盖体。此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保险杠组件。此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车辆。本技术提供一种格栅组件,应用于车辆,所述格栅组件包括格栅本体及盖体,所述格栅本体具有雷达孔及插槽;所述插槽位于所述格栅本体形成所述雷达孔的孔壁上,且所述插槽连通所述雷达孔,所述盖体用于遮蔽雷达孔;所述盖体包括底板、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及两个凸块;所述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及两个凸块均位于所述底板的同一侧;两个所述凸块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凸块所在直线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件卡持所述孔壁,所述凸块抵持所述孔壁,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于所述插槽中,且可在所述插槽中沿所述雷达孔的深度方向移动。进一步地,所述盖体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限位件;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限位件均设置在所述凸块所在直线的同一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凸块所在直线距离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凸块所在直线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盖体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限位件;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限位件均设置在所述凸块所在直线的同一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件所在的直线与所述凸块所在的直线平行;所述第一限位件所在的直线与所述凸块所在的直线平行。进一步地,所述凸块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为圆弧形,在所述格栅本体形成所述雷达孔的孔壁上与所述凸块相对的位置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容置凸块,容置槽的底部为圆弧形且圆弧形的弧度与所述凸块相同;所述凸块抵持所述容置槽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连接部和插接部,所述连接部自背离所述盖体面向所述格栅本体的表面凸出延伸,所述插接部与所述连接部弯折相连,且所述插接部自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一限位件的方向延伸,突出所述底板边缘。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件自所述底板面向所述格栅本体的表面,背离所述第一限位件的方向延伸,突出所述底板边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保险杠组件,其包括保险杠及上述的格栅组件;所述格栅组件设置在所述保险杠背离车身的一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车身及上述保险杠组件;所述保险杠组件设置在所述车身的前部。本技术的格栅组件,包括格栅本体及盖体,所述格栅本体具有雷达孔及插槽;所述插槽位于所述格栅本体形成所述雷达孔的孔壁上,且所述插槽连通所述雷达孔,所述盖体用于遮蔽雷达孔;所述盖体包括底板、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及两个凸块;所述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及两个凸块均位于所述底板的同一侧;两个所述凸块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凸块所在直线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件卡持所述孔壁,所述凸块抵持所述孔壁,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于所述插槽中,且可在所述插槽中沿所述雷达孔的深度方向移动。由此,本技术的格栅组件安装简便,可快速拆卸,不易损坏盖体。附图说明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构造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格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保险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格栅一般由一组平行的栅条组成。车辆为了保证让空气流入机舱,给位于车辆前面的散热器提供进风,往往会在前保险杠背离车身的一面设置格栅。对于高配型的车辆,其通常装有毫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通常设置在前保险杠下格栅中间的雷达孔中,然后在雷达孔外面设置盖体。毫米波雷达,是工作在毫米波波段(millimeterwave)探测的雷达。通常毫米波是指30~300GHz频域(波长为1~10mm)的。毫米波的波长介于微波和厘米波之间,因此,毫米波雷达兼有微波雷达和光电雷达的一些优点。请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格栅组件200,应用于车辆,所述格栅组件200包括格栅本体230及盖体100,格栅本体230具有雷达孔210及插槽211;所述插槽211位于所述格栅本体230形成所述雷达孔210的孔壁上,且所述插槽211连通所述雷达孔210,所述盖体100用于遮蔽雷达孔210;所述盖体100包括底板10、第一限位件30、第二限位件50及两个凸块70;所述第一限位件30、第二限位件50及两个凸块70均位于所述底板10的同一侧;两个所述凸块70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10上;所述第一限位件30和所述第二限位件50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凸块70所在直线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件30卡持所述孔壁,所述凸块70抵持所述孔壁,所述第二限位件50设置于所述插槽211中,且可在所述插槽211中沿所述雷达孔210的深度方向移动。盖体100安装时,将第二限位件50插入插槽211,将盖体100整体往格栅本体210上压,直至所述第一限位件30卡持雷达孔210的孔壁。拆卸时,按压盖体100上设有第二限位件50的一侧,第二限位件50在插槽211内朝向汽车本体方向移动,盖体100以两个凸块70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进行旋转,直至第一限位件30发生形变,脱离雷达孔210的孔壁,完成盖体100的拆卸。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槽211可以设置在格栅本体230形成雷达孔210的孔壁的任一侧,例如,图1中的雷达孔210上册、下侧、左侧、右侧等。本技术在此不做限制。本技术的格栅组件200盖体100安装简便,拆卸时,可快速拆卸,不易损坏盖体100,增加了盖体100的使用寿命。请参见图1,在格栅本体230形成雷达孔210的孔壁上与凸块70相对的位置设有容置槽213,容置槽213用于容置凸块70,凸块70抵持容置槽213的底部。使盖体100可以更稳固的设置在格栅本体230上。请参见图1,第一限位件30为卡勾,组装后,卡勾卡持格栅本体230形成雷达孔210的孔壁上。请参见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盖体100设有至少两个第二限位件50,至少两个第二限位件50均设置在凸块70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格栅组件,应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组件包括格栅本体及盖体,所述格栅本体具有雷达孔及插槽;所述插槽位于所述格栅本体形成所述雷达孔的孔壁上,且所述插槽连通所述雷达孔,所述盖体用于遮蔽雷达孔;所述盖体包括底板、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及两个凸块;所述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及两个凸块均位于所述底板的同一侧;两个所述凸块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凸块所在直线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件卡持所述孔壁,所述凸块抵持所述孔壁,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于所述插槽中,且可在所述插槽中沿所述雷达孔的深度方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格栅组件,应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组件包括格栅本体及盖体,所述格栅本体具有雷达孔及插槽;所述插槽位于所述格栅本体形成所述雷达孔的孔壁上,且所述插槽连通所述雷达孔,所述盖体用于遮蔽雷达孔;所述盖体包括底板、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及两个凸块;所述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及两个凸块均位于所述底板的同一侧;两个所述凸块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凸块所在直线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件卡持所述孔壁,所述凸块抵持所述孔壁,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于所述插槽中,且可在所述插槽中沿所述雷达孔的深度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限位件;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限位件均设置在所述凸块所在直线的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凸块所在直线距离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凸块所在直线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限位件;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限位件均设置在所述凸块所在直线的同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格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波
申请(专利权)人: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