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挂车多功能后防护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6493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挂车多功能后防护栏装置,属于运输车辆装备的技术领域。包括吸能盒、连接杆、支撑杆和篷布存放装置,所述支撑杆一端与车架固定连接,支撑杆另一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第一侧板通过连接杆与第二侧板固定连接,吸能盒固定连接在第一侧板上;所述篷布存放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活动杆组,所述活动杆组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杆和活动杆,所述固定杆一端与车架固定连接,另一端的下表面抵靠于所述活动杆上表面,所述固定杆和活动杆之间的转角处设置一铰接装置,所述铰接装置包括一T形杆和两耳板;两耳板与固定杆固定连接,T形杆的竖直端与活动杆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半挂车后防护栏空间利用率差、功能单一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挂车多功能后防护栏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半挂车多功能后防护栏装置,属于运输车辆装备的

技术介绍
半挂车运载的货物要比平常陆运货车更加重,所以在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挂车的安全,还有挂车给外界带来的安全隐患,所以防护栏就货物运送途中半挂车自身和外界都不会出现安全隐患出现的保证,后防护栏的安装主要是防止后部汽车追尾,对于挂车或者是小型汽车造成严重损失,有了它可以在这一个部位上给有一个安全保证。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620958425.8的专利文件公开了新型半挂车可储物防护,包括篷布架总成,篷布架总成下设有篷布架底板,篷布架总成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后两个封板,篷布架底板具体为钢丝网底板,封板具体为冲孔钢板,篷布架总成侧防护栏由护栏一、护栏二、护栏三组成,护栏一、护栏二、护栏三之间利用锁扣固定。本技术结构合理、拆装方便、采用轻量化的设计,充分减轻整体重量的同时保证了结构强度和安全性。现有技术还公开了申请号为:201721248372.1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半挂车可移动式后防护装置,包括下防护栏、转动杆、旋转定位装置、固定板、销轴、支撑杆和卡箍;转动杆一端与安装在车架上的旋转定位装置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下防护栏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固定在车架上,支撑杆一端通过所述销轴与固定板转动连接,另一端安装卡箍,所述卡箍与转动杆连接;所述后防护装置中设置有限制所述转动杆转动的限位。上述参考例的半挂车后防护栏空间利用率差、功能单一等问题,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半挂车多功能后防护栏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摇自锁式高空移动吊篮,解决了半挂车后防护栏空间利用率差、功能单一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半挂车多功能后防护栏装置,包括吸能盒、连接杆、支撑杆和篷布存放装置,所述支撑杆一端与车架固定连接,支撑杆另一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第一侧板通过连接杆与第二侧板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框,吸能盒固定连接在第一侧板外表面上;所述篷布存放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活动杆组,所述活动杆组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杆和活动杆,所述固定杆一端与车架固定连接,另一端的下表面抵靠于所述活动杆上表面,所述固定杆和活动杆之间的转角处设置一铰接装置,所述铰接装置包括一T形杆和两耳板;两耳板与固定杆固定连接,T形杆的竖直端与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T形杆的水平两端分别穿过两所述耳板,从而实现活动杆的转动。还包括一活动侧板,所述活动侧板与最外侧的活动杆组的固定杆通过铰接装置铰接,从而实现活动侧板的限位和防止篷布脱落。所述吸能盒由弧形支撑板和片式支撑壁组成,所述片式支撑壁通过弧形支撑板与吸能盒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片式支撑壁为至少片,其一端固定连接在弧形支撑板的弧面上且均匀分布。所述片式支撑壁的材料为厚度1~2mm的钢钢板,所述弧形支撑板的材料为厚度4~5mm的钢钢板。每个活动杆组的固定杆之间通过横杆固定连接。本技术技术效果为:本技术设活动杆组和活动侧板,可在装置不存放篷布时折叠,增加空间利用率;设有吸能盒,能防止后部汽车追尾,或减小汽车追尾时产生的人员和财产损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半挂车多功能后防护栏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半挂车多功能后防护栏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半挂车多功能后防护栏装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半挂车多功能后防护栏装置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半挂车多功能后防护栏装置吸能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车架;2.吸能盒;21.弧形支撑板;22.片式支撑壁;23.吸能盒壳体;3.第一侧板;4.第二侧板;5.连接杆;6.支撑杆;7.活动杆组;70.篷布存放装置;71.固定杆;72.活动杆;73.耳板;74.T形杆;8.活动侧板;9.横杆;11.铰接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见图1-5所示,一种半挂车多功能后防护栏装置,包括吸能盒2、连接杆5、支撑杆6和篷布存放装置70,所述支撑杆6一端与车架1固定连接,支撑杆6另一端与连接杆5固定连接,第一侧板3通过连接杆5与第二侧板4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框,吸能盒2固定连接在第一侧板3外表面上;所述篷布存放装置70包括至少两个活动杆组7,所述活动杆组7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杆71和活动杆72,所述固定杆71一端与车架1固定连接,另一端的下表面抵靠于所述活动杆72上表面,所述固定杆71和活动杆72之间的转角处设置一铰接装置11,所述铰接装置11包括一T形杆74和两耳板73;两耳板73与固定杆71固定连接,T形杆74的竖直端与活动杆72固定连接,所述T形杆74的水平两端分别穿过两所述耳板73,从而实现活动杆72的转动。还包括一活动侧板8,所述活动侧板8与最外侧的活动杆组7的固定杆71通过铰接装置11铰接,从而实现活动侧板8的限位和防止篷布脱落。所述吸能盒2由弧形支撑板21和片式支撑壁22组成,所述片式支撑壁22通过弧形支撑板21与吸能盒壳体23固定连接。所述片式支撑壁22为至少5片,其一端固定连接在弧形支撑板21的弧面上且均匀分布。所述片式支撑壁22的材料为厚度1~2mm的45钢钢板,所述弧形支撑板21的材料为厚度4~5mm的45钢钢板。每个活动杆组7的固定杆71之间通过横杆9固定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装置存放篷布时,将活动杆72和活动侧板8撑开,形成存放篷布的空间,而后利用绳索将其固定,敞开是什么样的,使用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要具体说明第一侧板(3)通过连接杆(5)与第二侧板(4)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框用来做什么,储能盒用来做什么具体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挂车多功能后防护栏装置,包括吸能盒(2)、连接杆(5)、支撑杆(6)和篷布存放装置(7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6)一端与车架(1)固定连接,支撑杆(6)另一端与连接杆(5)固定连接,第一侧板(3)通过连接杆(5)与第二侧板(4)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框,吸能盒(2)固定连接在第一侧板(3)外表面上;/n所述篷布存放装置(70)包括至少两个活动杆组(7),所述活动杆组(7)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杆(71)和活动杆(72),所述固定杆(71)一端与车架(1)固定连接,另一端的下表面抵靠于所述活动杆(72)上表面,所述固定杆(71)和活动杆(72)之间的转角处设置一铰接装置(11),所述铰接装置(11)包括一T形杆(74)和两耳板(73);两耳板(73)与固定杆(71)固定连接,T形杆(74)的竖直端与活动杆(72)固定连接,所述T形杆(74)的水平两端分别穿过两所述耳板(73),从而实现活动杆(72)的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挂车多功能后防护栏装置,包括吸能盒(2)、连接杆(5)、支撑杆(6)和篷布存放装置(7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6)一端与车架(1)固定连接,支撑杆(6)另一端与连接杆(5)固定连接,第一侧板(3)通过连接杆(5)与第二侧板(4)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框,吸能盒(2)固定连接在第一侧板(3)外表面上;
所述篷布存放装置(70)包括至少两个活动杆组(7),所述活动杆组(7)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杆(71)和活动杆(72),所述固定杆(71)一端与车架(1)固定连接,另一端的下表面抵靠于所述活动杆(72)上表面,所述固定杆(71)和活动杆(72)之间的转角处设置一铰接装置(11),所述铰接装置(11)包括一T形杆(74)和两耳板(73);两耳板(73)与固定杆(71)固定连接,T形杆(74)的竖直端与活动杆(72)固定连接,所述T形杆(74)的水平两端分别穿过两所述耳板(73),从而实现活动杆(72)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挂车多功能后防护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阙文秀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斯纳德新能源专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