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位大型自动化生产线的模块化、标准化组装方法及其组装平台技术

技术编号:2554428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工位大型自动化生产线的模块化、标准化组装平台,包括底座、拉体及功能模组,底座及拉体采用标准化结构,底座及拉体的尺寸库内包括由大而小至少二个尺寸;功能模组与底座之间可拆装地安装;底座、拉体及功能模组按照标准化组装工艺组装形成多工位大型自动化生产线,标准化组装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S1、多工位大型自动化生产线生产线的标的匹配、S2、底座匹配安装、S3、拉体匹配安装、S4、功能模组内部安装及S5、功能模组整体安装。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模块化设计形成了标准化的包括底座、拉体及功能模组的组装单体,节省了设计阶段、安装调试阶段的成本及缩短了周期,提升了效率,降低了维护保养的难度及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工位大型自动化生产线的模块化、标准化组装方法及其组装平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领域,特别指一种多工位大型自动化生产线的模块化、标准化组装方法及其组装平台。
技术介绍
非标自动化就是指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的非标准类的自动化设备。属于自动化领域,功能是按企业用户工艺要求而量身设计、定制的自动化机械设备,其操作方便、灵活不单一,功能可按用户的要求而添加,可更改余地大。常用于工业、电子、医疗、卫生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非标自动化市场将快速增长,自动化产品运用深度持续增加。在非标自动化领域,我国目前的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整体水平上有10—20年的差距。新型非标自动化设备往往是机电一体化的设备,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非标自动化的最终发展道路是转型成为标准自动化设备,在具体的细分领域,针对产品生产、制造、组装等的自动化改造问题往往会有多种不同的非标自动化设计方案,这些设计方案经过验证调试后大多数都能够解决生产制造的自动化问题。这样的现状导致行业内无法达成统一通用的自动化标准方案。非标自动化组装生产线是最常见,且应用市场最广泛的一种自动化载体,在多个领域均可应用。如电子领域的各类产品的组装、医疗领域各类医疗产品的组装等。对于非标自动化组装线体,其组装动作在大概念上可以进行概括归集,如待组装物料的传输、组装加工等。如果能够通过将这些通用性的组装动作进行标准模块化设计,形成一种可灵活地适用于各行业领域自动化组装生产的标准线体,将极大地提升设备设备通用性,对于整个非标自动化行业的技术水平将具有颠覆性的提升和改善。在线体开发阶段将有效地提升线体的设计、降低开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在线体组装及调试阶段将极大地提升组装调试效率,缩短出货周期,降低组装调试成本。在线体实际组装产品过程中,将实现模块灵活快速地更换拆装,提高转线效率,且将提升后续设备保养维护效率,降低设备保养维护成本。另外,在拉体的标准化设计过程中,最核心的部分为作为传送的基础载体的设计,基础载体的完成将实现对传送方式选择确认、传送定位方式的确认等。传统的拉体的工件传送方式包括两种:一、皮带传送,即以皮带作为传送载体将放置于其上的工件传送至加工工位处,该种传送方式存在以下缺陷:1、皮带传送稳定性差,传送过程中极易出现工件的位置偏移,影响后续的加工;2、传送精度低,无法满足高传送精度要求;3、磨损大,皮带传送工件时,由于皮带一直保持连续运动,当工件运动到加工工作时,定位静止后的传送座与运动中的皮带之间产生磨损;4、传送到位后需要通过外部辅助的阻挡机构和定位机构进行阻挡定位,而阻挡机构和定位机构进行阻挡和定位两个动作需要消耗时间,使得传送时间长,且整个传送阻挡定位不连贯。二、直线导轨+直线电机传送方式,该种方式采用直线电机配合直线导轨的方式进行工件传送,相比于皮带能实现高速、平稳、高定位精度的传送,但是存在高成本的缺陷,且同样的还需要通过外部辅助的阻挡机构和定位机构进行阻挡定位,而阻挡机构和定位机构进行阻挡和定位两个动作需要消耗时间,使得传送时间长,且整个传送阻挡定位不连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模块化设计形成了标准化的包括底座、拉体及功能模组三大模块的组装单体,有效地节省了设计阶段、安装调试阶段的成本及缩短了周期,有效地提升了效率,降低了后期维护保养的难度及成本的多工位大型自动化生产线的模块化、标准化组装方法及其组装平台。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工位大型自动化生产线的模块化、标准化组装方法,包括底座、拉体及功能模组,其中,上述底座及拉体采用标准化结构,底座及拉体的尺寸库内包括由大而小至少二个尺寸;上述功能模组与底座之间可拆装地安装;底座、拉体及功能模组按照标准化组装工艺组装形成多工位大型自动化生产线,上述标准化组装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S1、多工位大型自动化生产线生产线的标的匹配:根据需要组装的多工位大型自动化生产线进行标的匹配,确认所需的工站数量,并对应地匹配功能模组;S2、底座匹配安装:根据步骤S中多工位大型自动化生产线的尺寸,匹配底座尺寸,底座的尺寸由大而小逐次匹配,确定各尺寸底座的数量,并将各底座沿直线方向拼合安装;S3、拉体匹配安装:步骤S中的底座拼合安装后,根据多工位大型自动化产线的尺寸匹配拉体尺寸,拉体的尺寸由大而小逐次匹配,从而确定各尺寸拉体的数量,并将各拉体沿直线方向拼合安装在底座上;S4、功能模组内部安装:步骤S中根据多工位大型自动化产线的工站匹配功能模组的数量后,根据各工站组装工艺的不同,将各功能模组内部可拆卸式安装的组装执行部件装配完成;S5、功能模组整体安装:步骤S中功能模组内部的组装执行部件安装完成后,根据多工位大型自动化产线的工站排序将对应的功能模组依次安装在步骤S中拼合安装后的底座上,形成完整的多工位大型自动化产线。一种多工位大型自动化生产线的模块化、标准化组装平台,包括三个标准化模块,三个标准化模块各自形成标准化尺寸库,三个标准化模块为底座、拉体及功能模组,其中,上述底座水平设置,底座沿直线方向相互可拆卸地拼接于一体,形成支撑平面;上述拉体设置在底座上,拉体连接形成直线传输线,待加工件在直线传输线上传送;上述功能模组设置在拉体上方,功能模组滑入至底座上,滑入到位后通过平面支撑及基准对位后,锁紧固定;各功能模组根据自动化产线的各工站匹配安装,对拉体上的待加工件逐次进行组装加工。优选地,直线传送待加工件的方向为Y轴方向,垂直Y轴方向为X轴方向;拉体沿Y轴方向的尺寸包括至少二种规格,沿X轴方向的尺寸规格保持一致;根据实际装配工位要求选择Y轴方向尺寸规格不同的组装单体拼装程整体的标准化通用线体。优选地,所述的拉体拼装形成的直线传送线包括二条,两条直线传送线上下间隔设置,且两条直线传送线的两端分别设置拉体升降组件,形成待加工件上下两层循环传送路径。优选地,所述的底座包括座体、支撑部件及限位卡紧部件,其中,上述座体水平设置;上述支撑部件及限位卡紧部件设置在座体上,支撑部件对滑入座体上的功能模组滑动时进行支撑,且滑动到位后通过水平面承载支撑功能模组;上述限位卡紧部件对滑入座体上的功能模组进行滑动限位,并对滑动到位后的功能模组进行限位卡紧。优选地,所述的支撑部件包括滑入支条及支撑块,其中,上述滑入支条包括二条,两滑入支条平行间隔地设置在座体的两侧,以便支撑功能模组底部两侧的滚轮;上述支撑块包括二组,两组支撑块分别设置于座体的两端,功能模组滑入至安装位的同时,其底部经支撑块支撑;上述限位卡紧部件包括限位条、限位柱及定位块,其中,上述限位条包括二条,两限位条的横截面为L状结构,两限位条平行间隔地设置在座体的两侧,且其顶部的水平板分别向外延伸,功能模组在座体上滑动时,经限位条Y轴及Z轴方向限位;上述限位柱包括至少二根,限位柱竖直间隔设置在座体上;上述定位块竖直设置在座体的一端;功能模组滑动至安装位后,抵住定位块,且经限位柱定位。优选地,拉体包括拉体机台及输送组件,其中,上述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工位大型自动化生产线的模块化、标准化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拉体及功能模组,其中,上述底座及拉体采用标准化结构,底座及拉体的尺寸库内包括由大而小至少二个尺寸;上述功能模组与底座之间可拆装地安装;底座、拉体及功能模组按照标准化组装工艺组装形成多工位大型自动化生产线,上述标准化组装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nS1、多工位大型自动化生产线生产线的标的匹配:根据需要组装的多工位大型自动化生产线进行标的匹配,确认所需的工站数量,并对应地匹配功能模组;/nS2、底座匹配安装:根据步骤S1中多工位大型自动化生产线的尺寸,匹配底座尺寸,底座的尺寸由大而小逐次匹配,确定各尺寸底座的数量,并将各底座沿直线方向拼合安装;/nS3、拉体匹配安装:步骤S2中的底座拼合安装后,根据多工位大型自动化产线的尺寸匹配拉体尺寸,拉体的尺寸由大而小逐次匹配,从而确定各尺寸拉体的数量,并将各拉体沿直线方向拼合安装在底座上;/nS4、功能模组内部安装:步骤S1中根据多工位大型自动化产线的工站匹配功能模组的数量后,根据各工站组装工艺的不同,将各功能模组内部可拆卸式安装的组装执行部件装配完成;/nS5、功能模组整体安装:步骤S4中功能模组内部的组装执行部件安装完成后,根据多工位大型自动化产线的工站排序将对应的功能模组依次安装在步骤S2中拼合安装后的底座上,形成完整的多工位大型自动化产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工位大型自动化生产线的模块化、标准化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拉体及功能模组,其中,上述底座及拉体采用标准化结构,底座及拉体的尺寸库内包括由大而小至少二个尺寸;上述功能模组与底座之间可拆装地安装;底座、拉体及功能模组按照标准化组装工艺组装形成多工位大型自动化生产线,上述标准化组装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S1、多工位大型自动化生产线生产线的标的匹配:根据需要组装的多工位大型自动化生产线进行标的匹配,确认所需的工站数量,并对应地匹配功能模组;
S2、底座匹配安装:根据步骤S1中多工位大型自动化生产线的尺寸,匹配底座尺寸,底座的尺寸由大而小逐次匹配,确定各尺寸底座的数量,并将各底座沿直线方向拼合安装;
S3、拉体匹配安装:步骤S2中的底座拼合安装后,根据多工位大型自动化产线的尺寸匹配拉体尺寸,拉体的尺寸由大而小逐次匹配,从而确定各尺寸拉体的数量,并将各拉体沿直线方向拼合安装在底座上;
S4、功能模组内部安装:步骤S1中根据多工位大型自动化产线的工站匹配功能模组的数量后,根据各工站组装工艺的不同,将各功能模组内部可拆卸式安装的组装执行部件装配完成;
S5、功能模组整体安装:步骤S4中功能模组内部的组装执行部件安装完成后,根据多工位大型自动化产线的工站排序将对应的功能模组依次安装在步骤S2中拼合安装后的底座上,形成完整的多工位大型自动化产线。


2.一种多工位大型自动化生产线的模块化、标准化组装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标准化模块,三个标准化模块各自形成标准化尺寸库,三个标准化模块为底座(1)、拉体(2)及功能模组(3),其中,
上述底座(1)水平设置,底座(1)沿直线方向相互可拆卸地拼接于一体,形成支撑平面;
上述拉体(2)设置在底座(1)上,拉体(2)连接形成直线传输线,待加工件在直线传输线上传送;
上述功能模组(3)设置在拉体(2)上方,功能模组(3)滑入至底座(1)上,滑入到位后通过平面支撑及基准对位后,锁紧固定;各功能模组(3)根据自动化产线的各工站匹配安装,对拉体(2)上的待加工件逐次进行组装加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工位大型自动化生产线的模块化、标准化组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体(2)直线传送待加工件的方向为Y轴方向,垂直Y轴方向为X轴方向;拉体沿Y轴方向的尺寸包括至少二种规格,沿X轴方向的尺寸规格保持一致;根据实际装配工位要求选择Y轴方向尺寸规格不同的组装单体拼装程整体的标准化通用线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工位大型自动化生产线的模块化、标准化组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体(2)拼装形成的直线传送线包括二条,两条直线传送线上下间隔设置,且两条直线传送线的两端分别设置拉体升降组件,形成待加工件上下两层循环传送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工位大型自动化生产线的模块化、标准化组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包括座体(11)、支撑部件及限位卡紧部件,其中,上述座体(11)水平设置;上述支撑部件及限位卡紧部件设置在座体(11)上,支撑部件对滑入座体(11)上的功能模组滑动时进行支撑,且滑动到位后通过水平面承载支撑功能模组;上述限位卡紧部件对滑入座体(11)上的功能模组进行滑动限位,并对滑动到位后的功能模组进行限位卡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工位大型自动化生产线的模块化、标准化组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部件包括滑入支条(12)及支撑块(17),其中,上述滑入支条(12)包括二条,两滑入支条(12)平行间隔地设置在座体(11)的两侧,以便支撑功能模组底部两侧的滚轮;上述支撑块(17)包括二组,两组支撑块(17)分别设置于座体(11)的两端,功能模组滑入至安装位的同时,其底部经支撑块(17)支撑;上述限位卡紧部件包括限位条(14)、限位柱(15)及定位块(16),其中,上述限位条(14)包括二条,两限位条(14)的横截面为L状结构,两限位条(14)平行间隔地设置在座体(11)的两侧,且其顶部的水平板分别向外延伸,功能模组在座体(11)上滑动时,经限位条(14)Y轴及Z轴方向限位;上述限位柱(15)包括至少二根,限位柱(15)竖直间隔设置在座体(11)上;上述定位块(16)竖直设置在座体(11)的一端;功能模组滑动至安装位后,抵住定位块(16),且经限位柱(15)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工位大型自动化生产线的模块化、标准化组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拉体(2)包括拉体机台(21)及输送组件,其中,上述拉体机台(21)竖直安装在底座上,拉体机台(21)上沿竖直方向平行间隔地设置有两拉体支板(22);上述输送组件包括二套,两输送组件分别设置在两拉体支板(22)上;输送组件包括输送载体及输送平台,输送载体设置于拉体支板(22)上,输送载体上设有单轨的直线滑轨及顶升阻挡定位机构;上述输送平台可滑动地设置在输送载体上,输送平台上放置待加工件(0),并沿直线滑轨移动至各加工工站,顶升阻挡定位机构顶起输送平台后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工位大型自动化生产线的模块化、标准化组装平台,其特征在于:输送载体包括载体支座(23)、直线滑轨(24)、皮带传送机构及顶升阻挡定位机构,其中,上述载体支座(23)沿Y轴方向设置在拉体的支板上;上述直线滑轨(24)设置在载体支座(23)的顶部;上述皮带传送机构设置于载体支座(23)的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宾兴王金军黄宗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兴禾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