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门锁体总成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3373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尾门锁体总成及汽车,该尾门锁体总成包括一锁扣螺母板组件,锁扣螺母板组件包括锁扣螺母板及锁扣螺母板加强板,锁扣螺母板上方设有一锁体装置,锁体装置包括一锁钩组件及锁体组件,锁钩组件包括一锁钩底板、U形锁钩卡扣以及锁钩定位柱,锁体组件包括一锁架以及锁体连接梁,锁体连接梁与U形锁钩卡扣活动卡扣连接,在锁钩底板上设有活动柱,在锁扣螺母板上设有滑动通孔,在锁扣螺母板加强板上开设有加强板通孔,活动柱贯穿于滑动通孔以及加强板通孔内,活动柱的底端与汽车车身至少存在一活动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尾门锁体总成,解决了锁体锁合时不匹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尾门锁体总成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尾门锁体总成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工业在近年来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汽车作为人们工作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一项交通工具,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消费者对汽车的关注,除了传统方面的各项功能以及安全性能外,对操作的方便性,乘坐的舒适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尾门是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部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汽车尾门上装配锁具又是尾门开启与关闭所必不可少的一个零件,因此为汽车尾门锁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尾门的正常使用。然而,由于汽车尾门的长期使用,尾门会发生一定程度上地形变,锁体也被进一步地磨损,在实际的开启关闭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锁体与锁扣无法扣合锁闭,以及正常开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锁体与锁扣之间存在的无法扣合锁闭,以及正常开启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尾门锁体总成,其中,包括一锁扣螺母板组件,所述锁扣螺母板组件包括锁扣螺母板及锁扣螺母板加强板,所述锁扣螺母板上方设有一锁体装置,所述锁体装置包括一锁钩组件及锁体组件,所述锁钩组件包括一锁钩底板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锁钩底板上的U形锁钩卡扣以及固定设于所述锁钩底板两端的锁钩定位柱,所述U形锁钩卡扣用于与所述锁体组件相卡接,所述锁体组件包括一锁架以及设于所述锁架内部的锁体连接梁,所述锁体连接梁与所述U形锁钩卡扣活动卡扣连接;在所述锁钩底板上设有活动柱,所述活动柱朝向所述锁钩底板的底面的方向设置,在所述锁扣螺母板上设有滑动通孔,在所述锁扣螺母板加强板上开设有加强板通孔,所述活动柱贯穿于所述滑动通孔以及所述加强板通孔内,所述活动柱的底端与汽车车身至少存在一活动空间。本技术提出的尾门锁体总成,包括一锁扣螺母板组件,该锁扣螺母板组件包括锁扣螺母板及锁扣螺母板加强板,上述的锁扣螺母板上方设有一锁体装置,上述锁体装置包括一锁钩组件及锁体组件,锁钩组件包括一锁钩底板、固定连接于锁钩底板上的U形锁钩卡扣,以及固定设于锁钩底板两端的锁钩定位柱,由于在锁钩底板上设有活动柱,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的活动柱可穿过滑动通孔相对于锁扣螺母板移动,也即锁钩底板与锁扣螺母板之间为活动设置,可进行锁钩底板与锁扣螺母板之间相对位置的校正,有效防止因汽车尾门或锁体发生了位置的部分偏移,而造成无法开启或锁合的问题。所述尾门锁体总成,其中,所述锁扣螺母板为方形条状,所述滑动通孔的数量为2。所述尾门锁体总成,其中,所述锁扣螺母板包括一加强基板,在所述加强基板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焊接片,所述加强基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加强基板的侧缘之间为光滑弧形过渡连接。所述尾门锁体总成,其中,在所述加强基板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一端与所述焊接片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片与所述焊接片之间,以及与所述加强基板之间均为平滑过渡连接。所述尾门锁体总成,其中,所述锁钩底板中部朝向所述锁体组件方向凸起形成一凸块,所述凸块两侧分别设有一所述活动柱,所述活动柱与所述滑动通孔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活动柱穿过所述锁扣螺母加强板并延伸至所述锁扣螺母板的底部外侧。所述尾门锁体总成,其中,所述凸块的长度与所述锁钩底板短边长度相等,所述凸块上固定设有所述U形锁钩卡扣。所述尾门锁体总成,其中,所述锁钩底板两侧设有一定位固定块,所述锁钩定位柱固定设于所述定位固定块的上表面。所述尾门锁体总成,其中,每个所述锁钩定位柱的上部的侧面上设有一触块,所述触块与所述锁架的外侧面相抵靠接触以进行定位。所述尾门锁体总成,其中,所述锁扣螺母板与所述锁钩底板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锁扣螺母板与所述锁钩底板之间的活动距离为2mm~3mm。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汽车车身,其中,在所述汽车车身上安装有如上所述的尾门锁体总成。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尾门锁体总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尾门锁体总成的结构分解图;图3为图2所示的尾门锁体总成中锁钩组件的结构放大图;图4为图2所示的尾门锁体总成中锁扣螺母板的结构放大图;图5为图2所示的尾门锁体总成中锁扣螺母板加强板的结构放大图。主要符号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由于汽车尾门的长期使用,尾门会发生一定程度上地形变,锁体也被进一步地磨损,在实际的开启关闭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锁体与锁扣无法扣合锁闭,以及正常开启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尾门锁体总成,请参阅图1至图5,对于本技术提出的尾门锁体总成,包括一锁扣螺母板组件10,锁扣螺母板组件10包括锁扣螺母板11及锁扣螺母板加强板12,锁扣螺母板11上方设有一锁体装置20,上述的锁体装置20包括一锁钩组件21及锁体组件22。请参阅图2,对上述的锁体组件22而言,该锁体组件22包括一锁架221以及设于锁架221内部的锁体连接梁222。具体的,上述的锁体连接梁222与U形锁钩卡扣212活动卡扣连接。请参阅图3,上述的锁钩组件21包括一锁钩底板211以及固定连接于锁钩底板211上的U形锁钩卡扣212,以及固定设于锁钩底板211两端的锁钩定位柱213。在此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的U形锁钩卡扣212用于与锁体组件22相卡接,以实现锁体的开启或关闭。此外,在上述锁钩底板211的底面还设有活动柱214,活动柱214朝向锁钩底板211的底面的方向设置,在锁扣螺母板11上设有滑动通孔1101。上述的锁钩底板211中部朝向锁体组件22的方向凸起形成一凸块2110,在该凸块2110两侧分别设有一活动柱214,活动柱214与滑动通孔1101的位置一一对应,活动柱214穿过锁扣螺母加强板12并延伸至锁扣螺母板11的底部外侧。该设置可使得锁扣螺母板11与锁钩底板211之间存在一定的可活动空间,便于位置的校正与调节。从图3中还可以看出,每个锁钩定位柱213的上部的侧面上设有一触块2131,触块2131与锁架221的外侧面相抵靠接触以进行定位。在此作为补充的,对上述的凸块2110而言,该凸块2110的长度与锁钩底板2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尾门锁体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锁扣螺母板组件,所述锁扣螺母板组件包括锁扣螺母板及锁扣螺母板加强板,所述锁扣螺母板上方设有一锁体装置,所述锁体装置包括一锁钩组件及锁体组件,所述锁钩组件包括一锁钩底板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锁钩底板上的U形锁钩卡扣以及固定设于所述锁钩底板两端的锁钩定位柱,所述U形锁钩卡扣用于与所述锁体组件相卡接,所述锁体组件包括一锁架以及设于所述锁架内部的锁体连接梁,所述锁体连接梁与所述U形锁钩卡扣活动卡扣连接;/n在所述锁钩底板上设有活动柱,所述活动柱朝向所述锁钩底板的底面的方向设置,在所述锁扣螺母板上设有滑动通孔,在所述锁扣螺母板加强板上开设有加强板通孔,所述活动柱贯穿于所述滑动通孔以及所述加强板通孔内,所述活动柱的底端与汽车车身至少存在一活动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门锁体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锁扣螺母板组件,所述锁扣螺母板组件包括锁扣螺母板及锁扣螺母板加强板,所述锁扣螺母板上方设有一锁体装置,所述锁体装置包括一锁钩组件及锁体组件,所述锁钩组件包括一锁钩底板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锁钩底板上的U形锁钩卡扣以及固定设于所述锁钩底板两端的锁钩定位柱,所述U形锁钩卡扣用于与所述锁体组件相卡接,所述锁体组件包括一锁架以及设于所述锁架内部的锁体连接梁,所述锁体连接梁与所述U形锁钩卡扣活动卡扣连接;
在所述锁钩底板上设有活动柱,所述活动柱朝向所述锁钩底板的底面的方向设置,在所述锁扣螺母板上设有滑动通孔,在所述锁扣螺母板加强板上开设有加强板通孔,所述活动柱贯穿于所述滑动通孔以及所述加强板通孔内,所述活动柱的底端与汽车车身至少存在一活动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门锁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螺母板为方形条状,所述滑动通孔的数量为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门锁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螺母板包括一加强基板,在所述加强基板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焊接片,所述加强基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加强基板的侧缘之间为光滑弧形过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门锁体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强基板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片,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松何伟力邬云峰周桂林熊佳俊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