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窗导槽、车门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0966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6:59
一种车窗导槽、车门及汽车,包括导槽本体,导槽本体内设有玻璃收容槽、滚动体收容槽和润滑物收容槽,滚动体收容槽与玻璃收容槽相连通,润滑物收容槽与滚动体收容槽相连通,滚动体收容槽内设有滚动体,滚动体用于滚动支撑车窗玻璃,润滑物收容槽内收容有润滑物,用于为滚动体提供润滑。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车门和一种汽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窗导槽、车门及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车窗导槽、车门及汽车。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市场上,基本使用的都是传统车窗玻璃导槽,即车窗玻璃的边缘插入导槽内,车窗玻璃在导槽轮廓内做升降运动,导槽通过对车窗玻璃的包裹,实现车窗密封、静音及防水功能。车窗玻璃与导槽之间的间隙尺寸,受车窗玻璃、导槽、门钣金尺寸影响,公差累积会导致车窗玻璃挤压导槽,车窗玻璃做上升或下降动作时,导槽与玻璃侧面之间的摩擦方式为滑动摩擦。现有的传统车窗玻璃导槽,当车窗玻璃做上升或下降动作时,橡胶材质的导槽,摩擦系数大,导致玻璃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阻力较大,不利于玻璃顺畅升降;低温环境时,导槽收缩,导槽对车窗玻璃侧面挤压力增大,导致系统阻力过大甚至超过玻璃升降器驱动力,出现车窗玻璃升降不顺畅甚至无法升降的现象;现有传统车窗玻璃导槽与玻璃之间的滑动摩擦形式对导槽耐磨性要求很高,经过多次升降动作后,导槽因摩擦而受损,玻璃侧面与导槽间隙增大,导致玻璃在车身方向摆动幅度加大,车窗玻璃运行轨迹稳定性变差;现有的传统车窗玻璃导槽结构容差能力差,对导槽、玻璃、车门钣金尺寸精度要求高,导槽与车门钣金尺寸偏差影响玻璃与导槽间的间隙尺寸,零件公差累积会导致车窗玻璃侧面挤压导槽,由于橡胶材质的导槽表面摩擦系数较大,二者之间滑动摩擦阻力剧增,会导致车窗玻璃升降困难。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槽,将车窗玻璃与导槽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可有效解决车窗玻璃与导槽之间因滑动摩擦阻力过大导致的玻璃升降困难甚至无法升降的问题;该结构可有效控制导槽的磨损量,进而控制玻璃与导槽间的间隙尺寸,解决车窗玻璃在车身方向的运行轨迹稳定性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车窗导槽,包括导槽本体,所述导槽本体内设有玻璃收容槽、滚动体收容槽和润滑物收容槽,所述滚动体收容槽与所述玻璃收容槽相连通,所述润滑物收容槽与所述滚动体收容槽相连通,所述滚动体收容槽内设有滚动体,所述滚动体用于滚动支撑车窗玻璃,所述润滑物收容槽内收容有润滑物,用于为所述滚动体提供润滑。进一步地,所述导槽本体包括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相对的第二支撑部以及连接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玻璃收容槽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滚动体收容槽开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一连接部位。进一步地,所述润滑物收容槽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一连接部位且位于所述滚动体收容槽的外侧。进一步地,所述滚动体为滚珠,所述滚动体收容槽为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开口尺寸小于所述滚珠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车窗导槽还包括设于所述导槽本体内的支撑架,所述玻璃收容槽形成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导槽本体内,所述滚动体收容槽和润滑物收容槽形成于所述支撑架内。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三支撑部、与所述第三支撑部相对的第四支撑部以及连接与所述第三支撑部和所述第四支撑部之间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玻璃收容槽形成于所述第三支撑部、所述第四支撑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滚动体收容槽开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支撑部和所述第四支撑部的第二连接部位,所述润滑物收容槽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支撑部和所述第四支撑部的第二连接部位且位于所述滚动体收容槽的外侧。进一步地,所述滚动体收容槽沿车窗玻璃的上行和下行方向设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门,包括上述的车窗导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身以及安装车身的上述的车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窗导槽、车门以及汽车,可有效解决车窗玻璃与导槽之间因滑动摩擦阻力过大导致的玻璃升降困难甚至无法升降的问题;该结构可有效控制导槽的磨损量,进而控制玻璃与导槽间的间隙尺寸,解决车窗玻璃在车身方向的运行轨迹稳定性差的问题,同时提升了汽车的整体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车窗导槽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车窗导槽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车窗导槽配合车窗玻璃的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车窗导槽配合车窗玻璃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车窗导槽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车窗导槽的立体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车窗导槽100。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窗导槽100安装在窗框结构上,用于限制车窗玻璃15(图3)的位置,其包括导槽本体。导槽本体内设有玻璃收容槽11、滚动体收容槽12和润滑物收容槽13,滚动体收容槽12与玻璃收容槽11相连通,润滑物收容槽13与滚动体收容槽12相连通,并且,滚动体收容槽12和润滑物收容槽13沿车窗玻璃15的上行和下行方向设置。滚动体收容槽12内设有滚动体14,滚动体14用于滚动支撑车窗玻璃15,润滑物收容槽13内收容有润滑物,用于为滚动体14提供润滑。具体地,导槽本体为“匚”型结构,可以理解的,导槽本体的形状能够为任意形状,“匚”型结构是一种具有结构简单并且容易使用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导槽本体包括第一支撑部16、与第一支撑部16相对的第二支撑部17以及连接与第一支撑部16和第二支撑部17之间的第一连接部18。玻璃收容槽11形成于第一支撑部16、第二支撑部17和第一连接部18之间。滚动体收容槽12开设于第一连接部18与第一支撑部16和第二支撑部17的第一连接部位19。润滑物收容槽13设于第一连接部18与第一支撑部16和第二支撑部17的第一连接部18位且位于滚动体收容槽12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滚动体14为滚珠,滚动体收容槽12为弧形槽,该弧形槽的开口尺寸小于滚珠的直径,可以防止滚动体14由滚动体收容槽12内脱出。润滑物收容槽13也为弧形槽,其直径远小于滚动体收容槽12的直径,使其内收容的润滑油能够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保持在润滑物收容槽13内,降低滚动体14与车窗玻璃15之间的摩擦力。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车窗导槽100能够避免车窗玻璃15与导槽本体之间因滑动摩擦阻力过大导致的车窗玻璃15升降困难甚至无法升降的问题,并且该结构可有效减少导槽本体的磨损,使车窗玻璃15与导槽本体间的间隙尺寸能够稳定的保持在合适的水平,解决车窗玻璃15在车身方向的运行轨迹稳定性差的问题,进而提升了汽车的整体性能。实施例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车窗导槽配合车窗玻璃的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车窗导槽配合车窗玻璃的俯视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一种车窗导槽100。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二是在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技术方案基础上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具体地,车窗导槽100还包括设于导槽本体内的支撑架20,玻璃收容槽11形成于支撑架20和导槽本体内,滚动体收容槽12和润滑物收容槽13形成于支撑架20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窗导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槽本体,所述导槽本体内设有玻璃收容槽、滚动体收容槽和润滑物收容槽,所述滚动体收容槽与所述玻璃收容槽相连通,所述润滑物收容槽与所述滚动体收容槽相连通,所述滚动体收容槽内设有滚动体,所述滚动体用于滚动支撑车窗玻璃,所述润滑物收容槽内收容有润滑物,用于为所述滚动体提供润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窗导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槽本体,所述导槽本体内设有玻璃收容槽、滚动体收容槽和润滑物收容槽,所述滚动体收容槽与所述玻璃收容槽相连通,所述润滑物收容槽与所述滚动体收容槽相连通,所述滚动体收容槽内设有滚动体,所述滚动体用于滚动支撑车窗玻璃,所述润滑物收容槽内收容有润滑物,用于为所述滚动体提供润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导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槽本体包括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相对的第二支撑部以及连接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玻璃收容槽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窗导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体收容槽开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一连接部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窗导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物收容槽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一连接部位且位于所述滚动体收容槽的外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导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体为滚珠,所述滚动体收容槽为弧形槽,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士斌夏文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