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发光二极管转移装置及转移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0093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显示屏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发光二极管转移装置和系统,包括转移头和被配置于所述转移头上的冷却部和加热部;所述转移头为中空锥体结构,所述转移头内设置有吐液部,所述吐液部内存储有液态树脂;所述转移头还包括分别与吐液部、冷却部和加热部电性连接的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利用树脂的粘接特性作为附着吸力来对巨量的为发光二极管进行吸附和转移;通过配置吐液和吸液部,并辅以加热部和冷却部,利用树脂的凝固粘接,融化释放的方式转移微发光二极管,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转移头对转移头与被转移对象之间的间隙要求不再敏感,能够适应多种要求,同时树脂还能够回收多次利用,大大的降低了使用成本,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发光二极管转移装置及转移系统
本技术涉及显示屏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微发光二极管转移头及转移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显示器主要仍使用的是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即LCD),但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即OLED)正快速地替代LCD而逐渐成为主流。最近,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技术也逐渐成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的趋势。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即发光二极管微缩化和矩阵化技术,由于其具有高亮度、低功耗、长寿命的优点;由其制作而成的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Micro-LEDDisplay)由于具有超高像素、超高解析度、高亮度、低功耗、材料性能稳定、寿命长、无影像烙印等优势,其性能远高于现有的LCD和OLED,因此广泛用于在微投影、透明显示器、智慧穿戴、车载、TV、抬头显示器等领域。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中每个亚像素都设置有一个Micro-LED晶粒,每个Micro-LED晶粒单独定址,单独发光,由于相邻两个Micro-LED晶粒之间的间距极其微小,且一个Micro-LED显示器中有几十万颗Micro-LED晶粒,因此目前,Micro-LED显示器制作的工艺难点在于将巨量Micro-LED晶粒从原始基板(如蓝宝石类基板)转移到接收基板上排成显示阵列。在现有技术中,转移微发光二极管的转移头通常是采用三种方式进行转移,一种是通过真空吸附的方式;第二种是通过电磁引力的方式;第三种是通过静电力吸附的方式来完成微发光二极管转移的。但是上述三种方法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对转移头与被转移对象之间的间隙有着严格要求,若出现转移间隙的偏差,就会导致转移失效而造成显示面板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对转移头与被转移对象之间的间隙要求宽容的微发光二极管转移头及转移设备。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一种微发光二极管转移装置,包括转移头和被配置于所述转移头上的冷却部和加热部;所述转移头为中空结构,所述转移头内设置有吐液部,所述吐液部内存储有液态树脂;所述转移头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吐液部、冷却部和加热部电性连接的控制器;所述转移头内还配置有吸液部,所述吸液部包括吸液端、吸液通道、吸液泵和出液端;所述出液端与所述储液单元连接,所述出液端经吸液通道联通吸液端,所述吸液泵设置于所述吐液通道上,所述吸液端位于所述转移头的头部下方;所述吸液泵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吐液部包括储液单元、吐液通道、吐液泵和出液孔,所述储液单元存储有用于粘结微发光二极管的液态树脂,所述储液部经吐液通道联通出液孔,所述吐液泵设置于所述吐液通道上,所述出液孔位于所述转移头的头部下方;所述吐液泵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冷却部和所述加热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出液孔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转移头包括第一直径的一级圆柱和第二直径的二级圆柱,所述一级圆柱与二级圆柱之间通过圆台连接,所述第一直径大于第二直径。更进一步的,所述二级圆柱的末端为转移头头部,所述转移头头部被配置为圆锥头,所述圆锥头的锥角大于等于60度,且小于等于120度。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出液孔包括第一子孔和第二子孔,第一子孔与第二子孔并列设置,所述第一子孔与所述吐液部连通;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吸液端为伸缩细管,所述伸缩细管直径远小于所述出液孔直径,第二子孔用于供伸缩细管进出。进一步的,所述吸液泵和所述吐液泵共用一个泵;所述吸液通道和吐液通道共用一个通道。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冷却部内设有冷源,所述冷源包括但不限于液氮、压缩气体,所述冷却部还包括冷气开关,所述冷气开关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加热部包括加热元件。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冷却部和加热部均与所述转移头外壁隔离设置;所述加热部设置在所述头部的第一侧且靠近所述出液孔;所述加热部设于所述头部的第二侧且靠近所述吸液孔。一种微发光二极管转移系统,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上述的转移装置。本技术一种微发光二极管转移装置和系统,通过利用树脂的粘接特性作为附着吸力来对巨量的为发光二极管进行吸附和转移;由于选定的树脂具有较低的凝固点,通过配置吐液和吸液部,并辅以加热部和冷却部,利用树脂的凝固粘接,融化释放的方式转移微发光二极管,使得本技术转移头对转移头与被转移对象之间的间隙要求不再敏感,能够适应多种要求,同时树脂还能够回收多次利用,大大的降低了使用成本,节省了转移工序,具有较高的实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发光二极管转移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发光二极管转移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需要说的是,本申请中的树脂具有回流温度以及固化温度,其中树脂在回流温度下处于液态,树脂在固化温度时处于固态;根据树脂该特性选定常温下为液态的低凝固点树脂作为本技术的粘接介质。下面以一个实施例对本技术的一种微发光二极管转移头作详细描述,具体地请参阅图1-2,其包括:本技术提供一种微发光二极管转移装置1,包括转移头10和被配置于所述转移头10上的冷却部30和加热部40;吐液部20、冷却部30和加热部40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转移头10内还配置有吸液部50,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发光二极管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移头和被配置于所述转移头上的冷却部和加热部;所述转移头为中空结构,所述转移头内设置有吐液部,所述吐液部内存储有液态树脂;所述转移头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吐液部、冷却部和加热部电性连接的控制器;/n所述吐液部包括储液单元、吐液通道、吐液泵和出液孔,所述储液单元存储有用于粘结微发光二极管的液态树脂,所述储液单元经吐液通道联通出液孔,所述吐液泵设置于所述吐液通道上,所述出液孔位于所述转移头的头部下方;所述吐液泵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n所述转移头内还配置有吸液部,所述吸液部包括吸液端、吸液通道、吸液泵和出液端;所述出液端与所述储液单元连接,所述出液端经吸液通道联通吸液端,所述吸液泵设置于所述吐液通道上,所述吸液端位于所述转移头的头部下方;所述吸液泵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n所述冷却部和所述加热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出液孔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发光二极管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移头和被配置于所述转移头上的冷却部和加热部;所述转移头为中空结构,所述转移头内设置有吐液部,所述吐液部内存储有液态树脂;所述转移头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吐液部、冷却部和加热部电性连接的控制器;
所述吐液部包括储液单元、吐液通道、吐液泵和出液孔,所述储液单元存储有用于粘结微发光二极管的液态树脂,所述储液单元经吐液通道联通出液孔,所述吐液泵设置于所述吐液通道上,所述出液孔位于所述转移头的头部下方;所述吐液泵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所述转移头内还配置有吸液部,所述吸液部包括吸液端、吸液通道、吸液泵和出液端;所述出液端与所述储液单元连接,所述出液端经吸液通道联通吸液端,所述吸液泵设置于所述吐液通道上,所述吸液端位于所述转移头的头部下方;所述吸液泵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所述冷却部和所述加热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出液孔的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发光二极管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头包括第一直径的一级圆柱和第二直径的二级圆柱,所述一级圆柱与二级圆柱之间通过圆台连接,所述第一直径大于第二直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发光二极管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圆柱的末端为转移头头部,所述转移头头部被配置为圆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仁杰钟光韦伍凯义杨然翔沈佳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