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的全景影像控制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8647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的全景影像控制器装置,其结构简单,拆装方便,通用性好,工作时散热效果好,提高产品工作的稳定性,还可以有效地提升设备的EMC测试性能、抗电磁能力和信号传输稳定性,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电路板组件,壳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前挡板,上壳体、下壳体、前挡板采用金属制成,上壳体、下壳体、前挡板、电路板组件分别通过螺栓锁紧固定在一起,壳体内设置有散热器,散热器紧贴上壳体设置,散热器的下端设置有导热片,导热片紧贴电路板组件上的控制器主芯片设置,下壳体上设置有导热片,导热片紧贴电路板组件的下表面设置,电路板组件的一侧排布有连接器,连接器与下壳体设置有导电泡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汽车的全景影像控制器装置
本技术属于汽车电子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全景影像控制器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的全景影像控制器装置,通过装在车前后左右的摄像头,采集车辆四周的影像,经过控制器内的图像处理单元一系列的智能算法处理,最终形成一幅车辆四周的全景俯视图显示在屏幕上,直观地呈现出车辆所处的位置和周边情况。大大地拓展了驾驶员对周围和环境的感知能力,使驾驶员在处理车辆起步、行车转弯、泊车入位、等情况时可以有效减少刮蹭、甚至碰撞碾压等事故的发生。现有的全景影像控制器装置组装工艺繁琐,拆装不便,而且往往都是针对特定车型开模设计,通用性较差,浪费大量的开发时间和开发费用;且由于工作环境原因,使得控制器的工作时候的温度居高不下,对性能造成很大影响;同时因为车辆的工况较为复杂,也对全景影像控制器装置的EMC测试、抗电磁能力和信号传输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的全景影像控制器装置,其结构简单,拆装方便,通用性好,工作时散热效果好,提高产品工作的稳定性,还可以有效地提升设备的EMC测试性能、抗电磁能力和信号传输稳定性。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用于汽车的全景影像控制器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前挡板,所述上壳体、下壳体、前挡板采用金属制成,所述上壳体、下壳体、前挡板、电路板组件上分别设置有安装孔,所述上壳体、下壳体、前挡板、电路板组件分别通过螺栓锁紧固定在一起,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紧贴所述上壳体设置,所述散热器的下端设置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紧贴所述电路板组件上的控制器主芯片设置,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紧贴所述电路板组件的下表面设置,所述电路板组件的一侧排布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下壳体设置有导电泡棉。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上分别对应所述导热片设置散热连接凹槽。进一步的,位于所述上壳体上的散热连接凹槽以及散热器上设置有散热器安装孔,所述散热器通过螺丝与散热器安装孔配合安装在所述上壳体的下端。进一步的,所述前挡板上对应所述连接器设置有安装让位。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支架,全景影像控制器装置通过所述安装支架安装在车身上。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支架安装孔,所述上壳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螺纹孔,螺丝穿过所述支架安装孔拧入所述螺纹孔中将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上壳体连接成一体,所述安装支架上还设置固定孔,螺丝和固定孔配合将所述全景影像控制器装置通过所述安装支架安装在车身上。进一步的,所述全景影像控制器装置在车身上的安装位置为座椅下、副驾驶前储物柜内和中控下面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的,所述导电泡棉包括黑色PU泡棉层和包裹在所述黑色PU泡棉层上的热熔胶铜镍平纹布层,所述热熔胶铜镍平纹布层通过导电胶带层连接所述下壳体。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器为金属制成的柱形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表面设置有散热翅片。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片采用导热硅胶片。本技术的用于汽车的全景影像控制器装置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全景影像控制器装置的上壳体、下壳体采用金属材料,抗电磁能力好且信号传输更稳定,可以广泛应用于全景影像控制器装置中,连接器与下壳体设置有导电泡棉,保证电路板组件上连接器的金属底座与下壳体有效的接触,使得连接器的屏蔽层与金属壳体组成完整的屏蔽体,既可以有效防止高速信号的电磁场向外扩散,同时也可防止外界电磁场干扰到线路板的高速信号,从而有效提升整控制器的EMC测试性能;而且导电泡棉的拆装方便性也使得安装更加方便,提高了生产的性能。2、上壳体和下壳体上设置有散热连接凹槽,配合导热硅胶片和散热器一起使用,散热效果好,全景影像控制器工作稳定性高,可长时间连续工作,使用的寿命较长。3、本技术的的全景影像控制器装置由于安装支架和上壳体、下壳体、前挡板都可以进行拆卸,拆装方便,便于快速安装和切换。4、本技术的用于汽车的全景影像控制器装置在不修改壳体、下壳体的情况下,安装支架可配合不同车型的安装位置进行替换,更换前挡板可配合不同的电路板组件的接插口,有利于较少控制器装置的开发时间和开发费用,使得新的控制器及电路板能更快的投入到生产使用当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用于汽车的全景影像控制器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用于汽车的全景影像控制器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用于汽车的全景影像控制器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全景影像控制器装置导电泡棉的局部解剖图。图5是图4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4的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见图1至图6,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汽车的全景影像控制器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电路板组件1,壳体包括上壳体2、下壳体3、前挡板4,上壳体2、下壳体3、前挡板4采用金属制成,上壳体2、下壳体3、前挡板4、电路板组件1上分别设置有安装孔5,上壳体2、下壳体3、前挡板4、电路板组件1分别通过螺栓5锁紧固定在一起,壳体1内设置有散热器6,散热器6紧贴上壳体2设置,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器6为金属制成的柱形散热器,散热器6的表面设置有散热翅片7,散热器6的下端设置有导热片8,本实施例中,导热片8采用导热硅胶片,导热片8紧贴电路板组件1的控制器主芯片19设置,下壳体3上设置有导热片8,导热片8紧贴电路板组件1的下表面设置,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让导热片8贴近上壳体2和下壳体3,上壳体2和下壳体3分别对应导热片8设置散热连接凹槽9,位于上壳体2上的散热连接凹槽9上以及散热器6设置有散热器安装孔10,散热器6通过螺丝11与散热器安装孔10配合安装在上壳体2的下端,电路板组件1的一侧排布有连接器12,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设置有两个,用于连接全景摄像装置和整车电子系统,前挡板4上对应连接器设置有安装让位18,连接器12与下壳体3设置有导电泡棉13,导电泡棉13包括黑色PU泡棉层131和包裹在黑色PU泡棉层131上的热熔胶铜镍平纹布层132,热熔胶铜镍平纹布层132通过导电胶带层133连接下壳体3,螺栓5在穿过安装孔顺次将上壳体2、前挡板4锁紧在一起的同时,保证导电泡棉13和控制下壳3及电路板组件1接触良好。此外,还包括安装支架14,全景影像控制器装置通过安装支架14安装在车身上,具体的,安装支架14上设置有支架安装孔15,上壳体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螺纹孔16,螺丝11穿过支架安装孔15拧入螺纹孔16中将安装支架14与上壳体2连接成一体,安装支架14上还设置固定孔17,螺丝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汽车的全景影像控制器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前挡板,所述上壳体、下壳体、前挡板采用金属制成,所述上壳体、下壳体、前挡板、电路板组件上分别设置有安装孔,所述上壳体、下壳体、前挡板、电路板组件分别通过螺栓锁紧固定在一起,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紧贴所述上壳体设置,所述散热器的下端设置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紧贴所述电路板组件上的控制器主芯片设置,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紧贴所述电路板组件的下表面设置,所述电路板组件的一侧排布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下壳体设置有导电泡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的全景影像控制器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前挡板,所述上壳体、下壳体、前挡板采用金属制成,所述上壳体、下壳体、前挡板、电路板组件上分别设置有安装孔,所述上壳体、下壳体、前挡板、电路板组件分别通过螺栓锁紧固定在一起,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紧贴所述上壳体设置,所述散热器的下端设置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紧贴所述电路板组件上的控制器主芯片设置,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紧贴所述电路板组件的下表面设置,所述电路板组件的一侧排布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下壳体设置有导电泡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的全景影像控制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上分别对应所述导热片设置散热连接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的全景影像控制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上壳体上的散热连接凹槽以及散热器上设置有散热器安装孔,所述散热器通过螺丝与散热器安装孔配合安装在所述上壳体的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的全景影像控制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上对应所述连接器设置有安装让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宏亮吴国辉梁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茵沃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