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加工用高效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841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加工用高效成型模具,包括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内腔设置有导热油,所述下模具内腔的两侧均竖向设置有冷却机构,所述下模具的顶部开设有下模腔,所述下模腔的表面设置有导热机构,所述下模具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下模具、导热油、冷却机构、下模腔、导热机构、定位机构、上模具、固定块、循环管和卡扣座的相互配合,达到了冷却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高效成型模具冷却效果不佳的问题,当人们在使用高效成型模具对机械工件进行加工时,可以对其进行快速冷却,不会导致成型效率慢,且不影响机械工件的成型质量,方便人们使用,提高了高效成型模具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加工用高效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具体为一种机械加工用高效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机械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者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它是生产过程的主要部分,工艺过程又可分为铸造、锻造、冲压、焊接、机械加工、装配等工艺过程,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一般是指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机器的装配工艺过程的总和。在机械加工中,需要使用到高效成型模具,以便于增加机械工件的加工效率,目前现有的高效成型模具,冷却效果不佳,当人们在使用高效成型模具对机械工件进行加工时,无法对其进行快速冷却,导致成型效率慢,且影响机械工件的成型质量,不方便人们使用,降低了高效成型模具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械加工用高效成型模具,具备冷却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高效成型模具冷却效果不佳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加工用高效成型模具,包括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内腔设置有导热油,所述下模具内腔的两侧均竖向设置有冷却机构,所述下模具的顶部开设有下模腔,所述下模腔的表面设置有导热机构,所述下模具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下模具的顶部设置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注塑管。优选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相对应的一侧连通有导流管,所述冷却管内侧的顶部与下模腔的两侧接触,所述冷却管的内侧横向连通有降温管,所述降温管的顶部与下模腔的底部接触。优选的,所述冷却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与下模具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管内侧的底部横向连通有循环管,所述冷却管表面的顶部设置有卡扣座,所述卡扣座的内侧与下模腔的两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顶部与上模具的底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导热机构包括石墨烯导热板,所述石墨烯导热板远离导热机构的一侧设置有金属散热片。优选的,所述下模具右侧的后侧设置有冷却水出管,且冷却水出管的左侧贯穿至下模具的内腔并与冷却管的右侧连通,所述下模具左侧的前侧设置有冷却水进管,且冷却水进管的右侧贯穿至下模具的内腔并与冷却管的左侧连通。(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械加工用高效成型模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下模具、导热油、冷却机构、下模腔、导热机构、定位机构、上模具、固定块、循环管和卡扣座的相互配合,达到了冷却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高效成型模具冷却效果不佳的问题,当人们在使用高效成型模具对机械工件进行加工时,可以对其进行快速冷却,不会导致成型效率慢,且不影响机械工件的成型质量,方便人们使用,提高了高效成型模具的实用性。2、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块,对冷却管在工作使用时起到了固定稳定的作用,解决了冷却管在工作使用时出现晃动的问题,通过设置卡扣座,对冷却管和下模腔在工作使用时起到了固定稳定的作用,解决了冷却管和下模腔在工作使用时出现松动脱落的问题,通过设置循环管,对导热油在工作使用时起到了可以均匀的对其进行降温冷却的作用,解决了导热油在工作使用时无法均匀的对其进行降温冷却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下模具结构左视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导热机构结构局部剖面图。图中:1、下模具;2、导热油;3、冷却机构;31、冷却管;32、导流管;33、降温管;4、下模腔;5、导热机构;51、石墨烯导热板;52、金属散热片;6、定位机构;61、定位槽;62、定位柱;7、上模具;8、固定块;9、循环管;10、卡扣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3,一种机械加工用高效成型模具,包括下模具1,下模具1右侧的后侧设置有冷却水出管,且冷却水出管的左侧贯穿至下模具1的内腔并与冷却管31的右侧连通,下模具1左侧的前侧设置有冷却水进管,且冷却水进管的右侧贯穿至下模具1的内腔并与冷却管31的左侧连通,下模具1的内腔设置有导热油2,下模具1内腔的两侧均竖向设置有冷却机构3,冷却机构3包括冷却管31,冷却管3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8,通过设置固定块8,对冷却管31在工作使用时起到了固定稳定的作用,解决了冷却管31在工作使用时出现晃动的问题,固定块8的底部与下模具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冷却管31内侧的底部横向连通有循环管9,通过设置循环管9,对导热油2在工作使用时起到了可以均匀的对其进行降温冷却的作用,解决了导热油2在工作使用时无法均匀的对其进行降温冷却的问题,冷却管31表面的顶部设置有卡扣座10,通过设置卡扣座10,对冷却管31和下模腔4在工作使用时起到了固定稳定的作用,解决了冷却管31和下模腔4在工作使用时出现松动脱落的问题,卡扣座10的内侧与下模腔4的两侧固定连接,冷却管31相对应的一侧连通有导流管32,冷却管31内侧的顶部与下模腔4的两侧接触,冷却管31的内侧横向连通有降温管33,降温管33的顶部与下模腔4的底部接触,下模具1的顶部开设有下模腔4,下模腔4的表面设置有导热机构5,导热机构5包括石墨烯导热板51,石墨烯导热板51远离导热机构5的一侧设置有金属散热片52,下模具1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机构6,定位机构6包括定位槽61,定位槽61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柱6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加工用高效成型模具,包括下模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1)的内腔设置有导热油(2),所述下模具(1)内腔的两侧均竖向设置有冷却机构(3),所述下模具(1)的顶部开设有下模腔(4),所述下模腔(4)的表面设置有导热机构(5),所述下模具(1)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机构(6),所述下模具(1)的顶部设置有上模具(7),所述上模具(7)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注塑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加工用高效成型模具,包括下模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1)的内腔设置有导热油(2),所述下模具(1)内腔的两侧均竖向设置有冷却机构(3),所述下模具(1)的顶部开设有下模腔(4),所述下模腔(4)的表面设置有导热机构(5),所述下模具(1)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机构(6),所述下模具(1)的顶部设置有上模具(7),所述上模具(7)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注塑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加工用高效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3)包括冷却管(31),所述冷却管(31)相对应的一侧连通有导流管(32),所述冷却管(31)内侧的顶部与下模腔(4)的两侧接触,所述冷却管(31)的内侧横向连通有降温管(33),所述降温管(33)的顶部与下模腔(4)的底部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械加工用高效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3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的底部与下模具(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琨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国华轧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