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腔体免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4479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1
一种腔体免充气轮胎,包括轮胎主体;轮胎主体外周面为胎面;轮胎主体内部设置多个腔体,多个腔体沿轮胎主体的圆周方向环形阵列设置,相邻两个腔体之间连接部分形成了支撑加强墙;腔体在轮胎主体的内周面形成O形开口;沿轮胎主体半径方向穿过腔体的平面在轮胎主体上形成横截面,腔体在横截面上的投影为蘑菇的形状或椭圆形。轮胎主体的表面设有胎面条形导流槽和花纹防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采用了轮胎型腔结构和支撑加强墙设计,能够加强减震效果,保证骑行的舒适度,同时能够很好的减少生产用料,胎面结构能够加强排水性能,增加轮胎和路面之间的摩擦力,很大程度上防止在骑行和转弯过程中出现打滑现象,具有更好的防滑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腔体免充气轮胎
本技术涉及轮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腔体免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的轮胎,大部分都是充气轮胎,充气轮胎利用轮胎内压缩空气的高压承载车辆的载荷,具有良好的乘坐舒适性。但是当充气轮胎被扎破时容易发生漏气,使轮胎承载能力减弱,并会对轮胎胎面产生剧烈磨损或不规则磨损,当胎内充气压力过大时还会发生爆胎,影响车辆行驶安全。因此,研发出一种具有舒适性、安全性和耐用性的充气轮胎成为汽车和轮胎行业的首要任务。现有技术公开了多种形式的免充气轮胎,如实心轮胎,但实心轮胎路面防滑性差而且弹性不足,质量大,生产材料成本大且骑行阻力大和舒适度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腔体免充气轮胎。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腔体免充气轮胎,通过轮胎内部挖空形成腔体,能够很大程度减少生产轮胎所用的材料,降低成本,也有效加强轮胎的抗压能力和负荷力,有效提高轮胎的弹性,有效缓冲路面对轮胎的冲击力,能有效减轻骑行颠簸感和提高了骑行舒适度,防滑性能好。(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出一种腔体免充气轮胎,包括轮胎主体;轮胎主体外周面为胎面;轮胎主体内部设置多个腔体,多个腔体沿轮胎主体的圆周方向环形阵列设置,相邻两个腔体之间连接部分形成了支撑加强墙;腔体在轮胎主体的内周面形成O形开口;沿轮胎主体半径方向穿过腔体的平面在轮胎主体上形成横截面,腔体在横截面上的投影为蘑菇的形状或椭圆形。优选的,轮胎主体的表面设有胎面条形导流槽、胎面长板凳状导流槽和花纹防滑块;沿胎面的圆周方向,胎面的中心线两侧各设置一条胎面条形导流槽;胎面长板凳状导流槽沿胎面环形阵列均布设置多个;胎面长板凳状导流槽朝向胎面中心线的一端与胎面条形导流槽连通;花纹防滑块沿胎面环形阵列均布设置多个,且胎面长板凳状导流槽和花纹防滑块依次等间距交替设置。优选的,相邻的两组胎面长板凳状导流槽之间设置两翼防滑花纹。优选的,轮胎主体为橡胶PU复合新材料制成。优选的,相邻的两组胎面长板凳状导流槽配合形成“长颈鹿”的形状,且胎面长板凳状导流槽朝向胎面中心线的一端为“长颈鹿头部”的一端。优选的,沿轮胎主体的圆周方向,腔体的长度为20-30mm。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通过在轮胎主体内部挖空形成腔体,能够有效吸收路面的冲击力,从而缓解骑行颠簸问题;能够有效加强轮胎的支撑能力,加强轮胎的负荷能力;通过优化结构,减少制造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弹性改善吸震、抗震性能,提高了使用寿命,增添了骑行舒适度和安全性。相邻的腔体之间形成支撑加强墙,能够有效加强轮胎胎体的张力,并且能够有效吸收路面的冲击力和剪切力,提高轮胎和轮毂的紧箍力,轮胎不容易脱胎、空转,提高骑行安全。轮胎表面导流防滑设计,能够有效加强排水性能增加了轮胎和路面之间的摩擦力,很大程度上防止在骑行和转弯过程中出现打滑现象,具有更好的防滑性能,保证骑行者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B-B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的A-A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剖开结构示意图的I处放大图;图中:1、腔体;2、支撑加强墙;3、胎面条形导流槽;4、胎面长板凳状导流槽;5、花纹防滑块;6、两翼防滑花纹;7、轮胎主体;8、胎面;9、横截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6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腔体免充气轮胎,包括轮胎主体7;轮胎主体7外周面为胎面8;轮胎主体7内部设置多个腔体1,多个腔体1沿轮胎主体7的圆周方向环形阵列设置,相邻两个腔体1之间连接部分形成了支撑加强墙2;腔体1在轮胎主体7的内周面形成O形开口;沿轮胎主体7半径方向穿过腔体1的平面在轮胎主体7上形成横截面9,腔体1在横截面9上的投影为蘑菇的形状或椭圆形。本技术中,通过轮胎内部挖空形成腔体1,能够很大程度减少生产轮胎所用的材料,降低成本,也有效加强轮胎的抗压能力和负荷力,有效提高轮胎的弹性,有效缓冲路面对轮胎的冲击力,能有效减轻骑行颠簸感和提高了骑行舒适度,通过支撑加强墙2的设计,优化了结构,加强了轮胎的整体紧箍力,保证和轮毂配合更加紧密,保证轮毂不会空转,也加强了轮胎的负重能力和有效缓冲对轮胎的剪切力,增加轮胎弹性改善吸震、抗震性能,提高了使用寿命,增添了骑行舒适度和安全性。本技术中,轮胎生产工艺中使用到了射入模腔的生产方法,模具由上下模腔和多个模芯组成,首先把轮胎上下模具固定在夹具中,把组装好的模芯放入轮胎模腔中,然后合上模具并且锁紧,原材料通过机器压力射入模具型腔,恒温保压8-12分钟,待产品成型后再开模,取胎,采用专用机器通过机械手取出所有模芯,经过QC检验后入库。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轮胎主体7的表面设有胎面条形导流槽3、胎面长板凳状导流槽4和花纹防滑块5。沿胎面8的圆周方向,胎面8的中心线两侧各设置一条胎面条形导流槽3;胎面长板凳状导流槽4沿胎面8环形阵列均布设置多个;胎面长板凳状导流槽4朝向胎面8中心线的一端与胎面条形导流槽3连通;花纹防滑块5沿胎面8环形阵列均布设置多个,且胎面长板凳状导流槽4和花纹防滑块5依次等间距交替设置,能够有效加强排水性能,增加了轮胎和路面之间的摩擦力,很大程度上防止在骑行和转弯过程中出现打滑现象,具有更好的防滑性能。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相邻的两组胎面长板凳状导流槽4之间设置两翼防滑花纹6,增加了轮胎和路面之间的摩擦力。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轮胎主体7为橡胶PU复合新材料制成,使轮胎拥有较好的弹性和减震效果。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相邻的两组胎面长板凳状导流槽4配合形成“长颈鹿”的形状,且胎面长板凳状导流槽4朝向胎面8中心线的一端为“长颈鹿头部”的一端,能够有效加强排水性能。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沿轮胎主体7的圆周方向,腔体1的长度为20-30mm,能够有效减少生产用料,控制生产成本,吸收地面的冲击力。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腔体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胎主体(7);轮胎主体(7)外周面为胎面(8);/n轮胎主体(7)内部设置多个腔体(1),多个腔体(1)沿轮胎主体(7)的圆周方向环形阵列设置,相邻两个腔体(1)之间连接部分形成了支撑加强墙(2);/n腔体(1)在轮胎主体(7)的内周面形成O形开口;/n沿轮胎主体(7)半径方向穿过腔体(1)的平面在轮胎主体(7)上形成横截面(9),腔体(1)在横截面(9)上的投影为蘑菇的形状或椭圆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腔体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胎主体(7);轮胎主体(7)外周面为胎面(8);
轮胎主体(7)内部设置多个腔体(1),多个腔体(1)沿轮胎主体(7)的圆周方向环形阵列设置,相邻两个腔体(1)之间连接部分形成了支撑加强墙(2);
腔体(1)在轮胎主体(7)的内周面形成O形开口;
沿轮胎主体(7)半径方向穿过腔体(1)的平面在轮胎主体(7)上形成横截面(9),腔体(1)在横截面(9)上的投影为蘑菇的形状或椭圆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体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轮胎主体(7)的表面设有胎面条形导流槽(3)、胎面长板凳状导流槽(4)和花纹防滑块(5);
沿胎面(8)的圆周方向,胎面(8)的中心线两侧各设置一条胎面条形导流槽(3);胎面长板凳状导流槽(4)沿胎面(8)环形阵列均布设置多个;胎面长板凳状导流槽(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怡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魔力达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