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的乘员重量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4069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上部轨道(4)可相对于固定在车辆的底板上的下部轨道(3)前后移动。载荷传感器(21)固定在上部轨道上,矩形框架(30)安装在载荷传感器上,载荷传感器的杆(21c)向上顺次贯穿矩形框架的连结板(31a)、平垫圈(43)、以及弹簧座(45),将螺旋弹簧(44)旋转安装在杆上。平垫圈的孔的边缘嵌合有套筒(43a),由平垫圈的上表面和套筒形成阶梯(43b)。螺母(46)螺纹结合在杆上,螺母紧固弹簧座的杯部(45c)的底部,由此将螺旋弹簧夹持压缩在弹簧座和连结板之间,并且螺旋弹簧的端部与阶梯卡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座椅的乘员重量测量装置扶术领域本专利技术涉及测量乘坐在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的重量的车辆用座椅的乘 员重量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为了提高座椅安全带和气囊等各种安全装置的性能,有时要根 据乘坐在牟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的重量来控制安全装置的动作。测量乘坐的乘 员的重量的以往的乘员重量测量装置中,在车辆的底板和车辆用座椅之间夹有栽荷传感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特开平8-1640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9-207638号公报但是,在组装乘员重量测量装置时、在向乘员重量测量装置安装车辆用 座椅时、在将乘员重量测量装置安装在车辆的底板上时等,由于存在尺寸误 差、安装位置误差等,所以难以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易于安装的车辆用座木t的乘员重量 测量装置。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牟辆用座椅的乘员重量测量装置的特征 在于,具有能够在固定在车辆的底板上的下部轨道上前后地移动地设置的 上部轨道、固定在上述上部轨道上的载荷传感器、和设置在上述载荷传感器 上并设置在车辆用座椅下的框架,从上述栽荷传感器延伸出杆,上述杆顺次 地贯通上迷框架、垫圖以及弹簧座而插通在螺旋弹簧中,沿着上述垫圈的上 述杆所插通的孔的边缘配置有套筒,上述套筒比上迷上表面突出从而由上迷 垫图的上表面和上述套筒形成有阶梯,螺母从上述弹簧座上方与上迷杆螺紋 结合,借助上述螺母相对于上述弹簧座的紧固而将上迷螺旋弹簧夹在并压缩 在上述弹簧座与上迷框架之间,且上述螺旋弹簧的端部与上迷阶梯卡止。才艮据本专利技术,由于框架相对于栽荷传感器在垂直方向上错开,所以在组 装等时,即便下部轨道、上部轨道、框架等歪斜,由于歪斜导致的初始载荷 也不会作用在载荷传感器上。并且,因为螺旋弹簧由于螺母的紧固而在压缩的状态下被夹在框架和弹 簧座之间,所以载荷传感器能更加稳定而适宜地安装在框架上。因此,乘员 重量测量装置的安装更加容易,并且,利用螺母的紧回作用下的螺旋弹簧的弹性变形,从螺旋弹簧对螺 母稳定地作用载荷。并且> 利用螺母的紧固,螺旋弹簧的端部与由垫圈的上表面和套筒所形 成的阶梯卡止,螺旋弹簧不会在垫圏的上表面上滑动,螺旋弹簧对于垫圏被 定心。附图说明图l是车辆用座椅的乘员重量测量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乘员重量测量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栽荷传感器21的立体图。图4是矩形框架30的俯视图。图5是矩形框架30的右前部的俯视图。图6是沿图5的剖面线VI-VI的面的箭头方向剖视图。图7是沿图5的剖面线VII-VII的面的箭头方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佳的方式。但是,以下所述的 实施方式限定了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上的优选的各种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技 术范围不受以下的实施方式以及图示例的限定。图1是车辆用座椅的乘员重量测量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乘员重量测 量装置l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图2所示,在乘员室的底板上安装有用于调整车辆用座椅的前 后位置的滑动调节器2。滑动调节器2^有相互平行地设置的左右一对 的下部轨道3;相对于各下部轨道3而能够在下部轨道3上在前后方向上滑 动并与下部轨道3卡合的左右一对的上部轨道4;利用螺栓螺母结合或者铆 钉结合而固定在下部轨道3的下表面上并架设在左右的下部轨道3之间的下 部支架5、用于相对于下部轨道3锁止上部轨道4并解除该所示的锁止机构 6、安装在各下部轨道3的下表面的前端部的支架7;安装在各下部轨道3 的下表面的后端部的支架8。这些支架7、 8安装在车辆的底板上,下部轨道3被固定在车辆的底板上。支架9利用螺栓螺母结合或者铆钉结合而固定在各上部轨道4的上表面 的前后方向中央部。支架9相对于上述轨道4的上表面设置为立起状态。在 支架9上焊接下滑管(submarine pipe) 10的右端部,下滑管10架设在左 右两个支架9之间。在右边的上部轨道4的上表面的前端部上搭载载荷传感器21、在上部 轨道4的上表面的后端部上搭载另外的栽荷传感器21。在左边的上部轨道4 的上表面上也分別在前端部和后端部上搭载载荷传感器21。从上方看这四个 载荷传感器21配置为位于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顶点。图3是载荷传感器2i的立体图。何种栽荷传感器21都同样地设置。如 图3所示,栽荷传感器21具有进行载荷的检测的柱状的传感部21a、从传感 部21a的下端向前方以M方水平地延伸出的板状的凸缘部21b、从传感部 21a的上端向上延伸出的杆21c、与凸缘部21b平^亍地从传感部21a延伸出 的连接器21d。杆21c形成为阳螺紋状。在凸缘部21b的前部以及后部上, 分別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阴螺玟状的圓孔21e、 21f。传感部21a中内 置有位移计,利用该位移计将载荷变換为电信号。如图2所示,载荷传感器21固定在右边的上部轨道4上。具体而言, 凸缘部21b的下表面与上部轨道4的上表面抵接,从下方向上方地插通上部 轨道4的两个螺栓22分別与圆孔21e、 21f螺紋结合,由此,栽荷传感器21 被固定。另外,也可在圓孔21e、 21f上不形成螺紋牙而在凸缘部21b的上 方将螺母紧固在螺栓22上,由此将载荷传感器21固定在上部轨道4上。何种载荷传感器21都用样地固定在上部轨道4上,但对于固定在后部 的两个载荷传感器21,连接器21d指向前方,而对于固定在前部的两个载荷 传感器2,连接器21d指向后方。如图1、图2所示,在这四个载荷传感器21上搭载矩形框状的框架30。 图4是矩形框架30的俯视固。如图4所示,矩形^f匡架30具有左右一对的梁 31、前梁32、后部的横管^。两个梁31都是具有连结板31a、内侧的凸缘31b、外側的凸缘31c的截 面-字形的金属部件。在连结板31a的前部和后部上分别形成有安装孔3ld。前梁32是具有连结板32a、前部的凸缘32b、后部的凸缘的截面-字形的金属部件。该前梁32架设在左右的梁31的前端部之间,与这些梁31 焊接。横管33架设在左右的梁31的后端部之间,与这些梁31焊接。通过载荷传感器21的杆21c从下方向上方插入各个安装孔21d中,并 将螺母46螺纹结合在杆21c上而将载荷传感器21分别安装在矩形框架30 的右前部、右后部、左前部、左后部各处。参照图5~图7,对于用于将右 前的栽荷传感器21安装在矩形框架30的右前部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图5 是矩形框架30的右前部的俯视图,图6是沿剖面线VI-VI的面的箭头方向 剖视图,图7是沿剖面线VI1-VII的面的箭头方向剖视图。如图5~图7 所示,环状的套筒41嵌入右前的安装孔31d的边缘中,在该套筒41上涂敷 润滑脂。套筒41由合成树脂构成。此外,由圆筒部42a、和形成在圆筒部 42a的一端面上的环板状的凸缘部42b构成的带阶梯轴环42在套筒41的内 侧插通到安装孔31d中。在此,圓筒部42a从下方向上方插通到安装孔31d 中,凸缘部42b经由套筒41而卡止在连结板31a的下表面上,令带阶梯轴 环42不会向上方抽出。此外,圆筒部42a比连结板31a的上表面突出,圆 筒部42a的上端面位于比连结板3la的上表面还高的位置。在此,圓筒部42a 与套筒41嵌合,在圆筒部42a与套筒41之间没有间隙。载荷传感器21的杆21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座椅的乘员重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能够在固定在车辆的底板上的下部轨道上前后地移动地设置的上部轨道、固定在上述上部轨道上的载荷传感器、和设置在上述载荷传感器上并设置在车辆用座椅下的框架,从上述载荷传感器延伸出杆,上述杆顺次地贯通上述框架、垫圈以及弹簧座而插通在螺旋弹簧中,沿着上述垫圈的上述杆所插通的孔的边缘而配置有套筒,上述套筒比上述上表面突出从而由上述垫圈的上表面和上述套筒形成有阶梯,螺母从上述弹簧座上方与上述杆螺纹结合,借助上述螺母相对于上述弹簧座的紧固而将上述螺旋弹簧夹在并压缩在上述弹簧座与上述框架之间,且上述螺旋弹簧的端部与上述阶梯卡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安亘石间真哉
申请(专利权)人:东京座椅技术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