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的乘员重量测定装置以及载荷传感器的安装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4071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的乘员重量测定装置以及载荷传感器的安装结构。在车辆的底板上固定下部轨道(3),上部轨道(4)能够相对于下部轨道(3)前后移动。在上部轨道(4)的上表面上固定载荷传感器(21)。在载荷传感器(21)的上方安装矩形框架(30),载荷传感器(21)的杆(21c)向上顺次地贯通矩形框架(30)的连结板(31a)、弹簧座(45)而将螺旋弹簧(44)卷装在杆(21c)上。在杆(21c)上螺纹结合螺母(46),螺母(46)紧固弹簧座(45)的杯状部(45c)的底部。利用螺母(46)的紧固而将螺旋弹簧(44)夹持并压缩在弹簧座(45)的凸缘(45a)与连结板(31a)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测量乘坐在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的重量的车辆用座椅的乘 员重量测定装置,并且涉及一种用于安装乘员重量测定装置的栽荷传感器的 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为了提高座椅安全带及气嚢等各种安全装置的性能,有时根据 乘坐在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的重量来控制安全装置的动作。测量乘坐的乘员 的重量的以往的乘员重量测定装置中,在车辆的底板和车辆用座椅之间设有载荷传感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特开平8-1640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9-207638号公报但是,在组装乘员重量测定装置时、将乘员重量测定装置组装在车辆用 座本t上时、将乘员重量测定装置纽装在车辆的底板上时等,由于存在尺寸误 差、组装位置误差,所以难以组装。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更容易组装的车辆用座椅的乘员重量测定 装置以及载荷传感器的安装结构。为了解决上迷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座椅的乘员重量测定装置的特征在 于,具有以能够在固定在车辆的底板上的下部轨道上前后移动的方式设置 的上部轨道、固定在上述上部轨道上方的载荷传感器、和设置在上述载荷传 感器上方并设置在车辆用座椅下方的框架,从上述栽荷传感器延伸出杆,上 述杆顺次地贯通上述框架、弹簧座而插通在螺》臭弹簧中,螺母从上述弹簧座 上方与上述杆螺紋结合,借助上述螺母相对于上述弹簧座的紧固,而将上述 螺旋弹簧夹持和压缩在上迷弹簧座与上述框架之间。本专利技术的栽荷传感器的安装结构,用于将栽荷传感器安装在设置于车辆 用座椅的下方的框架上,其特征在于,从上述栽荷传感器中延伸出杆,上述 杆顺次地贯通上述框架、弹簧座而插通在螺旋弹簧中,螺母从上述弹簧座上方与上述杆螺紋结合,借助上述螺母相对于上述弹簧座的紧固,而将上述螺 旋弹簧夹持和压缩在上述弹簧座与上述框架之间。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上述弹簧座具有在底部形成有供上迷杆贯通的贯通孔 的杯状部、和形成在上述杯状部的外周的凸缘,上述杯状部被插通在上述螺 旋弹簧中,上述螺母被插入上述杯状部内而紧固上述杯状部的底部,上述螺 旋弹簧被夹在上述凸缘和上述框架之间。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由上述杆插通的套圈贯通上述框架,且上迷弹簧座被 夹在上述套圈与上述螺母之间,在上述螺母与上述栽荷传感器之间夹入上述 螺旋弹簧以及上述套圈。冲艮据本专利技术,螺母从弹簧座的上方与杆螺紋结合,利用螺母的紧固而将 螺旋弹簧夹在弹簧座与框架之间,所以框架相对于栽荷传感器在垂直方向上 错开。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框架相对于载荷传感器在垂直方向上错开,所以在组 装等时,即便下部轨道、上部轨道、框架等歪斜,由于歪斜导致的初始栽荷 也不会作用在栽荷传感器上。此外,由于利用螺母的紧固将螺旋弹簧以压缩状态夹在框架与弹簧座之 间,所以能够将栽荷传感器更稳定且更适当地组装在框架上。因此,乘员重 量测定装置的组装变得更为容易。此外,利用螺母的紧固作用所引起的螺旋弹簧的弹性变形,从螺旋弹簧 对螺母的稳定地作用载荷。附图说明图1是车辆用座椅的乘员重量测定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乘员重量测定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栽荷传感器21的立体图。图4是矩形框架30的俯视图。图5是矩形框架30的右前部的俯视图。图6是沿图5的剖面线VI - VI的面的箭头方向剖^L图。图7是沿图5的剖面线VI1-VII的面的箭头方向剖视图。图8是表示图6的变形例的图,与图6同样地是沿剖面线VI-VI的面的箭头方向剖^L图。图9是表示图7的变形例的图,与图7同样地是沿剖面线VII-VII的面的箭头方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佳的方式。但是,以下所述的 实施方式限定了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上优选的各种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不受以下的实施方式以及图示例的限定。图l是车辆用座椅的乘员重量测定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乘员重量测 定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图2所示,在乘员室的底板上安装用于调整车辆用座;tt的前后 位置的滑动调节器2。滑动调节器2包括相互平行地设置的左右一对的下 部轨道3、以能相对于各下部轨道3在下部轨道3上沿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 与下部轨道3卡合的左右一对的上部轨道4、利用螺栓螺母结合或者铆接结 合而固定在下部轨道3的下表面上并架设在左右的下部轨道3之间的下部支 架5、用于相对于下部轨道3锁定上部轨道4和解除该锁定的锁定机构6、 安装在各下部轨道3的下表面的前端部的支架7、安装在各下部轨道3的下 表面的后端部的支架8。这些支架7、 8安装在车辆的底板上,从而下部轨道 3被固定在车辆的底板上。支架9利用螺栓螺母结合或者铆接结合而固定在各上部轨道4的上表面 的前后方向中央部。支架9相对于上述轨道4的上表面设置为立起状态。在 支架9上焊接底管(submarine pipe) IO的右端部,底管10架设在左右两 个支架9之间。在右边的上部轨道4的上表面的前端部上搭栽栽荷传感器21、在上部 轨道4的上表面的后端部上搭载另外的栽荷传感器21。在左边的上部轨道4 的上表面上也分别在前端部和后端部上搭载载荷传感器21。从上方看这四个 载荷传感器21配置为位于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顶点。图3是载荷传感器21的立体图。任一栽荷传感器21都同样地设置。如 图3所示,栽荷传感器21具有进行载荷的检测的柱状的传感部21a、从传感 部21a的下端向前方以及后方水平地延伸出的板状的凸缘部21b、从传感部 21a的上端延伸出的杆21c、与凸缘部21b平行地从传感部21a延伸出的连 接器21d。杆21c形成为阳螺紋状。在凸缘部21b的前部以及后部上,分别 形成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阴螺紋状的圓孔21e、 21f。传感部21a中内置有应 变计,利用该应变计将栽荷变换为电信号。如图2所示,栽荷传感器21固定在右边的上部轨道4上。具体而言, 凸缘部21b的下表面与上部轨道4的上表面抵接,从下向上地插通上部轨道 4的两个螺栓22分别与圓孔21e、 21f螺紋结合,由此,栽荷传感器21被固 定。另外,也可在圆孔21e、 21f上不形成螺紋牙而在凸缘部21b的上方将 螺母紧固在螺栓22上,由此将栽荷传感器21固定在上部轨道4上。任一栽荷传感器21都同样地固定在上部轨道4上,但关于固定在后部 的两个载荷传感器21,连接器21d指向前方,而关于固定在前部的两个载荷 传感器21,连接器21d指向后方。如图1、图2所示,在这四个栽荷传感器21上搭栽矩形框状的框架30。 图4是矩形框架30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矩形框架30具有左右一对的梁 31、前梁32、后部的横管33。两个梁31都是具有连结板31a、内侧的凸缘31b、外側的凸缘31c的截 面-字形的金属部件。在连结板31a的前部和后部上分别形成有安装孔31d。前梁32是具有连结板32a、前部的凸缘32b、后部的凸缘32c的截面z 字形的金属部件。该前梁32架设在左右的梁31的前端部之间,与这些梁31 焊接。横管33架设在左右的梁31的后端部之间,与这些梁31焊接。 栽荷传感器21的杆21c从下向上插入各个安装孔21d中,通过将螺母 46螺紋结合在杆21c上而将栽荷传感器21分别安装在矩形框架30的右前 部、右后部、左前部、左后部。参照图5~图7,对用于将右前的栽荷传感 器21安装在矩形框架30的右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座椅的乘员重量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以能够在固定在车辆的底板上的下部轨道上前后移动的方式设置的上部轨道、固定在上述上部轨道上方的载荷传感器、和设置在上述载荷传感器上方并设置在车辆用座椅下方的框架,从上述载荷传感器延伸出杆,上述杆顺次地贯通上述框架、弹簧座而插通在螺旋弹簧中,螺母从上述弹簧座上方与上述杆螺纹结合,借助上述螺母相对于上述弹簧座的紧固,而将上述螺旋弹簧夹持和压缩在上述弹簧座与上述框架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安亘石间真哉
申请(专利权)人:东京座椅技术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