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单车位、摆渡双车位、摆渡停车位和多车摆渡车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8776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停车车位技术领域,是一种摆渡单车位、摆渡双车位、摆渡停车位和多车摆渡车位,摆渡单车位包括第一分隔墙、第二分隔墙、第一摆渡车、第一轨道和第一驱动电机,第一轨道上设有第一摆渡车;摆渡双车位包括摆渡单车位、第三分隔墙、第二摆渡车、第二轨道和第二驱动电机,第二轨道上设有第二摆渡车;摆渡停车位包括至少两个呈左右方向分布的摆渡双车位;多车摆渡车位包括行车车道和至少两个前后间隔分布的摆渡停车位。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设置第一摆渡车及第二摆渡车,便于车辆自动倒车入库;通过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第一摆渡车在第一轨道上移动,具有高效、快速和空间利用合理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摆渡单车位、摆渡双车位、摆渡停车位和多车摆渡车位
本专利技术涉及停车车位
,是一种摆渡单车位、摆渡双车位、摆渡停车位和多车摆渡车位。
技术介绍
目前,地下停车场由于车位紧凑,造成驾驶技术不熟练的司机无法通过倒库或侧方停车驶入车位,另外,即使停入车位后,其车身歪斜同样会影响旁边车位停车,大大影响地下停车场停车效率及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摆渡单车位、摆渡双车位、摆渡停车位和多车摆渡车位,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驾驶技术不熟练的司机无法通过倒库或侧方停车将车辆准确的停入车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摆渡单车位,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分隔墙、第二分隔墙、第一摆渡车、第一轨道和第一驱动电机,第一轨道上设有第一摆渡车,第一摆渡车上设有能驱动第一摆渡车在第一轨道上移动的第一驱动电机,第一分隔墙和第二分隔墙左右间隔设置,第一轨道包括第一直轨道、第二直轨道、第三直轨道、第四直轨道、第一弯轨道和第二弯轨道,第一分隔墙和第二分隔墙之间左右间隔设有第一直轨道和第二直轨道,对应第二直轨道右后方位置第二分隔墙后方设有前后间隔分布的第三直轨道和第四直轨道,第一直轨道后端与第四直轨道左端通过第一弯轨道连接,第二直轨道后端与第三直轨道左端通过第二弯轨道连接。下面是对上述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之一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还可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第一分隔墙后侧设有能够控制第一驱动电机启停的第一控制模块,第一控制模块与第一驱动电机连接;第一直轨道前端设有第一行程开关,第四直轨道右端设有第二行程开关,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连接。还可包括第一限位挡块,第三直轨道和第四直轨道右端内侧均设有第一限位挡块。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二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使用摆渡单车位的摆渡双车位,其特征在于包括摆渡单车位、第三分隔墙、第二摆渡车、第二轨道和第二驱动电机,第二轨道上设有第二摆渡车,第二摆渡车上设有能驱动第二摆渡车在第二轨道上移动的第二驱动电机,第二分隔墙右方间隔设有第三分隔墙,第二轨道包括第五直轨道、第六直轨道、第七直轨道、第八直轨道、第三弯轨道和第四弯轨道,第二分隔墙和第三分隔墙之间左右间隔设有第五直轨道和第六直轨道,对应第五直轨道左前方位置第二分隔墙前方设有前后间隔分布的第七直轨道和第八直轨道,第五直轨道前端与第八直轨道右端通过第三弯轨道连接,第六直轨道前端与第七直轨道右端通过第四弯轨道连接。下面是对上述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之二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还可包括第二控制模块、第三行程开关和第四行程开关,第三分隔墙前侧设有能够控制第二驱动电机启停的第二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与第二驱动电机连接;第五直轨道后端设有第三行程开关,第八直轨道左端设有第四行程开关,第三行程开关和第四行程开关分别与第二控制模块连接。还可包括第二限位挡块,第七直轨道和第八直轨道左端内侧均设有第二限位挡块。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三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使用摆渡双车位的摆渡停车位,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呈左右方向分布的摆渡双车位,每个摆渡双车位的第三分隔墙均与其右方相邻位置的摆渡双车位的第一分隔墙固定安装在一起。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四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使用摆渡停车位的多车摆渡车位,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车车道和至少两个前后间隔分布的摆渡停车位,每两前后相邻的摆渡停车位之间均设有行车车道。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设置第一摆渡车及第二摆渡车,便于车辆自动倒车入库;通过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第一摆渡车在第一轨道上移动,通过第二驱动电机驱动第二摆渡车在第二轨道上移动;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挡块,便于车辆驶入第一摆渡车;通过设置第二限位挡块,便于车辆驶入第二摆渡车,具有高效、快速和空间利用合理的特点。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电路框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第一分隔墙,2为第二分隔墙,3为第三分隔墙,4为第一摆渡车,5为第二摆渡车,6为第一限位挡块,7为第二限位挡块,8为行车车道,9为第一直轨道,10为第二直轨道,11为第三直轨道,12为第四直轨道,13为第五直轨道,14为第六直轨道,15为第七直轨道,16为第八直轨道,17为第一弯轨道,18为第二弯轨道,19为第三弯轨道,20为第四弯轨道。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附图1、2所示,一种摆渡单车位,包括第一分隔墙1、第二分隔墙2、第一摆渡车4、第一轨道和第一驱动电机,第一轨道上设有第一摆渡车4,第一摆渡车4上设有能驱动第一摆渡车4在第一轨道上移动的第一驱动电机,第一分隔墙1和第二分隔墙2左右间隔设置,第一轨道包括第一直轨道9、第二直轨道10、第三直轨道11、第四直轨道12、第一弯轨道17和第二弯轨道18,第一分隔墙1和第二分隔墙2之间左右间隔设有第一直轨道9和第二直轨道10,对应第二直轨道10右后方位置第二分隔墙2后方设有前后间隔分布的第三直轨道11和第四直轨道12,第一直轨道9后端与第四直轨道12左端通过第一弯轨道17连接,第二直轨道10后端与第三直轨道11左端通过第二弯轨道18连接。根据需求,第一驱动电机为现有公知技术,其可为正反转电机。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在车库地面设置暗槽,用于铺设第一轨道,使第一轨道位于暗槽内,第一摆渡车4的车轮位于第一轨道内;当需要停车时,驾驶者将车辆驶入第一摆渡车4,锁车后并下车,启动第一驱动电机正转,在第一驱动电机的作用下,第一摆渡车4沿第一轨道进入第一分隔墙1和第二分隔墙2之间,从而实现倒车入库,整个过程快速、准确和高效,避免驾驶技术不熟练的司机无法通过倒库或侧方停车将车辆准确的停入车位的问题;当需要开车时,启动第一驱动电机反转,在第一驱动电机的作用下,第一摆渡车4沿第一轨道驶出第一分隔墙1和第二分隔墙2之间,从而将车辆移出车库,便于驾驶者驾驶车辆离开车库。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摆渡单车位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如附图1、2所示,还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第一分隔墙1后侧设有能够控制第一驱动电机启停的第一控制模块,第一控制模块与第一驱动电机连接;第一直轨道9前端设有第一行程开关,第四直轨道12右端设有第二行程开关,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连接。根据需求,上述第一控制模块为现有公知技术,其型号可为树莓派3B+;上述第一行程开关为现有公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摆渡单车位,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分隔墙、第二分隔墙、第一摆渡车、第一轨道和第一驱动电机,第一轨道上设有第一摆渡车,第一摆渡车上设有能驱动第一摆渡车在第一轨道上移动的第一驱动电机,第一分隔墙和第二分隔墙左右间隔设置,第一轨道包括第一直轨道、第二直轨道、第三直轨道、第四直轨道、第一弯轨道和第二弯轨道,第一分隔墙和第二分隔墙之间左右间隔设有第一直轨道和第二直轨道,对应第二直轨道右后方位置第二分隔墙后方设有前后间隔分布的第三直轨道和第四直轨道,第一直轨道后端与第四直轨道左端通过第一弯轨道连接,第二直轨道后端与第三直轨道左端通过第二弯轨道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摆渡单车位,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分隔墙、第二分隔墙、第一摆渡车、第一轨道和第一驱动电机,第一轨道上设有第一摆渡车,第一摆渡车上设有能驱动第一摆渡车在第一轨道上移动的第一驱动电机,第一分隔墙和第二分隔墙左右间隔设置,第一轨道包括第一直轨道、第二直轨道、第三直轨道、第四直轨道、第一弯轨道和第二弯轨道,第一分隔墙和第二分隔墙之间左右间隔设有第一直轨道和第二直轨道,对应第二直轨道右后方位置第二分隔墙后方设有前后间隔分布的第三直轨道和第四直轨道,第一直轨道后端与第四直轨道左端通过第一弯轨道连接,第二直轨道后端与第三直轨道左端通过第二弯轨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渡单车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第一分隔墙后侧设有能够控制第一驱动电机启停的第一控制模块,第一控制模块与第一驱动电机连接;第一直轨道前端设有第一行程开关,第四直轨道右端设有第二行程开关,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摆渡单车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限位挡块,第三直轨道和第四直轨道右端内侧均设有第一限位挡块。


4.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摆渡单车位的摆渡双车位,其特征在于包括摆渡单车位、第三分隔墙、第二摆渡车、第二轨道和第二驱动电机,第二轨道上设有第二摆渡车,第二摆渡车上设有能驱动第二摆渡车在第二轨道上移动的第二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骥郜宁许雷李兆宇王鹤森高荣刚徐强钱白云杨晨赵建平李伟许飞王伟李向华李宏伟杨建青储厚广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新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乌鲁木齐电力建设调试所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