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坑穿越式过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90295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地坑式前后穿越升降横移类停车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地坑穿越式过桥系统,其包括钢结构支撑主体、能在所述钢结构支撑主体上往复水平移动的过桥车板总成及驱动所述过桥车板总成的过桥横移驱动系统;所述过桥横移驱动系统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钢结构支撑主体两侧的转向轮组件、固定设置的横移电机、由所述横移电机驱动的卷筒及缠绕在所述卷筒上的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两端分别绕过所述转向轮组件后固定在所述过桥车板总成上,所述钢丝绳的两端缠绕和释放同步。

A kind of bridge crossing system of pit cros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坑穿越式过桥系统
本技术涉及地坑式前后穿越升降横移类停车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地坑穿越式过桥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地坑式前后穿越停车设备(负X正X类)后排车库进车时,需要通过过桥系统完成,目前的过桥系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过桥系统采用链条传动,成本较高;二是过桥系统依托载车板升降达到过车的目的,运行不灵活;三是过桥系统结构复杂,一列需要一个过桥板,安装费时费力。针对上述问题,在结构上设计了一种通过电机驱动、钢丝绳传动牵引的过桥系统,该过桥系统可独立运行,不依托车板,可通过电机驱动带动过桥车板自行横移,一个停车区使用一套过桥系统,能实现多列车位共用一套过桥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结构简单、载车板数量少的过桥系统。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坑穿越式过桥系统,其包括钢结构支撑主体、能在所述钢结构支撑主体上往复水平移动的过桥车板总成及驱动所述过桥车板总成的过桥横移驱动系统;所述过桥横移驱动系统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钢结构支撑主体两侧的转向轮组件、固定设置的横移电机、由所述横移电机驱动的卷筒及缠绕在所述卷筒上的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两端分别绕过所述转向轮组件后固定在所述过桥车板总成上,所述钢丝绳的两端缠绕和释放同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向轮组件包括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所述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钢结构支撑主体上,且轴线与水平方向垂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向轮组还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钢结构支撑主体上的支撑轮,所述支撑轮的轴线与水平方向平行,所述支撑轮与所述第一转向轮相对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钢丝绳的两端分别通过钢丝绳夹和钢丝绳套环固定在所述过桥车板总成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桥车板总成包括车板主体,所述车板主体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横移导向轮和横移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板主体上对称设置有绕绳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所述的地坑穿越式过桥系统,采用电机驱动钢丝绳带动过桥车板总成实现水平横移,该过桥系统可独立运行,不依托车板,一个停车区使用一套过桥系统,实现多列车位共用一套过桥系统,节约资源。地坑式前后穿越立体车库后排某一列需要进车时,横移电机转动,带动卷筒转动,从而使钢丝绳牵动车板主体左右横移,待横移到位车板主体到达指定位置时,横移电机停止运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俯视图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俯视图另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1与图和组合后为完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1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1中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1中F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1钢结构支撑主体、2横移电机、3卷筒、4钢丝绳、5第一转向轮、6第二转向轮、7支撑轮、8钢丝绳夹、9钢丝绳套环、10车板主体、11横移导向轮、12横移轮、13绕绳座、14水平横梁、15主动链轮、16从动链轮、17链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技术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如图1-10所示的一种地坑穿越式过桥系统,其包括钢结构支撑主体1、能在所述钢结构支撑主体1上往复水平移动的过桥车板总成及驱动所述过桥车板总成的过桥横移驱动系统。如图1、2、7所示,过桥车板总成包括车板主体10,所述车板主体10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横移导向轮11和横移轮12。车板主体10可在钢结构支撑主体1的两个水平横梁14上左右移动。横移导向轮11和横移轮12轴线垂直,移动时,横移导向轮11导向,保证车板主体10沿水平移动。横移轮12支撑卡放在两个水平横梁14之间,水平横梁14为四个横移轮12提供支撑和卡位。如图1-10,所述过桥横移驱动系统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钢结构支撑主体1两侧的转向轮组件、固定设置的横移电机2、由所述横移电机2驱动的卷筒3及缠绕在所述卷筒3上的钢丝绳4,所述钢丝绳4的两端分别绕过所述转向轮组件后固定在所述过桥车板总成上,所述钢丝绳4的两端缠绕和释放同步。如图3-6所示,横移电机2通过主动链轮15、从动链轮16及链条17驱动卷筒3转动。钢丝绳4固定在卷筒3中间,卷筒3转动时,一端缠绕钢丝绳4,另一端释放钢丝绳4,卷筒3正反转,使钢丝绳4的达到左右牵拉车板主体10的目的,实现车板主体10左右移动。本实施例中,在卷筒3上设置有与钢丝绳4相匹配的绕线槽,证钢丝绳4的两端释放和缠绕同步。如图8所示,所述转向轮组件包括第一转向轮5和第二转向轮6,所述第一转向轮5和第二转向轮6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钢结构支撑主体1上,且轴线与水平方向垂直。如图9,所述转向轮组还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钢结构支撑主体1上的支撑轮7,所述支撑轮7的轴线与水平方向平行,所述支撑轮7与所述第一转向轮5相对应。如图7、图10所示,所述车板主体10上对称设置有绕绳座13,钢丝绳4的两端分别经过支撑轮7后,绕过第一、第二转向轮,再绕过绕绳座13后固定在车板主体10上。本实施例中,所述钢丝绳4的两端分别通过钢丝绳夹8和钢丝绳套环9固定在所述过桥车板总成上。支撑轮7与第一导向轮5在一条直线上,支撑轮7起支撑钢丝绳4的作用,防止钢丝绳4过渡下垂脱离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6与绕绳座13相对应,在同一条直线上,绕绳座13起到转节的作用。地坑式前后穿越立体车库后排某一列需要进车时,横移电机转动,带动卷筒转动,从而使钢丝绳带动车板主体左右横移,待横移到位车板主体到达指定位置后,横移电机停止运行。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坑穿越式过桥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钢结构支撑主体(1)、能在所述钢结构支撑主体(1)上往复水平移动的过桥车板总成及驱动所述过桥车板总成的过桥横移驱动系统;/n所述过桥横移驱动系统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钢结构支撑主体(1)两侧的转向轮组件、固定设置的横移电机(2)、由所述横移电机(2)驱动的卷筒(3)及缠绕在所述卷筒(3)上的钢丝绳(4),所述钢丝绳(4)的两端分别绕过所述转向轮组件后固定在所述过桥车板总成上,所述钢丝绳(4)的两端缠绕和释放同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坑穿越式过桥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钢结构支撑主体(1)、能在所述钢结构支撑主体(1)上往复水平移动的过桥车板总成及驱动所述过桥车板总成的过桥横移驱动系统;
所述过桥横移驱动系统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钢结构支撑主体(1)两侧的转向轮组件、固定设置的横移电机(2)、由所述横移电机(2)驱动的卷筒(3)及缠绕在所述卷筒(3)上的钢丝绳(4),所述钢丝绳(4)的两端分别绕过所述转向轮组件后固定在所述过桥车板总成上,所述钢丝绳(4)的两端缠绕和释放同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坑穿越式过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轮组件包括第一转向轮(5)和第二转向轮(6),所述第一转向轮(5)和第二转向轮(6)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钢结构支撑主体(1)上,且轴线与水平方向垂直。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肖陆兴华路星飞王庆贺高超李森朱红霄
申请(专利权)人:衡水奇佳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