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循环式立体停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3038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体停车库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水平循环式立体停车库。该立体车库包括纵移装置、第一横移装置和第二横移装置,第一横移装置安装在纵移装置的上部,第二横移装置安装在地面上,第二横移装置与纵移装置并排且平行设置;第二横移装置设置N排,N应为三以上的整数;纵移装置的长度与(N‑1)排第二横移装置的整体长度等长设置;第一横移装置与第二横移装置由横移低压轨道供电系统驱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各排之间能够独立作业,提高了交换效率;采用横移低压轨道供电系统,横移行程短且行程距离灵活。

Horizontal circulation type three-dimensional parking gar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平循环式立体停车库
本技术涉及一种立体停车库
,具体的涉及一种水平循环式立体停车库。
技术介绍
水平循环式停车库是机械立体停车库的一种,其优点在于仅需要一个升降机驱动即可,且空间利用率高。但目前现有设备一般以升降机位置作为交换位置,且设备每次只能有一排动作,交换效率过低,影响该类设备的推广与应用。同时,该水平循环式立体停车库中的横移载车板采用现有技术,即申请公布号为:CN108683047A专利中的相关技术方案,实现有电就走没电就停,行走距离相对随意;且该技术方案中提供的是安全电压,避免人员发生触电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平循环式立体停车库,该设备每排之间能够独立进行交换操作,提高了交换效率。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平循环式立体停车库,包括纵移装置、第一横移装置和第二横移装置,第一横移装置安装在纵移装置的上部,第二横移装置安装在地面上,第二横移装置与纵移装置并排且平行设置;第二横移装置设置N排,N应为三以上的整数;纵移装置的长度与(N-1)排第二横移装置的整体长度等长设置;第一横移装置与第二横移装置由横移低压轨道供电系统驱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横移装置由横移低压轨道供电系统驱动,能够实现有电就走没电就停,行走距离相对随意;该供电系统提供是安全电压,避免人员发生触电事故;同时,横移装置设置N排,N应为三以上的整数,纵移装置的长度与(N-1)排第二横移装置的整体长度等长设置,能够保证多排之间能够独立进行交换操作;且纵移装置与横移装置独立作业,提高交换效率。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是:纵移装置包括支撑架、纵移轨道、纵移主动轮和纵移载车板;纵移轨道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支撑架,纵移轨道上部安装有纵移载车板,且与第二至(N-1)排横移装置对应的支撑架上安装多组纵移主动轮,纵移主动轮与纵移轨道的外侧面接触。每组纵移主动轮设置两个,分别安装在左、右两侧的支撑架上,呈对称布置。与第1排和第N排横移装置对应的支撑架上分别安装两组纵移被动轮,两组纵移被动轮分别位于横移装置上横移轨道内侧。每组纵移被动轮设置为两个,两个纵移被动轮对称设置。横移装置包括横移轨道、横移载车板和集电器,横移轨道为分段式轨道,每段轨道分别设置轨道电源接入点,每段轨道分别通过绝缘支撑块安装在纵移载车板或地面上;横移载车板底部的横移滚轮处分别设置集电器,集电器本体为绝缘体,与横移载车板固定,集电器的电极簧片主体呈圆弧状,与横移载车板底部的横移滚轮外缘匹配。横移轨道设置有燕尾结构,并与绝缘支撑块上的燕尾槽嵌套连接。集电器本体设置有与横移载车板底部横移滚轮匹配的圆弧凹槽,集电器的电极簧片两端设有与集电器本体连接的连接端,电极簧片两端的连接端压紧在集电器本体上,使电极簧片整体套装在集电器本体上的圆弧凹槽外部,电极簧片上部压紧端为集电器的电源输出点。同一段轨道上的两个横移滚轮,各自集电器的电源输出点连接在一起,接入横移驱动箱的一个横移驱动电源输入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去掉纵移载车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纵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纵移装置部分仰视图;图5是图1中横移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是横移载车板供电线路示意图;图7是集电器结构示意图;图8是以N为3为例,演示该立体车库的工作原理图;图中:纵移装置1、支撑架101、纵移轨道102、纵移主动轮103、纵移被动轮104、纵移载车板105;横移装置2、第一横移装置201、第二横移装置202、滚轮3、动力结构4、地面5、横移载车板6、横移轨道7、横移滚轮8、绝缘支撑块9、横移驱动箱10、轨道电源输出点11、轨道电源接入点12、螺栓13、螺钉14、横移驱动电源输入点15、集电器电源输出点16、集电器电源输入点17、集电器本体18、电极簧片1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8详细论述本技术:一种水平循环式立体停车库,主要由纵移装置1和横移装置2等组成,纵移装置1实现纵移,横移装置2实现横移,由横移低压轨道供电系统驱动,横移装置2包括第一横移装置201和第二横移装置202,第一横移装置201安装在纵移装置1的上部,第二横移装置202直接安装在地面5上;同时,第一横移装置201和第二横移装置202采用相同的结构设计;其中,纵移装置1与第二横移装置202并排且平行设置,并保证二者上的横移轨道7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横移装置2设置N排M列,N应为3以上的整数,纵移装置1设置m列,横移装置2与纵移装置1间隔布置;纵移装置1的长度应与(N-1)排横移装置2的整体长度相等,保证纵移装置1上能够放置(N-1)个车辆;纵移装置1底部设有规则布置的多排滚轮3,滚轮3的轴向方向与纵移装置1的移动方向垂直设置。该立体车库中的纵移装置1与横移装置2有多种组合布置方式,依据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排列布置方式。本实施例中,以N等于3,M等于4,m等于2为例。第二横移装置202设置3排4列,并设置在地面5的中间位置,纵移装置1设置2列,分别设置在第二横移装置202的左、右两侧,两侧的纵移装置1上部分别安装有第一横移装置201,且同排的第一横移装置201中减少一个横移载车板6,使得纵移装置1上的横移载车板6不同排设置,从而保证每一排都设置有相应的空位,方便车辆的横移操作。其中,纵移装置1主要由支撑架101、纵移轨道102、纵移主动轮103、纵移被动轮104、纵移载车板105和动力结构4等组成;纵移轨道102放置在滚轮3上方,减小纵移轨道102与输送平面间的摩擦力,保证纵移轨道102的前、后移动;纵移轨道102上方安装有纵移载车板105,纵移载车板105上安装有第一横移装置201;纵移轨道102左、右两侧的输送平面上分别设置有支撑架101,支撑架101与第2列上所有第二横移装置202的整体长度等长设置;支撑架101上分别安装有纵移主动轮103和纵移被动轮104。纵移主动轮103安装在与第2排横移装置2对应的支撑架101上,纵移主动轮103设置两组,两组间隔设置,且分别位于横移装置201上部安装的横移轨道的外侧;每组纵移主动轮103设置为两个,分别安装在左、右两侧的支撑架101上,呈对称布置;安装时,应保证纵移主动轮103与纵移轨道102的外侧面接触,纵移主动轮103与动力结构4相连,动力结构4也安装在支撑架101上。通过动力结构4驱动纵移主动轮103,并依靠纵移主动轮103与纵移轨道102间的摩擦力,推动纵移轨道102移动。纵移被动轮104分别安装在与第1排和第3排横移装置2对应的支撑架101上,纵移被动轮104设置两组,沿纵移轨道10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两组纵移被动轮104分别位于相应的横移轨道内侧;每组纵移被动轮104设置为两个,分别安装在左、右两侧的支撑架101上,呈对称布置,用于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平循环式立体停车库,包括纵移装置、第一横移装置和第二横移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横移装置安装在纵移装置的上部,第二横移装置安装在地面上,第二横移装置与纵移装置并排且平行设置;第二横移装置设置N排,N应为三以上的整数;纵移装置的长度与(N-1)排第二横移装置的整体长度等长设置;第一横移装置与第二横移装置由横移低压轨道供电系统驱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平循环式立体停车库,包括纵移装置、第一横移装置和第二横移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横移装置安装在纵移装置的上部,第二横移装置安装在地面上,第二横移装置与纵移装置并排且平行设置;第二横移装置设置N排,N应为三以上的整数;纵移装置的长度与(N-1)排第二横移装置的整体长度等长设置;第一横移装置与第二横移装置由横移低压轨道供电系统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循环式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纵移装置包括支撑架、纵移轨道、纵移主动轮和纵移载车板;纵移轨道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支撑架,纵移轨道上部安装有纵移载车板,且与第二至(N-1)排横移装置对应的支撑架上安装多组纵移主动轮,纵移主动轮与纵移轨道的外侧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平循环式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每组纵移主动轮设置两个,分别安装在左、右两侧的支撑架上,呈对称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循环式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与第1排和第N排横移装置对应的支撑架上分别安装两组纵移被动轮,两组纵移被动轮分别位于横移装置上横移轨道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平循环式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每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明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宝乐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