π型锅炉低负荷下低NO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9660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9:31
π型锅炉低负荷下低NOx的低温烟气再循环方法,其特征在于,经低温再循环风机在锅炉省煤器入口烟道抽取一部分烟气作为低温再循环烟气,与冷一次风管及热一次风管内的冷、热空气进行混合,然后将混合气体通入磨煤机并携带煤粉进入燃烧器,通过冷一次风阀、热一次风阀、低温烟气阀进而调节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体积比例。包括:一次风机、低温再循环风机、落煤斗、磨煤机、燃烧器、炉膛、燃尽风喷口、屏式过热器、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SCR催化剂层、空气预热器、温度传感器、混气室、氧量表、热一次风管、冷一次风管、低温再循环烟气管、低温烟气阀、冷一次风阀、热一次风阀、电除尘器、引风机、脱硫塔、烟囱。

Low NO of \u03c0 type boiler under low lo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π型锅炉低负荷下低NOX的低温烟气再循环系统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π型燃煤锅炉降低NOx的
,具体涉及π型锅炉低负荷下低NOx的低温烟气再循环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装机容量的增加,燃煤发电机组的发电量大幅压缩,使燃煤锅炉负荷越来越低,特别是新疆燃煤机组总装机容量大,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容量富裕,这就要求燃煤锅炉提高调峰能力。锅炉燃烧所用煤粉由一次风流经磨煤机,吹入炉膛。但锅炉在低负荷条件下运行时,为了能够保持携粉能力,一次风量不能随供煤量等比例下降,从而造成一次风喷口的风煤比提高,即部分燃烧区域氧煤比提高,进而使该区域燃烧温度提高,造成热力型NOx生成量升高,NOx浓度在炉膛出口大于500mg/Nm3。目前,国家对NOx的排放指标是低于50mg/Nm3。燃煤发电机组大多采用烟气脱硝系统对锅炉燃烧时烟气中的NOx进行脱除,然而由于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效率在80%-90%左右,这就要求SCR入口NOx的浓度不得超过500mg/Nm3。为了使炉膛出口NOx排放浓度低于500mg/Nm3,目前采用的低氮燃烧方式主要是空气分级或燃料分级技术,即降低一次风率,以降低燃烧区域氧量,进而降低燃烧温度来实现低氮燃烧。然而,受锅炉低负荷条件下,一次风携粉能力限制,使氧煤比提高,增加了NOx生成量。将一次风的氧量与流量解耦,分别控制一次风量和氧量,实现锅炉低负荷条件下具有较高的一次风量的同时降低氧量,进而达到降低NOx生成的目的,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r>为解决现有燃煤锅炉在低负荷运行过程中一次风携粉能力受限制,使氧煤比提高,增加了NOx生成量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π型锅炉低负荷下低NOx的低温烟气再循环系统和方法,将一次风的氧量与流量解耦,分别控制一次风量和氧量,实现锅炉低负荷条件下具有较高的一次风量的同时降低氧量,进而达到降低NOx生成量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π型锅炉低负荷下低NOx的低温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一次风机1、低温再循环风机2、落煤斗3、磨煤机4、燃烧器5、炉膛6、燃尽风喷口7、屏式过热器8、过热器9、再热器10、省煤器11、SCR催化剂层12、空气预热器13、温度传感器14、混气室15、氧量表16、热一次风管17、冷一次风管18、低温再循环烟气管19、低温烟气阀20、冷一次风阀21、热一次风阀22、电除尘器23、引风机24、脱硫塔25、烟囱26。所述燃尽风喷口7位于燃烧器5上部,所述燃烧器5和燃尽风喷口7对称分布在炉膛6四角上,所述落煤斗3置于磨煤机4的上方并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磨煤机4通过煤粉管与燃烧器5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14位于磨煤机4的入口热风管上。所述屏式过热器8、过热器9、再热器10依次布置在炉膛6上部的水平烟道内,所述省煤器11、SCR催化剂层12、空气预热器13依次布置于所述炉膛6右侧的竖直烟道内。所述电除尘器23通过管道与空气预热器13下部烟道出口管道与引风机24相连,引风机24、脱硫塔25、烟囱26均依次通过管道相互连接。所述混气室15分别与冷一次风管18、低温再循环烟气管19、磨煤机4、热一次风管17相连,所述氧量表16位于磨煤机4的入口热风管上;所述低温再循环风机2通过管道抽取低温再循环烟气,管道入口连接在所述电除尘器23出口烟道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π型锅炉低负荷下低NOx的低温烟气再循环方法,其特征在于,经低温再循环风机2在省煤器11入口烟道侧面抽取一部分烟气作为低温再循环烟气,与冷一次风管18及热一次风管17内的冷、热空气进行混合,然后将混合气体通入磨煤机4并携带煤粉进入燃烧器5;通过冷一次风阀21调整冷一次风量,热一次风阀22调整热一次风量,低温烟气阀20调整低温烟气量,三者可对燃烧器5入口混合气体的温度和氧量进行调整。进一步地,在标准状况下,锅炉的负荷是30%时,低温再循环烟气、冷一次风、热一次风三者混合的体积占比低温再循环烟气为20%-30%,冷一次风为0%,热一次风为70%-80%;当锅炉的负荷是40%时,低温再循环烟气、冷一次风、热一次风三者混合的体积占比低温再循环烟气为20%-30%,冷一次风为0%-5%,热一次风为70%-80%。进一步地,未经低温再循环风机2抽取的低温烟气通过锅炉烟道从烟囱26排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将低温再循环烟气作为一次风与冷、热一次风在混气室15混合后经磨煤机4至燃烧器5进入炉膛6助燃,低温再循环烟气的低氧量可以降低了炉膛6内的氧浓度,减少了热力型NOx的生成,并可减小锅炉热损失,提高锅炉热效率;低温再循环烟气中CO2浓度与大气相比较高,CO2为三原子气体有利于增加炉膛6内的辐射传热,在控制NOx含量的同时有助于锅炉稳燃。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π型锅炉低负荷下低NOx的低温烟气再循环系统和方法通过调节冷一次风、热一次风、低温再循环烟气的混合比例可控制磨煤机4中一次风温和含氧量,可有效解决锅炉在低负荷运行时,锅炉稳燃和控制NOx含量之间的矛盾,实现了电站π型锅炉高效、洁净运行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π型锅炉低负荷下低NOx的低温烟气再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部”、“底部”、“一侧”、“另一侧”、“前面”、“后面”、“中间部位”、“内部”、“顶端”、“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π型锅炉低负荷下低NOx的低温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一次风机1、低温再循环风机2、落煤斗3、磨煤机4、燃烧器5、炉膛6、燃尽风喷口7、屏式过热器8、过热器9、再热器10、省煤器11、SCR催化剂层12、空气预热器13、温度传感器14、混气室15、氧量表16、热一次风管17、冷一次风管18、低温再循环烟气管19、低温烟气阀20、冷一次风阀21、热一次风阀22、电除尘器23、引风机24、脱硫塔25、烟囱26。所述燃尽风喷口7位于燃烧器5上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π型锅炉低负荷下低NOx的低温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一次风机(1)、低温再循环风机(2)、落煤斗(3)、磨煤机(4)、燃烧器(5)、炉膛(6)、燃尽风喷口(7)、屏式过热器(8)、过热器(9)、再热器(10)、省煤器(11)、SCR催化剂层(12)、空气预热器(13)、温度传感器(14)、混气室(15)、氧量表(16)、热一次风管(17)、冷一次风管(18)、低温再循环烟气管(19)、低温烟气阀(20)、冷一次风阀(21)、热一次风阀(22),所述燃烧器(5)对称分布在炉膛(6)侧壁上,所述落煤斗(3)置于磨煤机(4)的上方并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磨煤机(4)通过煤粉管与燃烧器(5)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14)位于磨煤机(4)的入口热风管上,所述屏式过热器(8)、过热器(9)、再热器(10)依次布置在炉膛(6)上部的水平烟道内,所述省煤器(11)、SCR催化剂层(12)、空气预热器(13)依次布置于所述炉膛(6)右侧的竖直烟道内,所述混气室(15)分别与冷一次风管(18)、低温再循环烟气管(19)、磨煤机(4)、热一次风管(17)相连,所述电除尘器(23)入口通过管道与空气预热器(13)出口通过管道与引风机(24)相连,引风机(24)、脱硫塔(25)、烟囱(26)均依次通过管道相互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π型锅炉低负荷下低NOx的低温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一次风机(1)、低温再循环风机(2)、落煤斗(3)、磨煤机(4)、燃烧器(5)、炉膛(6)、燃尽风喷口(7)、屏式过热器(8)、过热器(9)、再热器(10)、省煤器(11)、SCR催化剂层(12)、空气预热器(13)、温度传感器(14)、混气室(15)、氧量表(16)、热一次风管(17)、冷一次风管(18)、低温再循环烟气管(19)、低温烟气阀(20)、冷一次风阀(21)、热一次风阀(22),所述燃烧器(5)对称分布在炉膛(6)侧壁上,所述落煤斗(3)置于磨煤机(4)的上方并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磨煤机(4)通过煤粉管与燃烧器(5)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14)位于磨煤机(4)的入口热风管上,所述屏式过热器(8)、过热器(9)、再热器(10)依次布置在炉膛(6)上部的水平烟道内,所述省煤器(11)、SCR催化剂层(12)、空气预热器(13)依次布置于所述炉膛(6)右侧的竖直烟道内,所述混气室(15)分别与冷一次风管(18)、低温再循环烟气管(19)、磨煤机(4)、热一次风管(17)相连,所述电除尘器(23)入口通过管道与空气预热器(13)出口通过管道与引风机(24)相连,引风机(24)、脱硫塔(25)、烟囱(26)均依次通过管道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π型锅炉低负荷下低NOx的低温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再循环风机(2)通过低温再循环烟气管(19)抽取低温再循环烟气,管道入口连接在所述电除尘器(23)出口烟道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景雪晖朱建平唐权利魏博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新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乌鲁木齐电力建设调试所新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