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法外半管型丙烯酰胺聚合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8607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生物法外半管型丙烯酰胺聚合釜,包括筒体及连接其上下两端的上壳盖、下锥壳,所述筒体与下锥壳外壁上均套设有外半管,所述上壳盖上设有加料管,所述下锥壳的下端设有出料管,所述上壳盖上端竖直贯穿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转管,所述上壳盖上端固定连接有位于转管上方的固定架,所述转管内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上端转动连接在固定架上,所述固定架的侧壁上设有与转轴、转管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转管的下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外搅拌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物料聚合时的充分混合搅拌,提高物料聚合效率,提高聚合产量,并同时能提高传热效率,更加节能,减少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法外半管型丙烯酰胺聚合釜
本技术涉及丙烯酰胺生产相关设备
,尤其涉及生物法外半管型丙烯酰胺聚合釜。
技术介绍
聚合釜是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采用生物法合成化学物质的反应设备,是丙烯酰胺采用生物法合成聚丙烯酰胺的高效设备,并广泛应用于材料、能源、化工、环境工程等领域,是一种高效反应设备。聚合釜采用优质不锈钢加工而成,一般包括筒体、壳盖、锥壳、搅拌器等结构,但是现有的聚合釜其设置的搅拌器,一般设置在中部呈单一方向进行搅拌,且搅拌竖直维度固定,难以使得釜内物料上下不断翻料搅拌,因此,搅拌效率较低、搅拌效果不够好,进而造成物料聚合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生物法外半管型丙烯酰胺聚合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生物法外半管型丙烯酰胺聚合釜,包括筒体及连接其上下两端的上壳盖、下锥壳,所述筒体与下锥壳外壁上均套设有外半管,所述上壳盖上设有加料管,所述下锥壳的下端设有出料管,所述上壳盖上端竖直贯穿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转管,所述上壳盖上端固定连接有位于转管上方的固定架,所述转管内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上端转动连接在固定架上,所述固定架的侧壁上设有与转轴、转管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转管的下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外搅拌杆,所述外搅拌杆上均布有外搅拌叶,所述转轴的下端连接有内搅拌机构。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固定架侧壁上的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末端贯穿至固定架内侧并固定连接有驱动锥轮,所述转管上端固定套接有第二从动锥轮,所述转轴上固定套接有第一从动锥轮,所述第一从动锥轮、第二从动锥轮分别啮合在驱动锥轮的上下两侧。优选地,所述内搅拌机构包括设置在转轴下方的内搅拌杆,所述内搅拌杆上均布有内搅拌叶,所述转轴的下端为矩形结构,所述内搅拌杆的上端开设有矩形活动槽,所述转轴下端插设在矩形活动槽内且可上下滑动,所述转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拉簧,所述拉簧的下端固定连接在矩形活动槽的内底壁上,两个所述外搅拌杆的上均固定连接有抵块,所述内搅拌杆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抵板,两个所述抵板分别位于两个抵块下方并相抵接触,所述抵块与抵板接触面为弧形面。优选地,所述内搅拌叶与外搅拌叶交错设置。优选地,所述电机为伺服电机。优选地,所述筒体与下锥壳一体成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转管、转轴、驱动机构、内搅拌杆、内搅拌叶、外搅拌杆、外搅拌叶,启动电机,即可通过驱动锥轮,驱动转轴与转管同步反向转动,进而带动内搅拌叶、外搅拌叶交错反向转动,进而对物料进行充分搅拌,进而提高物料聚合效率,提高聚合产量,降低成本。通过设置拉簧、抵块、抵板,内搅拌杆、外搅拌杆反向转动进行搅拌时,当抵块转动至抵板上方时,抵块与抵板相抵,内搅拌杆即可下移,当抵块、抵板转离时,拉簧拉动内搅拌杆上移,进而使得内搅拌杆在转动搅拌同时,进行上下往复运动,进一步带动物料上下翻动,进一步提高混料效果,进一步提高物料聚合效率。通过设置外半管,可减少了筒体、下锥壳的壁厚,增加了聚合釜的承载能力,提高传热效率、设备的热传递效率损失低,更加节能,减少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生物法外半管型丙烯酰胺聚合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生物法外半管型丙烯酰胺聚合釜的抵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放大图。图中:1筒体、2外半管、3下锥壳、4出料管、5上壳盖、6加料管、7外搅拌杆、8内搅拌杆、9固定架、10转轴、11第一从动锥轮、12第二从动锥轮、13转管、14驱动锥轮、15活动槽、16拉簧、17抵块、18抵板、19内搅拌叶、20外搅拌叶、21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3,生物法外半管型丙烯酰胺聚合釜,包括筒体1及连接其上下两端的上壳盖5、下锥壳3,筒体1与下锥壳3一体成型,结构一体化连接强度更高,筒体1与下锥壳3外壁上均套设有外半管2,外半管2可外接供水管通入现有的循环热水进行加温,保持聚合反应在合适温度,上壳盖5上设有加料管6,下锥壳3的下端设有出料管4,上壳盖5上端竖直贯穿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转管13,上壳盖5上端固定连接有位于转管13上方的固定架9,转管13内转动连接有转轴10,转轴10的上端转动连接在固定架9上,固定架9的侧壁上设有与转轴10、转管13连接的驱动机构,转管13的下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外搅拌杆7,外搅拌杆7上均布有外搅拌叶20,转轴10的下端连接有内搅拌机构。本技术中,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固定架9侧壁上的电机21,电机21为伺服电机可进行转速、转向的灵活转变,根据混料需要灵活调节,电机21输出轴末端贯穿至固定架9内侧并固定连接有驱动锥轮14,转管13上端固定套接有第二从动锥轮12,转轴10上固定套接有第一从动锥轮11,第一从动锥轮11、第二从动锥轮12分别啮合在驱动锥轮14的上下两侧,启动电机21,即可通过驱动锥轮14,即可驱动第一从动锥轮11、第二从动锥轮12反向转动。具体的,内搅拌机构包括设置在转轴10下方的内搅拌杆8,内搅拌杆8上均布有内搅拌叶19,转轴10的下端为矩形结构,内搅拌杆8的上端开设有矩形活动槽,转轴10下端插设在矩形活动槽内且可上下滑动,转轴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拉簧16,拉簧16的下端固定连接在矩形活动槽的内底壁上,两个外搅拌杆7的上均固定连接有抵块17,内搅拌杆8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抵板18,两个抵板18分别位于两个抵块17下方并相抵接触,抵块17与抵板18接触面为弧形面,使得抵块17与抵板18接触时更顺滑。具体的,内搅拌叶19与外搅拌叶20交错设置,内搅拌叶19与外搅拌叶20反向转动时可实现有效剪切力,充分搅拌物料。本技术使用时,通过加料管6加入反应物料,关闭上壳盖5,启动电机21,即可通过驱动锥轮14,驱动第一从动锥轮11、第二从动锥轮12反向转动,带动转轴10与转管13同步反向转动,进而通过内搅拌杆8、外搅拌杆7,带动内搅拌叶19、外搅拌叶20交错反向转动,进而对物料进行充分搅拌,且在内搅拌杆8、外搅拌杆7反向转动进行搅拌时,当抵块17转动至抵板18上方时,抵块17与抵板18相抵,内搅拌杆8即可下移,当抵块17、抵板18转离时,拉簧16拉动内搅拌杆8上移,进而使得内搅拌杆8在转动搅拌同时,进行上下往复运动,进一步带动物料上下翻动。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生物法外半管型丙烯酰胺聚合釜,包括筒体(1)及连接其上下两端的上壳盖(5)、下锥壳(3),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与下锥壳(3)外壁上均套设有外半管(2),所述上壳盖(5)上设有加料管(6),所述下锥壳(3)的下端设有出料管(4),所述上壳盖(5)上端竖直贯穿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转管(13),所述上壳盖(5)上端固定连接有位于转管(13)上方的固定架(9),所述转管(13)内转动连接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的上端转动连接在固定架(9)上,所述固定架(9)的侧壁上设有与转轴(10)、转管(13)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转管(13)的下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外搅拌杆(7),所述外搅拌杆(7)上均布有外搅拌叶(20),所述转轴(10)的下端连接有内搅拌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生物法外半管型丙烯酰胺聚合釜,包括筒体(1)及连接其上下两端的上壳盖(5)、下锥壳(3),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与下锥壳(3)外壁上均套设有外半管(2),所述上壳盖(5)上设有加料管(6),所述下锥壳(3)的下端设有出料管(4),所述上壳盖(5)上端竖直贯穿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转管(13),所述上壳盖(5)上端固定连接有位于转管(13)上方的固定架(9),所述转管(13)内转动连接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的上端转动连接在固定架(9)上,所述固定架(9)的侧壁上设有与转轴(10)、转管(13)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转管(13)的下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外搅拌杆(7),所述外搅拌杆(7)上均布有外搅拌叶(20),所述转轴(10)的下端连接有内搅拌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法外半管型丙烯酰胺聚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固定架(9)侧壁上的电机(21),所述电机(21)输出轴末端贯穿至固定架(9)内侧并固定连接有驱动锥轮(14),所述转管(13)上端固定套接有第二从动锥轮(12),所述转轴(10)上固定套接有第一从动锥轮(11),所述第一从动锥轮(11)、第二从动锥轮(12)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超曹双占唐永泉张姗王玉莲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博精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